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感动自己”!妈妈在家长会上深情发言,孩子却倍感“丢脸”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近日,一件事情引起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

在一个家长会,一位母亲站在讲台上激情发言,声泪俱下,诉说着自己带孩子的辛苦与不易。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一个尽职的母亲,为他的孩子奉献了一切。

可在我看来,这却是无比的窒息。

她的孩子也不觉得这样做是值得骄傲的,反而因为母亲的发言而感到丢脸。

尤其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公开的宣传。

那么,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有些什么启示呢?

首先,亲子关系中的父母角色扮演非常重要。

通常孩子从亲子关系中获取大量的心理资源和情感支持。

家长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体验和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轨迹。

父母作为亲子关系中的一方,应该了解和尊重子女个人特点、爱好及其价值观念。

避免出现过度宠溺、管教不当或其他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其次,一般来说,孩子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亲子的身份和选择有着强烈的关注。

当孩子在海外留学、考入重点中学、获得荣誉以及面对择业等重要事件时,尤其容易更加关注他人的观感与评价。

如果家长在送孩子上学、与老师交流、参加亲子活动等场合时。

在表达方面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意见。

并不断使用一些表述不当的词语来比较、赞扬或者指责,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观念和情绪反应。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现象是,当父母为孩子所言的同时,事实上也是在为自己所言、为家庭的形象修饰等其他社会利益而言。

例如,在向公众展示时,家长需要体现自己的英明、果断、领军能力等特质,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成长动力。

然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忽略孩子个人内心体验的纯粹性与真实感受。

避免影响孩子个人价值观念的建立,并进一步推动亲子关系向着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

那么,如何让父母在家长会或其他与孩子相关的社交场合上更加合适表达情感呢?

其实,很简单,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用正确而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侵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由权。

父母在关心、赞扬、指导或者训诲孩子时,应该注重指导而非强行干预;提供支持而非独断专横。

注重孩子内心的构建过程而非外在形象的修饰等方面,为孩子谋求最大的成长机会与学习自由度。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一个良好的教育呢,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爱与依恋,爱和依恋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关键。

父母的爱和陪伴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形成积极的依恋模式和自我认同。

然而,如果父母过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失败,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

第二个是严格和惩罚,限制孩子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处罚和惩罚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孩子表现得比野蛮和攻击性更强。

有些研究表明,过度严苛的父母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沮丧和敌意。

此外,过度惩罚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更差的反应。

第三个是重视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学习至关重要。

当父母表现出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兴趣和支持时,情况通常会相对积极地转变,尽管有些父母存在抱怨不到位等问题。

然而,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分数和学术成绩,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创造性和好奇心,从而对孩子记忆力和工作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

第四个是激励和认可,给孩子激励和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当父母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表扬他们的成就时,可以促进孩子的内在自我效能感。

正面反馈还可以成为孩子的道德判断行为的催化剂。相反地,负面评价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自卑和挫折感中。

最后一个是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发展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当父母问孩子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时,可以让孩子对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并找出最合适的答案。

这样做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少感动自己”,家长在表达情感时需要着重体现涵盖内心、个性、品德等方面的优势,尊重孩子的意见并注重对其理解和支持。

当然,这也需要父母自身的情感智慧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才能实现亲子关系的积极与健康的发展。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