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三国当家人是孙策、曹昂和刘封,形势将会如何?

 历史最美 2023-10-30 发布于重庆

又到开脑洞的时间了。

孙策死于建安五年(200)四月,正是官渡之战期间。江表传称孙策在去世前准备渡江讨伐陈登,而三国志和九州春秋则说孙策准备袭击许都,个人比较相信江表传的说法。孙策和陈登家族本来就有很深的过节,陈登及从父陈瑀都给孙策带来过不小麻烦,孙策之前就曾派兵进攻陈登,陈登也向曹操进言出兵江南,相比远征千里偷袭许都,拿下广陵的陈登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孙策

孙策死后引发了一些连锁反应,以庐江太守李术为首的一些人脱离了孙家控制,孙权在上台之初便出兵平叛。建安八年(203)出兵攻打江夏黄祖时后方又再次遭遇重大叛乱,弟弟孙翊被部下所杀,这些人联系曹操打算献城投降,华歆、王朗等名士也脱离孙吴,然后孙权又诛杀了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肯顺从自己的沈友和盛宪,同时大力招揽陆逊、朱桓、步骘等人到麾下。

这个过程太过漫长,差不多花了六年时间才安定好江东乱局,而同一时期的曹操则几乎是一刻都未曾停歇。这里列一下曹操在这些年里的行程表:

  1. 建安五年,十月官渡之战结束,曹操着手平定后方叛乱。

  2. 建安六年,四月曹操出兵仓亭进攻袁绍,九月回师许都,随后又出兵汝南击破刘备。

  3. 建安七年,正月曹操进军谯县治理睢阳渠,五月袁绍病逝,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袁谭袁尚。

  4. 建安八年,五月曹操回师许都,八月征讨刘表,十月北上攻打袁尚,同时与袁谭结亲。

  5.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大败袁尚,攻下邺城,十二月进攻袁谭。

  6. 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八月出兵击杀赵犊、霍奴,十月回师邺城。

  7. 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出兵并州,围壶关三月消灭高幹,八月东征海贼管承。

  8. 建安十二年,二月曹操回师邺城,随后远征乌丸,五月到达无终,八月在白狼山大破乌丸,十一月在易水接受乌丸单于贺拜。

  9.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回师邺城,训练水军,罢三公,六月进位丞相,七月南征刘表,九月刘琮投降,十二月赤壁之战。

基本上除了建安七年(202)和建安十年(205)曹操休整了大半年,其他时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刘表、孙权等人基本没有对曹操形成威胁,曹操可以专心致志地平定河北,孙吴这期间的扩张十分有限,和曹操的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孙策未死,他毫无疑问会致力于扩张,即使无法和袁谭兄弟联手对付曹操,也不可能让地盘保持原样。关于孙策的扩张方向,肯定包括荆州、扬州北部、广陵,荆州的刘表和孙策是世仇,且刘表和曹操敌对,孙策曾接受朝廷的命令出兵攻打江夏,于公于私都有正当理由。

扬州北部是袁术的遗产,袁术去世前曹操正在专心对付袁绍,只能派刘备去拦截袁术,结果刘备在徐州独立。最后的结果是袁术死后其旧部群龙无首,其中长史杨弘、大将张勋所率领的人马被刘勋所获,但刘勋很快又被孙策大败,孙策便得到了包括袁术家眷在内的三万人。但袁术旧部远不止这些,陈兰、雷薄等人在寿春一带占山为王,曹操无暇顾及,只能让扬州刺史刘馥去安抚他们,合肥城也是这期间才开始建造。这些人活跃了十年,在刘馥去世后也没有被收编,曹操也是等到赤壁之战后才抽出空来对付陈兰等人,其中雷绪在战败后依然率领数万部曲前往荆州投奔刘备。

