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28):池州(贵池区)、九华山

 人在旅途的Gao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今安徽省池州市,古称秋浦,建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池州”建制初设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与当时的秋浦县同治石城(今池州市西南七十里的殷汇镇灌口乡一带),六年后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池州,秋浦县仍归属宣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置秋浦郡。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撤秋浦郡复立池州,州治和秋浦县治从石城迁至贵池口(即今池州市区)。唐元和年间,曾一度改池州为池阳郡,故池州也被称为“池阳”。五代杨吴顺义六年 (公元926年),秋浦县改名为贵池县。宋代池州和贵池县制不变,元代升池州为池州路,明清时期则为池州府。

池州古城四面环水,北部为长江,西部为秋浦河,东部和南部为清溪河。清溪河下游穿城而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城市防洪的需要,在城南开挖人工运河使得清溪河水由东向西进秋浦河入江,清溪河也被另一名称“白洋河”所取代。


秋浦县于隋开皇十九年 (公元599年) 分南陵县所置,属宣州,治所在石城县(西汉始设)旧址,即今池州市西南七十里的贵池区殷汇镇灌口乡沧埠村、长庄村、石城村一带,近年的考古发现也揭示出这里有汉至唐代城址遗迹。此地位于秋浦河畔,宋代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载:秋浦县“盖以秋浦之水为其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置秋浦郡,亦以此地为郡治,直到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复立池州,池州州治和秋浦县治才迁至今池州市区的地方。

盛唐大诗人李白在公元754年前后曾三度游秋浦,即秋浦郡和秋浦县(那时还没有池州),留下了几十首诗歌,其中有《赠崔秋浦三首》:

其一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秋浦:指秋浦县县令崔某。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五杨柳:陶渊明作有《五柳先生传》。二梧桐:比喻为官清廉。梧桐,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厅事:即官府厅事堂。山鸟飞到厅堂来,表明县境政通人和、少有狱讼。第一首写秋浦县令崔某的治理和风范。

其二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北窗”句:据《晋书·陶潜传》,陶渊明在夏月里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抱琴”二句:据《晋书·陶潜传》,陶渊明不善弹琴,但藏有无弦素琴一张,在酒酣之余经常抚弄,藉此表达心中的情感。东皋:晋阮籍曾在“东皋”种黍稷以酿酒。陶渊明赋《归去来辞》中也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因此“东皋”是田野或高地的泛称。第二首写崔令怡然自得的形象和神态。

其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河阳”句: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县令时种了很多桃李,人们称为“河阳一县花”。玉为人:西晋名士裴楷仪表脱俗,又博览群书,精通义理,时称“玉人”。这两句都是借古人来称赞崔县令。惠化:值得称道的政绩与教化。天汉:天上的银河。金门客:本指西汉文学家贾谊。汉代凡以才能优异被推荐入京的人,需在金马门(宫名)待诏,贾谊十八岁时以才名被推荐入朝,故称贾谊为金门客。此为李白自比,他曾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侍奉,“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楚臣:指屈原。贾谊后被权贵排挤贬谪到长沙,曾作赋吊念屈原。第三首写秋浦县境的政通人和、环境优美,藉以歌颂崔令治绩。最后两句,李白希望崔县令不要忘掉自己,有机会援引自己。

石城县约设于西汉初年,治所即位于今贵池区灌口乡这里,属丹阳郡(治宛陵,即今宣州市区)。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城县几经废除和重立,且南方政权为了更好地控制长江水路,把石城县治迁移到了更靠近长江的地方。隋朝一统江山后,于石城县旧址改立秋浦县。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时还作有《赠秋浦柳少府》: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少府:唐代称县尉为少府。树桃李:比喻为政有建树。诗中盛赞柳少府为政有方,志趣不凡。这个柳少府大概名柳圆,因李白另有一首《赠柳圆》: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竹实:竹子果实。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琼树:即仙树琼枝,喻品格高洁的人。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喻礼贤下士。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明德:光明之德;美德。诗中夸赞柳圆的美德,多溢美之词。

仰天堂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庵堂,位于贵池区殷汇镇灌口乡玉屏山之巅,前面那张照片是从仰天堂向北眺望,这张照片则是从仰天堂向南眺望。只见秋浦河蜿蜒曲折,两岸农田里点缀着村庄,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时留下了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此选七首):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飒:拟风声。剡县:今浙江嵊州,境内有剡溪,风景优美,李白曾有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长沙:境内有湘江。水车岭:在今贵池区殷汇镇灌口乡龙舒河畔,其峭壁临渊,岭下急流日夜冲击山崖,总是发出有节奏的如水车汲水般的声响,故名水车岭。耐可:愿得,安得。渌水:清澈透明的水。素月:素净白色的月亮。罝:泛指捕鸟兽的网。

