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里挖掘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皇帝因为门阀而困扰,那说明门阀的势力已经强大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否则又何必困扰? 如此又岂是想杀就能杀的?门阀那么强大,又怎么会伸着脖子等着你来砍? 曹髦当年就想如题主所说直接去杀了司马昭全家,结果呢!被司马家的一个小人物成济当街刺死。 门阀政治真正让皇帝如芒刺在背应该要从中原士族衣冠南渡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开始。这一政权本就是司马家族以让渡大部分权力为代价与以王导为首的门阀士族相互妥协的产物。于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一旦司马家想收回权力,立刻便遭到门阀的极力反抗,王导堂哥王敦一路从武昌打到建康就是明证。晋元帝司马睿差点因此被废,还以让位为条件祈求王敦退兵,后不堪其辱忧愤而死。 终东晋一朝都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门阀,不管是王导的琅琊王氏还是谢安的陈郡谢氏上台执政,都只是轮流坐庄而已。 皇帝成为摆设保持应有的体面从东晋建立伊始就已经设计好了的。不管皇帝多么无能也不管谁家上台执政从东晋开国的百余年间从没有发生过废立之事。门阀和皇帝心照不宣的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 直到桓温的出现彻底破坏了这一规则,他行废立之事,妄图取而代之,对门阀士族各种打压,让本就摇摇欲坠的东晋王朝雪上加霜。同时唤醒了权臣骨子里改朝换代的强烈欲望。 自此之后司马氏便被判了死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之后刘裕建宋,一直到南陈灭亡,士族始终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皇权既需要他收买人心,又对他百般防备。李世民重修《氏族志》和武则天删改《姓氏录》都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士族格局,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都是出于维护统治需要的目的强制士族重新洗牌。 直到科举的大力普及,这既满足了庶族渴望突破圈层的需求,又为整个统治阶级注入了新鲜血液。 不管是家徒四壁的穷酸书生还是拥有百年郡望的富家子弟都有可能通过科举成为皇权的代理人。 某家某姓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之后这一群体就演变成了让皇帝闻风丧胆的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发际于宋,出身军旅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异常重视读书人,他的太祖誓碑将“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以祖训的方式固定下来并令后继之君严格遵守。 它又强盛于明,成为朱家王朝既需要又防范的对象,而不得不组建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进行监视和震慑。嘉靖朝的“大礼仪”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都是它对抗皇权的鲜明体现。 这一时期的士族已经处于无敌之境,《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又云:士可杀不可辱……为了折辱士大夫,明朝皇帝将廷杖推向了高潮,你不是不可辱吗?我偏偏要在朝堂之上当众打你的屁股,让你颜面尽失。后来因上书言事被皇帝打屁股成为大臣的一项荣耀,如果因此被杀更是可以流芳百世。 最后的东林党不仅在朝控制着言官左右天下的舆论,在野则垄断着中国最富庶地区江南的财税,直到将明朝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亡后满清入主中原,士大夫的荣光彻底暗淡集体沦为了皇权的奴才…… 写文不易喜欢就关注吧 记得点赞👍和再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