曹操

这片曹操抽不出空来对付,且聚集着大批人马的地区,几乎是专门为孙策所准备的。这些袁术旧部自然不会是孙策的对手,外加他们原本和孙策系出同源,孙策麾下的诸多将领又出身扬州北部,如周瑜、陈武、蒋钦、周泰,在当地具备影响力,因而如果曹操不去干预,那孙策占领扬州全境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曹操跑去干预,那他平定河北的进度又会推迟。

孙策并不是刘表、孙权那样对军事不甚在行的人,而曹操在平定河北前也很难有条件远征江东,所以孙策无法像袁谭兄弟一样在几年内被曹操所消灭。而只要孙策占领扬州北部,广陵的陈登也几乎成了瓮中之鳖,很难守得住这里,借助这两块踏板,孙策可以很轻易地攻入徐州腹地。孙策曾经在徐州住过一段时间,包括张昭、张紘、秦松、陈端等徐州名士也纷纷投靠了孙策,连徐州牧陶谦都对其十分忌惮,而后来在孙权手下被重用的步骘、徐盛、诸葛瑾也来自徐州。相比之下,曹操还要靠拉拢臧霸等当地势力来控制徐州,与臧霸同列的昌豨还多次反叛曹操,因而孙策在徐州的人望可能在曹操之上。

但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扬州北部还是徐州,都是易攻难守的地点,孙策想攻下这些地方并不难,但如果曹操打过来也很难防守,因而双方如果真的爆发冲突,很可能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同时扬州北部临近沛国和汝南,靠近曹操地盘的中心,寿春距许昌400公里,并且有发达的水网相连,那么曹操确实需要考虑下攻打河北时被孙策偷袭后方的问题。曹操迎奉天子时袁绍曾提议把献帝安置在离自己比较近的鄄城,被曹操拒绝,因而曹操可能会再次迁都到离孙策地盘更远的地方。

擅于征战的孙伯符

至于荆州方面,孙策在生前就已经任命周瑜、程普、吕范为江夏、零陵、桂阳三郡太守,这三郡都在荆州,且周瑜在孙策死前驻扎在巴丘,并未参与进攻广陵,巴丘靠近荆州的江夏郡和长沙郡,因而周瑜当时的任务是和刘表交战。孙策的堂兄弟孙贲和孙辅则分别是豫章、庐陵太守,这两个郡在扬州西南,紧邻荆州,夏侯惇还曾写信说要把长沙划给孙贲,这说明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知道孙贲是被派去对付刘表的。孙策还划出豫章的几个县给太史慈,让他对抗刘表麾下的刘磐和黄忠,因而以上人员大约就是孙策专门用来对付刘表的阵容。

考虑到刘备在建安六年(201)投靠了刘表,因而如果周瑜等人在荆州战况顺利,那么刘备也很可能被派去同这些人交战,历史上未曾实现的刘备大战周瑜便会真的上演。虽然我也希望出现更浪漫化的孙策刘表化敌为友,双方共同出兵袭击许都的场面,但无论是以孙策势力报仇雪恨的方针还是刘表势力割据荆州的心气,恐怕都很难实现,双方多半是要死磕到底的。

而在孙策将重心放在对外战争方面时,孙权的重要性将会得到体现。孙策死前给了孙权很精确的评价:“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说明孙策十分看重孙权,并且发现了他在举贤任能、安抚地方上的才能,那么孙权应当会被孙策委以重任,例如在前线安抚地方或者镇守江东。

孙权时期放弃了向江北积极扩张的方针,并且实现了政权的本土化,大力重用江东本地豪族。但孙策麾下的核心成员以孙家亲族、孙坚旧部、淮泗将领为主,因而孙策是否会实行同样的方针恐怕要打个问号。吴历中记载孙策死前交代张昭说:“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表示如果在江东站不稳脚,回到淮泗也是可以的,说明孙策并不一定把江东当做自己的绝对根基。

孙权

孙策在江东屠戮过重,他和当地大族之间的裂痕恐怕需要孙权来弥补,孙权之于孙策的重要性将超过司马昭之于司马师。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以顾雍为首的一批江东大族围绕孙权形成势力,至于会不会演变成兄弟之争,就看孙策的处理手腕如何了。

