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书评

 带来快乐 2023-10-26 发布于河北

                                             ——于航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是张其成教授全解国学经典丛书中付出心血最多的一本,全书分为《素问》及《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各81篇,共计192篇,以引言、原文、语译、解读、插图和表格的形式,对《黄帝内经》全书所有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其成教授认为,《黄帝内经》与《周易》、《道德经》、《论语》和《六祖坛经》共同组成了每一位中国人必须阅读的五本国学经典。《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

图片

庚子年末,《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出版后我随即请来拜读,配合喜马拉雅上“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音频课程,一月间我将此书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在我看来,《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有三大特点,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著家对于《黄帝内经》研究与讲解的三大不同:

第一、通俗易懂,不落俗套。

中医学确实是一门晦涩艰深的学问,仲景都曾感叹“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对于接受现代西方思想教育的人们而言,要理解以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建构的中医学世界观充满着困惑,而历代著家都以阐明《黄帝内经》中深奥玄秘的医理为目的,所用多是专业词汇,这便把这些宝贵的医理、经验与人民大众隔绝开来,仅在中医业内流传,百姓想要了解这些知识变得异常艰难。

张其成教授将所有的原文,都用最浅显易懂的字句解释给读者,仿佛一位老师在和你面对面交谈一般。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谈到人的耳目聪明程度左右不同时,运用《列子》中“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来解释“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对应人体不同部位阴阳偏盛偏衰的特点,将深奥的医理与通俗的神话相结合,让人充满遐想。

在讲解到《素问》中十分复杂的运气七篇大论之时,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其中“五气经天化五运”图就将难懂的天干五合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阐明了合化的原理得益于善于望气的古人在天空中观察到五色云气的运行路径,简明易懂。

张其成教授希望老百姓们也能掌握了解《黄帝内经》的学问,所以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虽然对于字词的分析不是重点,但在解读这一部分也收录了历代注解中值得参考的内容,留待读者思考。

第二、医易融合,以易解医

张其成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便有十分扎实的中医功底,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承朱伯崑先生精研《周易》哲学,具有牢固的易学基础。张其成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讲的是天地宇宙外在变化的大规律,《黄帝内经》所讲的人体生命的规律也是《易经》天道规律的反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样论述的原因可以在《周易·系辞》中找到答案,如“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

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论述三阴三阳的配合及排列顺序时,也是采用了《易经》中“六子”的说法,太阴为巽为长女,少阴为离为中女,厥阴为兑为少女,太阳为震为长男,少阳为坎为中男,阳明为艮为少男。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讲解“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之时,以冬至对应“复”卦,象征一阳来复,通过卦象阐释医理,清晰明了。

图片

第三、重视实践、倡导养生

这本书可以说是大家每个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了”的《黄帝内经》。理论必须付诸于实践才有意义,不然只是纸上谈兵。张其成教授在书中讲解医理医道的同时,时时不忘分享养生的方法与诀窍,提倡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张其成教授建议子时23点之前人们就应该入睡,顺应胆气的生发特性,早上卯时5点到7点应该正常起床,因为这是大肠排毒的时间,而在下午5点-7点,是肾经当令,张其成教授在书中也教给了我们按摩关元穴和命门穴的方法。

同时,在饮茶时也根据《内经》中五行体质分类,倡导不同体质的人按五行原理喝不同的茶。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张其成教授在讲解完十二原穴的生理功能之后,教给了我们一套拍打原穴的养生方法,可以起到调动全身的原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全书中,医理的分析与生活中的应用穿插叙述,深入浅出相得益彰,体现了张其成教授向百姓普及中医文化的满腔热忱,希望晦涩难懂的中医知识可以有利于世间的每一个人,这是一种无私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