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历史(一)

 风吟楼 2023-10-25 发布于广东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因孔子修订鲁国史书《春秋》涵盖时间(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和东周前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时间基本吻合,而战国一词的来源,是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这本书记载了东周后期一直到秦统一中原前的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此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一、周的起源

周的先祖据说是帝喾的儿子,生母姜嫄(帝喾的元妃),和商的始祖契、尧均是同父异母,传说姜嫄一次外出游玩时看见地上一个巨大的足印,很好奇,就用脚去踩踏这个巨人的脚印,遂怀孕并生子,她认为这个孩子很不吉利,就把他丢在巷子里,结果路过的人、马、牛等都会避开,把他放在树林里,也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然后又把他放在水渠的冰上,飞鸟却用自己的翅膀来裹住这个小孩,姜嫄觉得这个孩子很神奇,就抱回家抚养,因为曾多次想抛弃他,所以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弃。弃小时候就很出众,长大后尤其擅长耕种,帝尧听说后,就让他担任农师,舜时把弃封在邰(tai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以姬为姓,以官为号,称后稷。

商朝初年,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bin今陕西旬邑县西),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自公刘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

西周历史(一)

周原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人成为大商王朝的臣民,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

二、季历即位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季历是他的三子,季历,本名历,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名字之前的“季”字即最小。季历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发现一只红色的鸟儿落在屋子的窗户上,嘴里还衔个写满祝贺文字的缣帛,古公见季历的儿子带来了“祥瑞”,心中十分欢喜,给这个孩子起名“昌”,这就是后来的文王姬昌。

姬昌一生下来就聪明异常,而且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颇有伟人气质。因有圣瑞,周太王古公亶父对姬昌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按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最小,无资格继承王位,这样姬昌也就没有继承周家天下的机会,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定,又为自己不能按心意传位而十分苦恼,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这也是太伯奔吴的典故,商王祖甲二十八年(约前1231年),季历即位。

季历拓疆 季历即位后,遵照古公亶父遗道,推行仁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周部落和商朝建立了友好关系,积极吸收商文化,使周部落成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个强大的部族。他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对今山西境内的戎狄部落展开进攻并取得胜利,到商王文丁时因安定西部有功封季历为商的“牧师”,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

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许多俘虏,很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势力发展到今河南西部,周的强大引起了商的不安。为遏制周族势力,商王文丁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过一段时间后将其杀害。

三、圣君文王

姬昌被囚 约公元前1102年,西伯姬昌继位,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传统儒家认为文王礼贤下士、敬老慈少、亲力稼穑、以为民率、笃于行义、敬天保民,堪称完美圣君。当时周的国力还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人东南方向的徐州有蛮夷作乱,纣王决定去讨伐,但作战要动用大量的军队,姬昌在背后,纣王如芒在背,同时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封地今陕西户县),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约公元前1065年纣王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汤阴),姬昌在羑里白天推演八卦,晚上夜观天象,创造了易经。纣王如果杀掉姬昌,周人及其亲近部落肯定会反叛,加之周的大臣散宜生以宝马、美女贿赂殷纣,并献出洛西之地,殷纣东征返回后释放了文王。

西周历史(一)

周文王

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今静宁威戎镇)、密须(山西灵台县百里镇)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今陕西户县),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

文王访贤周文王姬昌急需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一天他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这就是传说中文王梦熊入怀,姬昌善于占卜,在外出狩猎前,他占卜一卦,卦辞上写着:“所获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乃是成就霸业的辅臣。”周文王走到渭水边时,他看到有一位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在水边钓鱼,奇怪的是,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3尺高,并且是直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谈起来才知道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钓鱼目的是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

周文王和姜尚经过一番交谈,发现姜尚是一个谈吐不凡、雄才大略的人,他通天文,晓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形势,分析得有条有理。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应当由贤明的领袖来推翻它。文王终于找到了治国能手,就邀请姜尚和自己回都城里去。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世的时候,就盼望姜尚这样的大贤人,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字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西周历史(一)

太公钓鱼

文王葬骨 周文王派人整修池塘,挖出了一具死人的尸骨,官吏将此事报告了周文王,请求将其弃之荒野。周文王要求重新安葬它。官吏说:“这可是一具没有主人的尸骨啊!”周文王严肃地说:“拥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而拥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现在我难道不是它的主人吗?”天下人听到这件事后都说:“周文王真是贤明啊!连死人的尸骨都受到了他的恩泽,更何况是活着的人呢?”

断讼称王 公元前1056年诸侯国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芮国(今山西芮城县)因土地界限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想请姬昌仲裁。到周地后,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相互礼让而去,诸侯听闻此事,凡有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

此时姬昌还是一介诸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于是西伯昌称王,史称周文王。此时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马王镇),准备进取殷商。

四、西周建立

约公元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沣河东岸斗门镇)。

孟津之会 周武王即位后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省长安区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史记》记载周武王乘船渡黄河,当船行进到河中央时,一条白鱼跳进他的船中,姜子牙向周武王道贺:“商朝尚白色,船象征国家,白鱼入王舟,此天命归周之兆。”周作为商的一个诸侯国,想攻打商取而代之,在君权神授的时代,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白鱼入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姜子牙将这个偶然事件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让他们师出有名。

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但是武王发现几个大的诸侯国没有来,同时商纣王迅速组建了一支军队,用来抵御诸侯联军,朝内微子、箕子、比干三位能臣仍是纣王的左膀右臂,于是毅然收兵回师,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

武王灭纣 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消息后,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大军到达盟津,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便在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率大军杀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卫辉)。

西周历史(一)

武王伐纣

因大量部队被派去平定东夷,朝歌只留有少量军队,惊闻周军来袭,纣王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据《史记》记载,纣王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商朝部队一多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捉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王的压迫和虐待,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两军一交锋,奴隶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投降,配合周军攻打商军,纣王战败逃回朝歌,在鹿台自焚。

分封列国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姬发将宗室、功臣、归周的诸侯、前朝王室后裔和古代先贤后裔分封到全国各地,以拱卫京畿,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达不到五等的为附庸。为对上古先贤表示敬重,周武王首先封了黄帝、神农氏、尧、舜和禹的后代为诸侯。然后他分封了在灭商之战中的功臣和宗室,比如将姜子牙分封到了齐地,爵位为侯;将自己的弟弟姬旦分封到鲁地,爵位为公。对夏商两代王室的后裔进行了分封,封纣王之子武庚到殷商旧地,爵位为公;分封箕子到朝鲜,爵位为子;分封夏朝的后裔东楼到杞地,爵位不详。共71国,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治理诸侯国和保卫国家的义务。

同时,在自己的封疆内,诸侯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又规定,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天子拥有田千里,公侯拥有田一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爵和男爵五十里。

分封诸侯时,已经将诸侯王的管理权和军权分开,他们可以掌管诸侯国的政治大权,但是军权,则交到了王卿手中,姬发在分封的时候,让自己的本族兄弟或者可信之人作为王卿,与诸侯王在封地之中共掌诸侯国,军权掌握在王卿的手里。可惜的是,200多年后,周王室愈发衰落,王卿数量锐减不说,很多王卿因为跟诸侯王世代相亲,慢慢成为诸侯王的亲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