古石城县(秋浦县前身)地域,据说是南朝梁时昭明太子萧统的封地。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公元502年)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31岁病故,谥号昭明,世人尊称“昭明太子”。传说有一年,石城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赶来石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故其深得石城百姓爱戴,颂为救星,更被后世视作神灵。所以秋浦县(五代时改为贵池县)境内,流传下来不少跟昭明太子有关的故事和遗迹。古石城县治所在地今属贵池区殷汇镇,昭明太子遗迹之一的“昭明钓台”,即坐落在殷汇镇杨桥村琅山崖下,秋浦河流经这里,与龙舒河汇合,形成一个水潭,即秋浦玉镜潭,潭边有一突出巨石,是天然的垂钓处,传说昭明太子曾在此垂钓,后人便称其为昭明钓台,是全国名胜“十大古钓台”之一。

南宋诗人程公许,曾作有一首《池口昭明太子钓矶,蜀僧住山,相邀访古,和壁间韵》:

系船池口泛滥游,老禅邀我半日留。

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风雨秋。

萧郎钓台三间屋,万顷烟波媚幽独。

长令千载好事人,贪为淮山流远目。

芊芊蔓草迷长竿,台城直作平野宽。

那知万古文选理,不尽词源八节滩。

英魂远逝招不得,谪仙小杜底处觅。

插天崷崒九芙蓉,试与凭高闲物色。

萧郎:指昭明太子萧统。淮山:指长江北岸山脉,属淮南西路。台城:六朝时的皇宫禁城,位于今南京。文选:文章的选录,此指《昭明文选》,是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自先秦至南朝梁的各体文章,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词源八节滩:喻滔滔不绝的文词。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八节滩,古代的一处险滩,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这句的意思是文词都搜罗尽了,很难再找出新的来。谪仙小杜:指李白和杜牧,作有秋浦和池州的著名诗篇。崷崒:高峻。九芙蓉:指九华山,位于池州东南。凭高:登临高处。

殷汇镇大概得名于明代,据说有一姓殷的在此地开设饭店,来往商旅歇宿多汇聚殷家,行人挥手告别之际,常说“殷家再汇”,故得名。但在唐宋时期,此地称白面铺或白面渡,名称源于秋浦河畔的白面山。据清初地理志《方舆纪要》所载:“白面山,在(池州)府西南六十里,雪崖拱北,如敷粉然,下有白面渡。”今白面山靠近秋浦河一侧有古代开山取石的遗迹,很可能是古代先民在此采石灰岩烧制石灰,白面的名称估计是这么来的。因为秋浦河过了白面渡后的下游至入江口,在古代是开阔的湖泊沼泽湿地,不适合横渡,因此白面渡这里成了池州古驿道西南路的必经之处。古时白面渡是一派“商船泊岸如鳞次,昼夜人流似海喧”的繁荣景象,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看到这里经过有国道G236、国道G318、铜九铁路等。

北宋文学家苏洵仅存世两幅墨迹真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一幅名为《白面渡帖》(也称《陈元实夜来帖》)。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苏洵在东京汴梁再次落第,返乡途中游历长江下游,在途径池州白面渡的一个夜晚,遇到陈元实捎来友人的信,便回信一封,即是此《白面渡帖》。

北宋诗人蒋之奇,是苏轼的同榜进士,曾作有一首《白面山》:

白面峰峦碧玉堆,故人卜筑在岩隈。

难寻荀鹤旧游宅,尚有昭明古钓台。

满槛名花红胜锦,一溪流水绿如苔。

七闽千里倦游客,两眼眵昏向此开。

故人卜筑:这首诗另有题目作《访夏氏白面山居》。荀鹤:唐末诗人杜荀鹤是池州人。七闽: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作者的故人夏氏大概是闽人。眵昏:指年老眼目昏花。

杜荀鹤是唐末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对晚唐的战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有颇多反映。杜荀鹤是池州人,约出生于公元846年前后,当时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正在池州任刺史,于是宋代时就有传闻说杜荀鹤为杜牧出妾之子。传说杜荀鹤母程氏原本为杜牧的小妾,因不被杜牧正妻所容,被迫出嫁池州长林乡长杜筠,而当时程氏已怀有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杜荀鹤。不过这个传说杜撰的成分很大,有诋毁杜牧为人之嫌。

