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反复不愈之皮肤病可用乌梅丸

 伊悠帆123 2023-10-24 发布于湖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乌梅丸
【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用法】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白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本方主治脏寒蛔厥。《本经》谓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具有多种特能。因“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此处取其味酸能安蛔,再取蜀椒之辛以制之;取黄连之苦以下之,三味并为主药。又用附子、干姜、桂枝、细辛温阳散寒,以治脏寒;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以扶正虚;黄柏佐助黄连清热燥湿,苦以下蛔。诸药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故治寒热错杂之厥阴病蛔厥者有效,亦治湿热之邪未尽,正气已虚之久泻久痢。

方证辨证要点
1.本方证属厥阴病证
2.蛔,腹痛阵作,甚或绞痛、吐蛔,寒热往来,手足厥冷,烦躁,其脉弦紧;或久痢久泻属寒热错杂者。

皮肤病辨治心法
1.本方常用于病程日久,反复顽固不愈之皮肤病,表现既有邪热未尽,如疹色偏红、偏热,或口干苦,大便带黏、带臭,或苔根见黄厚、黄腻;又见正气虚衰,如体弱、怕冷、疲倦、四逆等,呈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病机状态者。

2.常见如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等痒剧烈或白塞综合征、银屑病反复不愈,或病毒久治不消者,均有适证使用之机会。

医案实录
银屑病(乌梅丸)
刘某,男性,41岁,2008年4月14日初诊。
患银屑病5年中西医药及民间偏方皆有试用,疗效欠佳,皮疹从未全消,初时冬重夏轻,后四季皆发,经介绍来诊。现头皮、躯干、四肢均散发暗红色浸润性斑块,上覆厚层灰白色鳞屑,皮疹色泽不鲜,呈污秽状,自感瘙痒。形体中等,皮肤干燥无光泽,平素较疲倦怕冷,常饮食不慎即腹泻,泻时便臭,口干,晨起口苦,纳可。舌质偏暗,苔白,根黄厚,脉沉细弦。

四诊合参,疲倦、怕冷、易腹泻,为里虚寒证;皮疹色红口干苦、便臭,苔根黄厚,当有里湿热证;口苦、脉细弦,是半表半里少阳证;半表半里少阳而又见里虚寒证时,为半表半里之阴证,即厥阴证。故本病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厥阴证,故予乌梅丸加减:乌梅30g,黄连 3g,黄柏10g,熟附子6g,党参10g,当归10g,细辛3g,蜀椒5g,桂枝5g,干姜5g,荆芥10g,防风10g,生惹仁30g,蜂房10g,7剂。

二诊:药后精神疲倦好转,怕冷好转,躯干、四肢红斑颜色转淡,鳞屑变薄,瘙痒减轻。方已中的,前方加土茯苓45g,守方续进14剂。

三诊:好转很多,自感精神明显好转,食辣一次,亦未见腹泻,口干苦减轻,苔根黄厚减。皮疹明显减轻,部分皮疹渐消瘙痒基本消失

结果:此后守方加减,再服用20余剂,皮疹基本消退。

【按】本案既见疲倦、怕冷、易腹泻等里虚寒证,又见皮疹色红、口干苦、便臭等里热实证,结合舌脉,考虑为半表半里之阴证,即厥阴证,故予乌梅丸加减治疗而显效。

另民间有单用乌梅愈牛皮癣之经验,以乌梅去核水煎,浓缩成膏,每日服用,即见显效。民间单方偏方,经验可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