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五代的书法

 家有学子 2023-10-27 发布于甘肃

隋唐是楷书的中兴时代。南北朝的楷书多受篆隶影响,趣味胜过法则,至隋唐楷书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隋代书法上承南北朝之“险劲”,碑帖合一,归于整齐,其书风格为方整瘦硬。其作品平正和美有丁道护《启法寺碑》;峻严方饬有《美人董氏墓志铭》、《苏孝慈》;浑厚圆劲有《曹植庙碑》、《章仇禹生造像》;秀朗细挺有《龙藏寺碑》,其时书家王羲之七代孙智永和尚,据说他学书三十年,作《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各寺,所以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其墨迹。

唐初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四家,又有以陆柬之换薛为四家之说。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人。《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其碑刻有《九成宫》,《化度寺》等,欧取王羲之楷则,又行以隶法,晚年字形修长,笔势方而危劲整炼,人们形容他的字“森森然,如武库之矛戟”。行书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思鲈帖》。其子欧阳通字通师,亦能传其家学,有《道因碑》,极险劲横轶。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幼从智永学书,其书圆融 ,外柔内刚,有《孔子庙堂碑》,此碑立石不久即毁,今有唐拓传世。陆柬之为虞世南之甥,其行书《文赋》得右军之法。

褚遂良字登善,钱唐人。据说唐太宗因虞世南死,认为无人可以论书,魏徵推荐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当天即召褚遂良为侍书。褚遂良名碑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雁 塔圣 教序》,三碑代表了三个时期的不同面貌。褚字以妍华遒逸,在欧、虞外树立新则,而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就是在褚的基础上再创新。薛稷、薛曜、魏栖梧、敬客均是褚派嫡传。

唐太宗不仅政治上是一位开明君主,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以行书入碑是他开的头,有《晋祠铭》、《温泉铭》为证。同时他倡导书法的丰功也是可赞的:他设弘文馆让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书;贞观二年置书学,设书学博士;诠选官吏标准有四,书即其中之一。另外他对王羲之无以复加的推崇,为唐代书风树立了典范。其后,唐高宗、武则夭、唐玄宗均为善书的帝王。

唐代中叶李邕、徐浩均以书法负盛名。李邕字太和,广陵人。杜甫诗称他“碑版照四裔”,他撰写的碑加起来有八百通,也是以行书笔意作碑,著名的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前碑雄浑峻茂,后碑瘦挺超迈。李邕书法对后世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影响很大。徐浩字季海,唐肃宗时甚为宠爱,四方诏令、诰册多出其手。其书特点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碑有《不空和尚碑》,墨迹有《朱巨川告身》。

其时的隶篆书家不多,隶书如韩择木、蔡有邻、史维则、李潮等;隶书受楷书影响拘束平整,故唐人隶书成就不高。篆书上有与秦李斯并称“二李”的李阳冰,(字少温)。李阳冰篆书也是玉箸篆风格,不过比秦篆更多纡回之势,这在其《三坟记》、《谦卦碑》、《城隍庙碑》中不难看出。草书以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为代表。孙过庭字虔礼,传世墨迹仅《书谱》确实无疑,《书谱》是书论中的宝典,其草法最得右军法,其书应规矩,亦能跌宕纵横。贺知章字季真,李白《赠贺监》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说明他书法负有时誉,现存《草书孝经》。

唐人尚法,其楷书法度谨严,然唐人的狂草又是一代风流。狂草当推“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玄宗时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与贺知章、李白等人为酒友,杜甫《饮中八仙歌》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其草书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真可谓“俊逸流畅,焕乎天光。”醉素即怀素,怀素字藏真,是位嗜酒茹荤的和尚,曾以芭蕉叶练字,所居号“绿天庵”。怀素曾从颜真卿请教笔法,其作品有《大草千字文》、《圣母帖》,墨迹有《自叙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等,狂草以《自叙》为代表,以篆之笔作纵横之势,若“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拨山伸劲铁”。

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于,画至于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颜真卿字清臣,山东临沂人。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度恢宏,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亦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他的书法与人格美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存世较多,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中兴颂》、《麻姑仙坛记》、《勤礼碑 》等;刻帖有《争座位》,丛帖有《忠义堂帖》;墨迹有《自书告身》、《祭侄稿》、《刘中使帖》。颜真卿的书法对晚唐、五代、宋代的影响至深且巨。使他成为王羲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大家。

晚唐以柳公权为代表。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柳公权取法颜真卿,然稍瘦挺一些,故称“颜筋柳骨”。他最著名的“笔谏”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使唐穆宗改容。柳公权书法能兼欧之劲健、颜之遒媚,又能耿介独立,不蹈前人蹊径。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除大书家外,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牧等也都是善书者。另外还有大量不知名的书家,在唐人经卷中,确有许多精品,这也反映了唐代书法在民间普及的一个侧面。