杜荀鹤曾作有一首《赠秋浦张明府》:

君为秋浦三年宰,万虑关心两鬓知。

人事旋生当路县,吏才难展用兵时。

农夫背上题军号,贾客船头插战旗。

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明府:即县令。人事:指仕途。当路:这里指处于交通要隘。军号:军队的番号。贾客:商人。亲知:亲戚朋友。官况:谓居官的心情、境遇。杜家诗:多指杜甫诗,这里使人联想到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诗作“三吏三别”。

近年在池州市区西南的秋浦河畔建成了杏花村风景区,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风景幽美。杏花村因晚唐诗人杜牧春游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清明》而名扬天下,池州杏花村位于池州古城西门外,明嘉靖年间的《池州府志》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明末清初诗人林古度曾有诗《杏花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更入选《四库全书》,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誉为 “天下第一诗村”。关于杜牧吟咏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历史上还有山西汾阳、湖北麻城、江苏南京等说法,但根据杜牧的履职经历和诗中内容,似乎池州杏花村更可信。

公元844年秋,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将要到达池州时,作有一首《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淅淅:形容风雨声。杜陵:汉宣帝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东南,西汉时曾设有杜陵县,杜牧的老家即位于此地。诗人看到从北边飞来的大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宦途羁旅的惆怅,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大约在池州的第二年或第三年春,杜牧在清明节时分出城西门赏春踏青,写下了这首名作《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池口,即秋浦河入江口,位于池州市区西北,今有池州港在此。古代经过池州的商船常停泊此处,遂成商贸集市,并成为出入池州的北大门。《清一统志·池州府》:池口镇“在县西北五里黄龙矶上,金置池口驿于此,旧有巡司,今裁。”秋浦县在五代杨吴顺义六年(公元926年)更名为贵池县,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改为贵池区)。“贵池”这个名字据说也是源自昭明太子,一种说法是昭明太子喜爱吃秋浦河中鳜鱼(鳜与贵同音),称赞“水好鱼美”,封誉“贵池”;一种说法是昭明太子在秋浦玉镜潭垂钓,钓得一条银鳞大香鲫,赞叹“水好鱼美”,“天下贵池也”。

古代池口附近曾建有贵池亭,南宋诗人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戊子(九月二十四日)……会散,出北门二里,登贵池亭,俗呼望江亭,以其见江可望淮南也,亦见九华诸峰,亭久废,今方重立。”晚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作有一首《贵池亭》:

倚云轩槛夏疑秋,下视西江一带流。

鸟簇晴沙残照堕,风回极浦片帆收。

惊涛隐隐遥天际,远树微微古岸头。

祇此登攀心便足,何须个个到瀛洲。

倚云:靠着云,以形容极高。西江:从南京市以西到九江市的这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古代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杜牧还作有一首《题池州贵池亭》:

势比凌歊宋武台,分明百里远帆开。

蜀江雪浪西江满,强半春寒去却来。

凌歊宋武台:凌歊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避暑离宫于其上。强半:大半;过半。

公元1170年七月,南宋诗人陆游赴任夔州通判时经过池州,舟泊池口,在《入蜀记》中记述:“二十四日。到池州,泊税务亭子。州,唐置。……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青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曰:'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鬓,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杜牧之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醨异味矣。初,王师平南唐,命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分兵自荆州顺流东下,以樊若冰(原为南唐人,后投奔北宋)为乡导,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

公元1080年十一月,黄庭坚南下赴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经过池口在此避风时,来游城西的昭明庙,作有一首《贵池》:

横云初抹漆,烂漫南纪黑。不见九华峰,如与亲友隔。

忆当秋景明,九老对几席。何曾闭篷窗,卧听寒雨滴。

不食贵池鱼,喜寻昭明宅。笔砚鼠行尘,芝菌生铜鬲。

思成佳句梦,贻我锦数尺。属者浪吞舟,风雹更附益。

老翁哭妇儿,相将难再得。存亡如日月,薄蚀行道失。

流俗暗本源,谓神吐其食。神理傥有私,丘祷久以默。

作者自注:“池人祀昭明为'郭西九郎’,时新覆大舟,水死者十二人,以为神之威也。”郭西九郎: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但池州人称他为九郎,有人说“九”字取自谐音,“九郎”出自“救郎”。“郭西”指城西门外有神庙。南纪:南方。昭明宅:指昭明太子庙。“笔砚”二句指庙中的碑刻和祭祀的礼器都落满尘埃,长满苔藓。属者:近时。附益:增加。薄蚀:《汉书·天文志》:“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指日月相掩食,灾祸之象。“神吐其食”:指神灵不食所祭之物。神理:即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丘祷:出自《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黄庭坚看到庙祀破败,而最近池口刚发生了翻船死人事件,当地人说这是神灵觉得自己被怠慢而发威。


