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长城一瞥

 jxyslza 2023-10-29 发布于江西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各国依据其国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现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据史载在春秋战国间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就发生过规模不同的战争四百八十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扩大国土,增强势力,故而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称霸争雄局面。而各国间的不断战争,又迫切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当时修筑长城是各国通用的方法。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南近鲁楚,西有晋宋,北邻燕赵,因鲁晋春秋时为强国,齐鲁交界所处又有泰沂山脉相隔,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地理条件,故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长了长城。



我印象中的长城是北京西北郊的明长城,石垒砖砌,城垛碉楼,高大而雄伟,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但是,我也在西北地区看见过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它是夯土的建筑,与明长城没有可比性,但它却是“原版”的万里长城。齐国的长城我一直想找到最具城墙特征的遗迹去游览一番,但一直不知道该去哪里。
前几天与朋友们去淄博博山镇北博山村北九龙山观赏拍摄红叶,很庆幸地看到了一段齐长城的遗迹。之所以称其遗迹,是因为它已经是颓圮的城墙。城墙真的就是一堵宽度只有一米左右的石砌的墙,它原来的高度有多少已经不知道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石砌墙,历经岁月的风雨摧残和人为破坏,已经失去了它的雄伟,但站在城墙之旁,想象齐国的先人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以阻隔敌军长驱直入的方式,花费惊人的代价,修筑几百公里的石墙,这样浩大的工程,在没有任何机械动力的情况下,仅仅凭着双手垒造而成,可见付出了多少生命、人力和财力的代价。孟姜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而齐国就是这一故事的发源地。自古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哭倒的是齐长城,而非秦长城,因为孟姜女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没有修筑。

【上图还可以看出是一座四边形的建筑物,它或许就是一个兵营。】

这段城墙的破败,与当地农民修田筑埂有必然的联系。墙即使倒了,石头是跑不了的。但如果农民为了生存而筑田,就地取材是可以理解的。

两千五百年前,齐国修筑长城,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冷兵器时代,有几米高的石墙就足以阻隔或者迟滞地方的进犯,建筑材料完全是就地取材。我注意到离这一带城墙不远处有半个山包岩石是裸露的,有明显的开凿过得痕迹,这应该就是采石场。那时候火药还没有发明,钢铁也没有作为工具而广泛使用,先人们是怎么开采这些石头的呢?个中艰辛,难以想象。


任何建筑都不可能永存,长城也是如此。如果不去人为地破坏,再过两千年,齐长城的遗迹应该还在,它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让后人去了解我吗国家的历史。


第217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