分享

元稹:一首霜降诗,教你学会放下,享受当下才是重要的

 桂临塞上 2023-10-23 发布于宁夏

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霜降,是一年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很多人在这样的日子里,已经开始期盼雪的到来,因为觉得有雪的冬天才叫冬天。就如同生活一样,都是在一个个期盼和一个个念想中,才感觉过得有精神和动力。

就如同霜降一样,给人一种肃杀和冷峻之感,如果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一点对未来的期盼或者念想,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朝气和活力?

那怎么面对这样的生活呢?很多人都是在过日子,觉得平淡而单调,日复一日。而唐朝有位诗人,他就仔细感受着一年四季的生活,尤其在一个个节气里,他把这些生活体验,都汇聚到一首首诗里,汇聚成咏廿四气诗,这也让人们对每个节气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

01

《咏廿四气诗 · 霜降九月中》

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元稹,在唐朝的诸多诗人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后人里很多都把他归划到“渣男”的行列里。却对他的其他方面有所忽视。

其实,不管人们怎么评价他,威记觉得,他是一个懂得感悟生活的人,这也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说起来,元稹也算是望族之后了,为鲜卑族拓跋部后裔,他排行第九,所以人们也叫他元九。只是到了他这一代,随着父亲的过世,家境更加落魄起来。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分担母亲的担子。

在他刻苦读书之下,十五岁就参加了明经科考获取了功名,及第后,于公元799年初仕于河中府。接着在公元803年春,元稹顺利通过吏部考试,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同科登第,一见如故,一同入秘书省校书郎。

简单来说,他也是年少成名!

02

不得不说,他的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对他影响之深,在母亲的培养和鞭策之下,使得他不但才华出众,还性格豪爽,奉职勤恳,刚直不阿。

幼年的困顿生活,和少年的顺畅,还有入仕后面对昏暗的官场时局,使得元稹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家族的底蕴,也使得他心底憋着一口气,那就是要重振家族荣耀,所以努力向上爬,最终官至一朝宰相。

说得简单,但是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

一边是努力做个好官,政绩斐然,颇得百姓拥戴;一方面却也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难以自清。但要是客观一点来评价,元稹的一生,是官场里忠于朝廷,友情里忠于朋友,爱情里忠于自己,他自身逻辑是自洽的。

03

这首诗的前两句“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诗人先写景,以景引入,铺垫出心境。给人一种天高云淡,万里清亮清明的气象。一个“霜”字,把满目萧条的深秋时节拉进了初冬的节奏里。

颔联“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里,通过物候的特征和习惯,借喻到自己身上,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首先通过方向和机会才能散发出来。“祭月”其实就是一种储备的行为;而“遇重阳”,其实是说等待的是一个机会。

而在颈联“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中表达的是自己意志有些消沉。而且重阳遇上霜降,思乡的愁绪使得这样孤单的心情更加显得激烈。

尾联这两句“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是诗人的一个抒怀和释怀,一杯酒下肚,再多的愁绪都消散。

04

没有人帮,需要学会自己自我释怀。

元稹在仕途上被一贬江陵,二贬通州,三贬同州,四贬武昌;而在生活上却情史丰富,虽然是连娶妻,被后人诟病,有谁能知道他是想寻求慰藉?

在这样的生活中,没有学会自我排解,学会放下,怎么扛的过去?

他只能是以“一樽酒”来忘掉“百秋”的多事之秋。放下过去,活在当下才是真。

未来,重头再来!

喜欢就关注威评书影史吧,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