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小国史——邢国

 陈德龙k60ofaux 2023-10-30 发布于安徽

邢国,为西周周成王时封的诸侯国。周成王亲政后,为表彰周公的功绩,将周公的六个儿子又分封了出去,“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胤也。”这即是西周邢国的由来。

商朝“井方”

邢地最初的地名为 “井”,为商代一个方国的名字。商王祖乙时,曾将王都迁至邢地,后历经祖辛 、羌甲 (沃甲)、祖丁两代三王,至商王南庚时,再迁于奄。

自此之后,此地出现一个名为“井方”的方国。

图片

由于商朝迁都过此地,再加上“井方”是防御北方方国进攻的屏障,所以商朝与井方关系较好。井方成为受商王朝庇护的方国,向商朝“上贡”的同时,也受商朝技术文化支持,渐渐从“井国”发展成“邢国”。

从名称看,“邢”字指在“开”地建了一个城池。而城池的修建,需要大量人脱离劳动生产,并且需要一定的集团组织度才行。也可以说一个方国能单独修建“城邑”,即说明它的文明已达到相对高的水平。

在商王武丁时,青铜器上有“妇井”之名,“妇井”为武丁的妻子之一。武丁时期,能考的“妇某”就有六十多个,这些“妇某”不一定都是商王的妻子,但很可能是商王高级贵族的妻子,且这些“妇某”能频繁出现在卜辞中,也是因为这些“妇某”能兼职做一些巫者的占卜工作。

又《帝王世纪》言:“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邢侯为纣王时“三公”之一,这种说法不太可信,因为商朝的“三公”是实力较强的方国,比如西伯侯、鬼方(九侯)、鄂侯,其中西伯侯与鬼方与商朝存在严重冲突。

依邢国实力还不够“三公”,但能间接说明邢国在商王朝中任职,与商王朝的关系极为亲密。

周朝“邢国”

武王克商之初,周朝在原来商王畿和东方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周把商王畿分为邶、卫、鄘三个封区,设置三监,其中“邶,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邢地也属于邶区。

灭商二年后,周武王死亡,继任的周成王年幼,国内局势不稳,周公代行“王政”,引起“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如此“三监”联合商朝剩余势力武庚(包括与商朝友好的东夷族群)起来叛乱。这次大规模叛乱在周公召公姜太公等人的强力干预下,局势暂时得以平息。

周公废除“三监”,收回“三监”的封地,将之大部分地分封给周武王的少弟——卫叔康,即后来的卫国,但“三监”的边缘地方并没有封出去。

周成王七年,周公还政给周成王,周成王十一年(约公元前1032年)周公死亡,周成王为表彰周公的功绩,将周公的六名庶子分封出去,“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胤也。”按照顺序邢侯应该是周公第五子。

周公的长子伯禽分封到鲁国;次子君陈继承周国封邑,并继承周公在周王朝的爵位,这一支世代称为“周公”;另外的六国就是——凡、蒋、邢、茅、昨、祭这六个诸侯国。

图片

周成王所封的六个诸侯国,属邢国比较特殊,因为它离周王朝较远,且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邢国(今河北邢台地区 ) 西依太行,北控常山,东界齐鲁,南接卫晋,为周朝河北之襟要,河东之藩蔽,且是北方戎狄南下的要道。所以周成王分封邢国时,是找召公占卜封地位置。

邢国的第一代封君为姬苴,又名邢靖渊。在周王确定国都位置后,邢侯便率领臣民,大兴土木,在国都四周建造了高大的城墙,是为“邢城”,除此之外还有邢城外东北之丘脊上修筑一座高台,名为“邢侯台”。

其实修建高台本为军事之用,且邢台之名由此而起,不过改名就是北宋时的事了 。

除了修筑邢城外,邢国还在狄人东犯的必由之路,邢国西睡边境太行山东麓要冲之夷仪岭,即今天的浆水镇附近,营建了一座山城,做为陪都,名为“夷仪城”,且又在“夷仪城”外南方的丘顶上修建起一座“邢侯行台”。