曹昂死于建安二年(197),他在弱冠之年被举为孝廉,那么曹昂最晚出生于光和元年(178),比出生于中平四年(187)的曹丕大九岁以上。曹昂是刘夫人所生,被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作为自己孩子养大,因为曹昂之死,丁夫人和曹操爆发激烈冲突,最后二人以离婚收场。

如果曹昂没死,那么丁夫人就还是正妻,卞夫人则是妾,曹丕曹植等人都是庶子。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216)成为魏王,曹丕于次年成为魏王世子,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开始为自己物色陵寝,卞夫人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才当上魏王后,而曹操在半年后就去世了。个人感觉卞夫人立后这件事很像是曹操在死前终于决定给其一个名分。

魏略里记载丁夫人和曹操离婚前对卞夫人不好,还说曹丕找曹洪借布结果曹洪不给,虽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这些记载似乎折射出曹丕母子在曹家地位并不算很高,三国志里记载卞夫人直接说曹丕只是因为年长而被立嗣。卞夫人的出身在曹操的众夫人里算是比较差的,她的弟弟卞秉在曹操手下官职不高,于是卞夫人去找曹操开后门,反而被曹操奚落了一番,她成为正妻是典型的母凭子贵。

曹丕也曾说自己的位置本该是曹昂的,而如果曹冲不早死,自己也无法上位。曹冲不但年龄比曹丕小,并且是庶子,曹丕将曹冲视为竞争对手,其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自己的庶子身份。由于曹丕年纪比较小,曹操直到建安十六年(211)才让他协助自己处理政务,曹操开始重视领地治理是从建安七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开始的,如果曹昂还在,他协助曹操处理政务的年份不会晚于这年。那么到曹操去世为止,这个时间将持续近二十年,因而可以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曹昂的地位。

曹昂

曹丕是一个十分任性的人,因而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对曹魏制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曹昂上台会有很多不同。首先个人认为曹昂也是会代汉称帝的,代汉并不能单纯解释成曹丕的个人野心所致,而是局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果,就像司马炎也未必是天生的野心家,但无论他上台还是司马攸上台,都只有代魏一条路可走,所以这一点大可不必纠结。

在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政权出现了一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是两汉体制在士族崛起的环境下因皇权倒退而发生的一些变形,但因为这些政权各有各的特殊性,所以又都带有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果曹昂上台,两晋南北朝流行的宗王政治应该会提前亮相。

曹操晚年曾说打算将自己的儿子分别派往寿春、汉中、长安镇守以试探才能,实际上曹丕从建安十六年开始长期镇守邺城为曹操守家,还平定了几起叛乱,曹操又派曹彰同乌丸交战并镇守长安,又计划让曹植去救援曹仁,说明他确实是按照原定计划来的。

但这个安排却没有被曹丕付诸实现,因为曹丕对兄弟缺乏压制力,曹彰、曹植都对自己产生了威胁,外加其父子英年早逝,令曹魏最终没能形成宗王政治。但这些对曹昂来说都不是问题,曹昂不用担心兄弟的势力超过自己,并且曹操去世时曹昂已经四十多岁,正常情况下会有成年的儿子,那么以宗王出镇四方应该是很顺当的事。

此外曹丕严厉打击外戚宦官干政,宦官不好说,但作为曹昂母族的沛国丁氏远非曹丕的母族势力可比。曹操的母亲出自丁氏,夏侯渊的妻子也出自丁氏,丁氏还在东汉末年出过三公,曹操也重用丁氏成员,因而其可能会成为与曹氏、夏侯氏并列的显耀家族。

曹丕

不过有些事是不会变的,例如士族崛起和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九品中正是曹操时期就在试验的制度,其最初的用意就是扼制清议。并且个人也不认为曹魏会变得长久,虽然很多人认为曹魏短命的缘由是皇权旁落、外姓掌权、皇帝不长寿等等,但个人认为其根源在于官僚制度的衰退。

