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卫填海》为什么不写结果?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3-10-28 发布于浙江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然后,学习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什么是神话的魅力?

神话是幻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幻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神话故事,往往是简单的,故事内容常常和日常作息中的自然现象作幻想式解析,它是古代科学知识不能支撑自然现象的结果,但是古人赋予其新的价值,就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孩子们在学习《精卫填海》一文过程中,发现,全文才两句话。

第一句并不是精卫填海的起因,交代了炎帝的女儿的名字叫女娃。

故事的起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学生发现,整个故事没有写结果。

到底有没有结果?

有人认为是因为大海填不满。

又孩子说,会有更多的精卫鸟来堙东海,像愚公移山那样,最终会填满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来看,对于“结果”的认知比较狭隘于事实结果。

《盘古开天地》的结果是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普罗米修斯》的结果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女娲补天》的结果是天河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着她的伟大功绩。

故事的结果是重要的。回看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支架,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关注起因、经过、结果的构思框架,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古人文章的智慧里,很多是“不写结果”,却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它比有结果还要有效果,戛然而止,更有思考的空间。

于是,引导孩子们思考“结果”的意义。

读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你又怎样的收获?

要像盘古那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为民造福、心地善良,要像女娲那样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大家看,这就是结果。

古人的智慧是不唠唠叨叨地讲道理,而是通过故事的方式,让人自己明白道理,让人从中受到启发。如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虽然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但都有着“影响人”的结果目的。

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课件、辅导书、老师告诉你再多,也比不上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历程经验,你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结果是改变自己的思维,从而影响自身的言行、习惯,这便是“结果”。

很多时候,没有结果,反而有着深远影响的结果。

读了《精卫填海》,你会受到哪些影响,又对你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