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音河诗韵

 zhb学习阅览室 2023-10-28 发布于上海

作者:尹汉胤

德令哈,一个充满梦幻的金色世界。在夏日和煦阳光普照下,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辽远风景画,无声地展示着德令哈悠远的历史内涵。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同一条条巨龙,翻滚腾挪在天边,为这片广阔无垠的高原,增添了一道威武的屏障。而在广袤的大地上,两汪澄碧的湖水,可鲁克湖、托素湖,像两颗联袂的绿宝石,高贵地相依在一起。形似一条晶莹项链的巴音河,从可鲁克湖悄然流出,妩媚多姿地缭绕在高原上。沉静地穿过德令哈市区后,才汪洋恣肆地高蹈起来,在高原上画出一个巨大的“S”形曲线,然后一往深情地投身于浩瀚的哈拉湖中,由此在德令哈辽阔大地上,形成为一个命运与共的生态水系。

俯瞰着这幅迷人的巴音河流域图,不禁使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奇的向往之情。然而,就在你俯望着德令哈迷人的巴音河时,一种悠远的声息,若隐若现地萦绕于耳际。仔细倾听,那声音来自于德令哈大地深处,更像是从远古延绵至今的一种召唤。循着声息静心细听,那声音依然是巴音河的水流声。在流经德令哈大地过程中,水流途经不同地形产生了水流变化。俯望着鬼斧神工般雕刻在亘古大地上的巴音河行迹,不禁为其百折不挠、一往情深的执著而感叹,但再仔细观察,心中顿时豁然,原来不是巴音河非要不辞千辛万苦投奔哈拉湖,而是它们原本就是德令哈完整肌体的一部分。那萦绕于耳际的召唤,其实就是德令哈大地血脉偾张生命律动的声音。

遥望着婉转流淌在德令哈高原,闪烁着迷人金光的巴音河,绵延起伏的行迹,就像是飘逸在高原大地的一幅宏大的五线谱。天然奔涌着一部雄浑大气的交响曲,忽而高亢,忽而舒缓地拨动着德令哈的心弦。由此在这片高原上,和声为一曲激昂缠绵的天籁之声。而飘浮在天空的云朵,则妩媚多姿,情深意长地映像在巴音河水面上,如同一个个华美的音符,在河流的波动中,旋起着动人心弦的回响,由此谱写出一曲天造地和的高原乐章。

其实,在这片高原地脉中,自古以来便蕴藉着巨大的生命潜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心怀虔诚的人,才能触摸到德令哈的内心肌理,感知到蕴藏在德令哈高原内心深处的自然魅力。

勇武豪迈的马背民族,是最早踏上这块土地的历史先民。他们以悠远的蒙古族长调,苍凉感人的马头琴声,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大地。由此,在这片辽阔蛮荒的高原上,飘荡起了悠扬的牧歌,和谐共生地将这片土地作为了民族生存的牧场。随着岁月的积累,坚韧不屈的蒙古族牧人在炽热的阳光和凛冽的劲风中,将这片阳光普照的高原,视为上苍给予其民族落地生根的应许之地。由此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将牧歌与马蹄声播洒在巴音河水中,在清脆的马蹄声中,虔诚地将这片土地敬奉为金色的世界。

穿过漫长的历史云烟,走进新世纪的德令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已是一片充满现代感的都市图景。与历史坐标上的古老德令哈,恍若穿越历史时空的两个世界。如今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成的璀璨夺目的德令哈天际线,已将古老梦想中的金色德令哈,化为了现实的金色不夜城。

沿着古老的巴音河畔走去,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巴音河水,波澜不惊地欢快流淌着。当河水流到一处河岸时,渐渐放缓了流速,仿佛心有所感地侧耳倾听起来。原来在这段巴音河面上,竟低回着抑扬顿挫的诗声,在巴音河面上余音袅袅地徘徊不去……

上世纪末,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诗人海子,在乘火车去西藏途经德令哈时,曾望着车窗外夜色朦胧的德令哈,心有所感,不可抑止地以日记形式,写下了一首题为《姐姐》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他以来自异乡“弟弟”的口吻,对“姐姐”深情地抒发出内心的真情告白。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随之而发生。海子这首倾诉衷肠的《姐姐》,立刻引起了世人的情感共鸣。这首《姐姐》诗歌,也出人意料地传遍了当时的中国大地。由此,这首诗不仅改变了巴音河的远古声息,更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有情人来到德令哈。以“姐姐”为意象,或直抒胸臆,或内敛含蓄地与“姐姐”发出着各自的内心情感。在得到精神慰藉的同时,也对地处遥远的德令哈——金色世界,充满浪漫诗情的精神向往。

由此,原本荒凉寂寞的德令哈,在新世纪中竟然获得了一种诗性的启迪重塑,并由此以诗歌的名义,开启了德令哈充满浪漫诗情的新世纪。

缓步走进巴音河畔绿荫深处,沿一条静谧的林间小道走去。一路上竟不期而遇地看到了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俄国的亚历山大·普希金、法国的雨果、波斯的鲁米、印度的泰戈尔、苏联时期的叶赛宁、德国的尼采以及中国的海子、吉狄马加、西川、昌耀、阿尔丁夫·翼人……诗人的雕塑和诗碑。望着散落于林间各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采各异的诗人雕塑和启人心扉的诗句,在默默咀嚼和玄想中,这些景致让人肃然起敬,又心绪复杂地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启迪。与此同时又让人在心中对德令哈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真令人想不到,在古老的德令哈巴音河畔,竟然云集着中外诗人的雕塑和诗碑。然而,当我看到矗立在河岸上的“海子诗歌陈列馆”时,我便明白了,这一切皆源于海子的那首诗。但静心细想,又觉得并非如此。这其中一定还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内涵。

地处大漠深处的德令哈,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转业到德令哈的大批解放军退伍官兵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办起了大型国营农场。走进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面对着当年在此创业的人物、文字、照片、农具以及当年场景再现的蜡像,感叹原来是他们将这片遥远荒凉的土地唤醒,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抛洒在这片遥远荒芜的土地上,才诞生了今天辉映天宇的德令哈。

无疑当年夜幕中灯火阑珊的德令哈,也曾深刻地触动了海子的心扉。然而,他写下的那首《姐姐》只是在抒写姐姐吗?

默默徜徉在流淌着历史与现实的巴音河畔,心绪复杂地面对着一座座诗人雕塑和诗碑,使我陷入了沉思……

此刻灿烂的德令哈城市灯火,倒映在水波涟漪的巴音河中。这条源远流长在德令哈的巴音河,竟一改历史的身影,披金戴银地变成了一道流动的“彩虹”,缭绕在德令哈大地上。漫漫岁月随水流去,德令哈却在新世纪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今,来到德令哈的人们,会来到海子诗歌陈列馆,面对着他青春洋溢的照片,吟诵着他的诗歌,以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而今日的德令哈,已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现代诗城”的称号。相信波光潋滟,不舍昼夜流淌在德令哈大地上的巴音河,将会在新的世纪中,一改过去的风貌,以诗性的水流,抚慰着德令哈的大地,感知着德令哈的岁月冷暖,聆听着德令哈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