当政权的结构庞大精密到一定程度时,作为其中的某个组成部分就很难颠覆整个制度并取代顶层,集权程度也会更深,实际上从中国人口在宋朝破亿开始,权臣篡位这种事就逐渐绝迹了。相比之下,在较小规模的组织里,很难形成绝对的统治力,那些模仿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最后都很容易陷入权臣架空首领的局面,甚至于在这种形式下出现稳态,例如大理段氏有两百多年的时间被底下权臣架空,皇帝还跑去出家,其中高氏甚至一度篡位,但段氏和权臣家族谁都没有被清算。

魏晋南北朝的问题则是人口规模急剧下降,但文化和思想传统则使得原先的制度无法被替换,帝国官僚制度在异化和退化中双重退变,官僚阶层分化,各项典章名实不一。这种情况下,无论把希望寄托在宗亲、外戚、宦官、士族、寒门身上都是没用的,因为谁都可以成为皇权的威胁。

曹魏的户籍人口仅有东汉的十分之一,因而官僚制度的异化不可免,曹爽、夏侯玄等宗亲掌权时曾试图通过改革裁撤大批冗员来提升吏治,结果搞得怨声载道。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解的,即使曹魏不亡于外姓,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难以长久。

刘封继位这事有点搞,但凡刘备脑子正常也不会传位于刘封。刘备去世前四年就确立了刘禅的继承人地位,随后刘封又丢失了上庸三郡,这种情况下他能保住一命都是莫大的恩惠,还指望做继承人就完全是要啥自行车了。

刘封

况且刘封并非刘备所亲生,刘备又有三个儿子在世,其中刘禅已经十七岁,并非不省事的年纪,在刘备生前也并未记载有劣迹,完全没有被废的理由。同时刘封出身荆州,刘备的皇后吴氏及其亲族是刘璋旧人,双方并无往来,刘封不救关羽,势必得罪元从旧人,而荆州官员的领袖人物诸葛亮更是认为刘封刚猛难制,建议刘备除之以绝后患,凭这大臣基础,就算上台了也会被搞下台。何况刘备在死前还留下了诸葛亮“可自取”的遗言,让刘禅兄弟事之如父,要是刘封上台,这遗言怕是当场就得生效。

除非刘备的子嗣因为不明原因全部死光,否则根本不会轮到刘封。但就算实在找不到其他继承人只能让刘封上台,他要坐稳位置恐怕也很难,前面说了他的大臣基础太差,加上养父刘备把本钱赔了,其在朝廷中的话语权必然受到限制。加之蜀汉朝廷当时以稳住内外环境、恢复国力为主要任务,必须借助诸葛亮的能力,但诸葛亮看刘封不顺眼,刘封性格也不像刘禅,想要二者不发生冲突恐怕很难。

诸葛亮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兄弟宗亲相继的案例,五代十国则流行养子继位。要是刘备儿子全部不在,养子又不被大臣信服,恐怕只能想办法再找其他养子。蜀汉是一个相对正规的政权,不是大理这种异族政权或者红巾军等草寇可比,随便找个外姓来继承估计不太可能,所以也不用考虑让二当家诸葛亮直接上台或者找吴氏等外戚。

汉魏时期流行以同宗近亲进行过继,例如袁绍把儿子袁谭过继给了堂兄袁基,司马孚把儿子司马望过继给了兄长司马朗,朱然被过继给了舅舅朱治,曹芳也被记载是宗亲过继。所以估计得找个汉室宗亲过继给刘备来继承,虽然刘备的宗亲在涿郡,没有谁被记载来到了蜀汉,但刘琰传里说刘备以刘琰为宗姓,加上蜀汉政权的刘姓高官不少,其中也可能存在汉室宗亲,再不济刘璋的儿子刘循还在,找个宗亲过继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刘封如果不肯夹着尾巴做人,被废也是大概率的事。当然如果刘封想大力出奇迹,反杀诸葛亮一波也不是不可能,要是输了还好,也就自己完蛋,要是成功了,那蜀汉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