春秋时期的邢国

西周时期,北狄不断南犯,河北中部诸小国屡遭侵扰,北狄成为北方的大患。此时的邢国在周王朝的支援下,政治地位很高,不光邢侯子弟在周王朝任职,邢侯本人也被称为“元侯”,所谓“元侯” ,即诸侯之长,负有某一地区得专征伐的权力,是直接察承天子而维系一方的支柱。与邢国同等级的还的卫国,只不过邢国负责北边,卫国负责东边。

西周青铜器《臣谏簋》的铭文也记载了一次“邢侯搏戎”的重要战事。周康王时期,因戎狄大举进犯该地,邢侯出兵作战,下令臣谏统率亚旅出居于汦防守,称为邢侯搏戎”事件,为纪念此事,大臣谏做了这鼎。

春秋初期《后汉书 ·西羌传》 中提到,在周王室东迁后二年,邢侯曾一度大破北戎,说明当时邢国国力较为强盛。

但是从周平王东迁后,戎狄势力也开始学习中原地区的规章制度,比如戎狄,他们开始由“部族”向“国家”发展,相继出现鲜虞国中山国)。

公元前 661年,戎狄再次犯邢。战争持续到第二年,邢国渐无力支撑。邢国向当时的“霸主”齐桓公求助,齐国率师去救邢国,戎狄人闻讯后,即刻停止对邢国进攻,转而移军攻打卫国,败卫军于荧泽,致使卫国都陷国亡,齐桓公听到卫国有难,又去救卫,结果卫亡而师未至,又回头去救邢。

此时,管仲对齐桓公说;“狄寇方张,邢力未竭,敌方张之寇,其劳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溃,狄胜邢,必疲,驱疲狄而援溃邢,所谓力省而功多者也。”

管仲是建议等戎狄与邢国打的筋疲力尽了,再出击,必能得胜,齐桓公采纳了。于是齐国借口等待鲁国等盟军,迟迟不进军,等邢军不敌,终于力竭城陷,邢侯叔颜率臣民弃城南逃,齐鲁等联军再出兵,驱走狄人。但邢城已是一片废墟,百姓离散,难以为都。

齐桓公便令诸侯国助邢侯南迁,营建新城 (在今山东聊城西南),仍名为“夷仪城”,城建好后,邢迁都于夷仪。

邢国灭亡

邢侯南迁夷仪之后,疆土大大缩小,加之连年的战争耗尽了国力,因而国势一蹶不振,只能依靠齐国渡日。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亡,齐国众公子为夺君位相互厮杀,齐国出现内乱,公子昭出逃宋国,在宋襄公的支持下上位,是为齐孝公。齐孝公因被外部势力扶起,在齐国国内无根基,不久被赶走下台,宋襄公再次出手,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

公子昭上台后,又被齐公子势力攻打,公子昭再次求助宋襄公。宋襄公再次兵送公子昭,齐军大败,危机时刻,狄人出兵救齐,宋军收兵。

因狄人灭亡卫国,所以卫国对戎狄相当仇视,但齐国又因戎狄而得救,因而齐狄关系转好,又因附庸于齐国的邢国追随齐国,所以邢国选择与狄结盟。

于是,公元前640年,齐、狄、邢三国之君于邢国会盟。

卫国被戎狄灭国后,南迁楚丘,并奋发图强,在卫文公的治理下,国力迅速恢复。到了公元前636年,卫国终于作出大规模讨伐邢国的决定,卫文公用听从礼至的计策,“用间使大夫礼至、昆弟先阴仕于邢,以为内应”。

公元前635年,卫文公亲率大军伐邢,礼至与先阴趁国子巡城时,“掖国子赴外而杀之”“,邢国遂被攻破。

这次战争宣告了历时四百多年的邢国彻底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