五代书法承晚唐遗风,其中杰出的书家为杨凝式(字景度),但生逢乱世,佯狂放诞,人称杨风子。善文词,喜题壁,居洛阳十年,凡道院佛寺墙壁,题写迨遍。传世墨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帖》等,纵逸烂漫,而且风格多变。

隋唐是楷书的中兴时代,南北朝的楷书多受篆隶的影响,趣味胜过法则,至隋唐楷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隋代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帖合一,方整瘦硬,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孙,居湖州善琏永欣寺,曾用30年时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本,分送浙东各寺院。其书法传王羲之法而有所变化,平正和美,体兼众妙。有石刻《真草千字文》传世。另一位书法家为丁道护,传世书法作品有《启法寺碑》,现原碑已佚,仅有一拓本流传。

唐代书法是继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真、行、草、篆、隶各体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又有以陆柬之换薛为四家之说。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幼从智永学书,继承二王传统,其书圆融,外柔内刚,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褚遂良字登善,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就是在褚的基础上创新。

唐代中叶李邕、徐浩以书盛名。李邕字太和,广陵人,以行书笔意作碑,他撰写的碑有八百通之多,著名的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前碑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后碑痩挺超迈,李邕书法对后世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影响很大。徐浩字季海,唐肃宗时甚为宠爱,四方诏令、告册多出其手,碑有《不空和尚碑》,墨迹有《朱巨川告身》。

唐人隶书成就不高,篆书有李阳冰,玉箸篆,与秦李并称“二李”;草书以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为代表。唐人尚法,其楷法度谨严,然其草也是一代风流,特别是狂草,以张旭、怀素为代表,有“颠张醉素”之称。

颜真卿字清臣,山东临沂人,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唐初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度恢宏,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存世作品碑刻有《多宝塔碑》、《中兴颂》、《勤礼碑》等,刻帖有《争座位》,墨迹有《自书告身》、《祭侄稿》等。

晚唐以柳公权为代表。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取法颜真卿,然稍瘦挺,笔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能兼欧之劲健、颜之遒媚,又能耿介独立,不蹈前人蹊径。

五代承晚唐遗风,杰出书家有杨凝式,但生逢乱世,佯狂放诞,人称杨疯子。传世墨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帖》,纵逸烂漫,风格多变。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30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当时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大国。在安定统一的有利条件下,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隋唐两代书法较之魏晋南北朝书法来讲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王羲之的衣钵传到此时,还是比较热乎的。李世民的极力推崇,更直接导致了“书圣”的诞生。在李世民的推动下,书家们浅尝几通兰亭序后,便甩掉书圣衣钵,各具情态,其实是完善了王羲之,并奠定了楷书的样板。

隋代时间不长,刚要放飞,就被唐所取代。隋代书法一去南北朝之粗犷野逸的风格,线迹瘦挺,书体日趋工整端丽。唐初接续了隋代书法的遗风,为唐代书法开辟新路蓄足了能量,将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楷书规范严谨,在书写上严谨端丽,典雅大方,取代了魏碑,树立起了楷书的正宗。 出现了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坛大咖,对后世影响巨大。尤其是颜真卿创立的宽博雄浑书风,极具盛唐气象,直接影响了五代两宋,乃至今日。除了这些大家,欧阳通、陆柬之、薛稷、薛曜、徐浩等也有很高的成就。大诗人李白、柳宗元、杜牧亦善书。唐代在楷书之外,狂草也超越前代。至唐代张旭、怀素之时达到高峰,史称“颠张醉素”。草书大家还有贺知章、孙过庭、高闲等人亦在此列,显示出唐代草书的空前活跃。

篆书方面首推李阳冰,他与李斯并称为“二李”。隶书方面有史惟则、蔡有林等人,在汉隶的基础上,呈现唐人的典雅、庄严之相。太宗、高宗、武后均善“飞白书”,并有碑刻流传于世。 这多种书体形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唐代的书法艺术。

除了书法墨迹和碑刻遗存之外,唐人写经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端正的小楷写成,初唐清秀修长,其后亦有遒媚、润厚、端严之姿,《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般涅盘经》《妙法莲华经》等都是我们可以见到的唐人写经经典之作。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保存的写经丰富多彩,足以代表唐代书法的一个侧面。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民生凋敝,战火纷纷,没有出现像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的文化大发展现象,五代时期文化衰微,书法艺术“笔法衰绝”。当然,杨凝式在战乱时期独树一帜使书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挥,他吸收了颜真卿楷书的规整,柳公权楷书的瘦美,追求艺术思想的表达,而使五代书法出现了新意。由历史的演进看,这种衰退可以说是一种转型,以适意、独造为基本追求的“尚意”书风,在晚唐五代已经露出了身影,为宋代写意书法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