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30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凡事都有起伏,不可能一直持续单向趋势。国内旅游自1990年代中期开挂,至今已近30年,正在到达“界点”,预计两年后将形成反转趋势。 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付费 旅游趋势反转有客观逻辑,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如下:①.景区门票无节制上涨、圈景卖票越来越普遍,几块石头几间破房子围栏起来收费、一条河一片山也能圈起来卖高价、动辄就是几十上百,1986年峨眉山票价0.5元,2015年门票价185元+5元保险费,29年上涨380倍,这只是门票,还有交通套票、索道票、餐饮住宿费,算下来,游这座佛道儒名山最少得一两千元;②.人工造假愚弄游客问题,凭着历史传说、甚至纯粹为了打造景点堆砌仿古建筑,这种自欺欺人的“景点”本来毫无意义,游览也是添堵却还得搭便车买票、不买票就得绕道;③.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宰客现象”突出,甭管名声显赫还是名不见经传都在为了榨干游客绞尽脑汁,游览景点要购买景区专用工具或商品、价格贵得离谱,比如上玻璃栈道得租内部鞋套2元/双、想上香得在指定店铺购买100元/柱,等等;④.景区的体验感普遍较差,随时随地都遭遇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不去一辈子后悔,去了后悔一辈子”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共同感受;⑤.信息工具普遍化,足不出户游天下,视频看景区的体验经常比身临其境效果好;⑥.“宅家一代”人渐中年,现今最热衷旅游的群体是四五十岁及以上,也就是“70前”,“80后”的年轻人生活习惯是“宅家”,有时间也不想出门;⑦.舟车劳顿问题加上差强人意的怅茫感觉,令旅游者归来总感觉得不偿失,一场几千上万的旅行,只有累而没有“值”。 如庐山这样生财有道、头角算尽者比比皆是 景区看人“海” 归来看车“河” 自疫情以来,“黄金周远游”群体明显出现了下滑趋势,游客主要以周边游、省内游为主;疫情放开那阵子,景区特别兴奋、以为好日子又回来了,事实让他们失望了,不仅预想中的“暴涨”未出现,相反景区的景气度美誉度都在严重下降。 298元门票,回味就是一场骗 以上是本人2023年国庆黄金周立的帖子:国内旅游热将持续降温,未来十年会出现“淡季”、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将出现“寒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