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二哥张志伟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3-10-28 发布于福建

本文作者:朱勇


我的姑舅二哥张志伟,年龄比我大一岁,打小我们并未见过面。

虽然我们相距也就十多里地,但自幼我们都生长在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出行全靠两条腿。再加上小时候农村正是大集体时代,实行的是村长负责制,村民们有个大事小情,想要离开自己的岗位,必须得向村长请假,得到村长的批准。那时候请个假不是那么容易的,再加上实行工分制,村民们想多挣点工分到年底变现,缓减窘迫的生活状况。所以,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村民们一般不会轻易请假,我们也就没有随父母外出的机会。因此,从小我们只能待在自己的小山村里,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在自己的那块小天地中,自享其中乐趣。


后来念了小学(那个时候农村都是直接上小学,没有幼儿园),也还是在本村那个小学堂,一个只能容纳十多个学生的一处废弃的民房,稍加修缮,便成了我们儿时读书识字的地方。学生也只是本村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


和二哥的相见也是在上了初中之后,我们都在四子王旗三元井乡中学读书,起初我们也互不相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相互之间才慢慢认识了。那时学校实行大礼拜制,每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家离学校三十多里。我和二哥同属一路,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相随,闲谈中彼此间相互有了了解。回家后和父母闲聊中,才慢慢地知道和我一路相随的张志伟,竟然是我的姑舅二哥。之后我们更加亲密了,无论上下学,我们都紧密相随、彼此为伴。我家离学校更远,上学时,我路过二哥他们村,去姑姑家找上二哥,一路相随上学去(那时自行车很少,上学几乎都靠步行,后来渐渐地有了自行车,价格也承受得起了,我们才骑车上学),当然路上还能碰到许多其他同学,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到了学校。那时候人们生活虽然有点苦,但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热情大方。放学回家的路上,也经常到姑姑家歇歇脚,吃顿饭,一点也不拿心,俨然是自己家一样。


包产到户后,二哥他们家劳力多,经济渐渐好起来了,过得比我家宽裕,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后来我们都到了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读高中,由于头脑愚钝,学艺不精,竞争激烈,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其时,二哥他们家紧随时代步伐,生活越来越好,也有了自家的摩托,看着二哥骑着摩托车,潇洒英俊,心中非常羡慕,后来二哥骑摩托也经常到我家,我也时不时乘坐摩托兜兜风,心中也自感无比的神气。

年轻时的二哥和我

我还在继续念书,二哥却在大人们的安排下成了家。二哥的婚礼我也参加了,并衷心地祝福他们新婚快乐,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后来为了谋生各奔东西,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但弟兄间那分情义永存。

几年后的一天,弟兄俩终于在呼市又一次相见,彼此倾诉几年来为了生存而到处奔波的艰辛和各自的遭遇。其时我也成家立业了,并入职为蒙牛冰淇淋公司配送部运管调度。我也方知二哥由于感情破裂离了婚,我深深为二哥惋惜。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再加上年龄大了,再次成家不太容易。后来有一辆冷藏车主急需找一位司机,由于二哥这几年学过驾驶,也有驾驶证,并且也开过车,经我介绍,车主同意让他试试,跟着出了几趟车,得到了车主的认可,成为了一名冷藏车司机。一晃两三年过去了,二哥也离开了这位车主,自己买了辆二手货车,回四子王旗乌兰花镇搞起了运输,之后又是几年没有相见。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畅通,手机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工具。虽然又有很长时间未见面了,但通过多方渠道各自有了对方的手机号码,通话后才知道二哥在乌兰花镇又成了家,我暗自为他高兴,知道嫂子在旗医院工作,我不禁佩服二哥的才干和魅力,也知道二哥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为他再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家而庆幸。


以后的日子里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后来又得知二哥和后来的二嫂也离婚了,问其具体原因只说两人合不来。我也不便再深问,只是为二哥婚姻上的不顺感到伤悲,为二哥如此多舛的命运感到痛心。


二哥是自强不息的,能干的,没过几年,再次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日常交流中知道他和二嫂感情很好,相互间也知冷知热,互相关心体贴。我深深地为他们祝福,愿他们平安幸福,地久天长。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二哥也不再给我打电话了,我给他打电话也打不通,后来干脆停机了。我估计是二哥换了号码,就这样好长时间又失去了联系。

突然有一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通话中才知道电话是二嫂打来的,并告诉我二哥住院了,在内蒙古附属医院急救,我心急如焚地去医院看望了二哥。在病房里,我看到二哥头部缠着纱布,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面色苍白。二嫂和我诉说着二哥的病情和这几年他们的境况,才知道二哥前后出了两次车祸,险些丢了性命,全靠二嫂在医院里辛勤陪护、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有哥哥弟弟们的悉心关照,才一次次脱离危险。由于家庭境况不太好,几次住院,经济窘困,这可难为了二嫂。在医疗急救费用方面,小弟亮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小弟这些年事业上混得还算不错,弟媳也开明大度,全力挽救病难中的哥哥。我对二嫂肃然起敬,虽然他们并未举行像样的婚礼,但他们之间感情真挚厚重,危难之中并未弃之不顾,而是全身心照顾。还有两个弟弟、弟媳们对二哥的关心爱护与悉心照料。正如古语所言:危难之中见真情。


得知二哥是第四次住院,我禁不住为二哥难过,也为二哥祈福,前两次出车祸抢救,第三次是漏管手术,这次是车祸后遗症救治,为什么人间的不幸与苦难,都频频降临到了他的头上。面临一次次住院,父母亲、妻子、兄弟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把二哥从危险的边缘硬是拉了回来,当然医院里医生们高超的医术也十分重要,护士们耐心细致的护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耐心细致的救治调养,二哥终于一次次脱离危险出院了。家人们无微不至地照料,加上二哥的积极配合锻炼,身体日渐康复,虽然远不比从前,但还是一步步好起来了。


前不久,老家照顾二哥和姑夫的年近八十的姑姑终因年岁已高,伤心过度,积劳成疾而带着遗憾走了,只剩下回村近五年的二哥和八十多岁的姑夫。姑夫年岁大了,自理能力明显不比从前,二哥由于车祸及后遗症,也做不了什么活儿,二嫂还得挣钱养家,糊口度日。

我在养护院看望二哥

无奈之下,小弟亮亮和他三哥把二哥和姑夫从老家接来呼市,联系好了在住家不远处的敬老院,专门给二哥和姑夫租住了一间屋子,还有专人服侍,使二哥和姑夫衣食无忧,安度晚年。前几天,我去看望了二哥和姑夫,看到小区优美的环境,干净的住房,可口的饭菜,禁不住为姑舅兄弟们骄傲,为小弟亮亮点赞,你们之间真挚的兄弟情、父子爱,终将感天动地,传为人间美谈,你们真是好样的,也相信好人必将有好报!

二哥在养护院住屋内

二哥是不幸的,一路走来充满坎坷,但又是非常幸运的,正是由于有这样优秀的父母、妻子、兄弟,才有了二哥如今的幸福……

姑夫在养护院门口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1969年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乡高台村委会道包口子自然村6号,现居住于呼和浩特,在蒙牛乳业公司工作,制冷工岗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