陆游到达池口的第二天入池州城,在《入蜀记》中继续记述:“二十五日。见知州右朝议大夫直秘阁杨师中、通判右朝奉郎孙德刍。游光孝寺,寺有西峰圣者所留铁笛。圣者生当吴武王杨行密时,阳狂不羁,好吹笛,能役鬼神蛟龙,尝寓池州乾明寺,乾明即光孝也,及去,留笛付主事僧。笛似铜铁而非,色绿,而莹润如绿玉,不知何物。僧惧为好事者所夺、郡官求观之,辄出一凡铁笛充数。予偶与监寺僧有旧,独得一见。有石刻沈叡达(北宋诗人沈辽)所作《西峰铭》,文辞古雅可爱,恨非其自书也。僧言贵池去城八十里,在秀山下,江之一支,别汇为池,四隅皆因山石为岸,产鲤鱼,金鳞朱尾,味极美,本以此得贵池之目。秀山有梁昭明太子墓,拱木森然。今池州城西,有神甚灵者,曰九郎,或云九郎即昭明。晚登弄水亭(位于池州城南门外,唐杜牧建),杜牧之所赋诗也。亭殊不葺,然正对清溪齐山,景物绝佳。州虽濒江,然据冈阜上,颇难得水。”

今池州古城西门外的铁佛禅寺,始建于唐代,称乾明寺,宋改称光孝寺。据说因南宋绍兴年间,铸有二丈多高的铁佛,供奉寺内,故又称铁佛禅院。但根据陆游《入蜀记》这段所述,似乎其名源出寺中曾有的铁笛。铁佛禅寺在明清时期都曾经历重建,为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清末毁于太平天国兵火,近年为重现杏花村景观得以重建。陆游还记录下僧人所述“贵池”名称的来历,其来自城西南八十里处(即古石城县治遗址),那里有秀山,山脚下有产贵鱼的池(今称秋浦河玉镜潭)。据说昭明太子萧统死后,石城县百姓葬其衣冠于秀山并建庙,来纪念他的仁德。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浦县迁址并设立池州后,又在城西之杜坞山建造了昭明太子庙,俗称“西庙”,应该就是黄庭坚所游的“昭明宅”、陆游所说的“九郎”神。不知这个池州城西的昭明太子庙毁于何时,今已无从寻觅踪迹。晚唐诗人罗隐,隐居池州期间曾作有一首《昭明太子庙》:

秋浦昭明庙,乾坤一白眉。

神通高学识,天下鬼神师。

白眉: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马谡之兄),因眉毛中有白毛,人又称白眉马良,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后喻指兄弟中最出色者,或指人中俊杰。鬼神师:当地人对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了对神灵的崇拜。如今,池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等有关傩文化活动,便源自对昭明太子萧统的祭祀。

历史上池州城西除了建有昭明太子墓、昭明太子庙,还建有文选楼(文选阁)来纪念萧统。萧统酷爱读书,他主持编撰的《文选》(史称《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七百余首,是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唐宋以诗赋取士,故当时有意科举的士人们,人手一部《文选》。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文选》烂、秀才半。”历史上,所谓萧统的文选楼和读书台几乎遍及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中,但他作为南朝梁的太子,绝大部分时间应该待在都城东宫之中,因此他召集文人雅士编写《文选》也应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晚唐诗人罗隐,隐居池州期间曾作有一首《文选阁》:

间生元子出萧梁,作选为书化万邦。

三代已来成冠绝,六朝余外更无双。

今朝集是群英仰,昨日谈非众耻降。

辅国安民新试阁,滕王空作问临江。

本诗题注:“在贵池城西五里西庙,贮梁昭明文选,有址。”元子:指长子。化:教化。三代:此指三百多年。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康,史称为六朝。“昨日”句: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朝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朝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滕王:此大概指时任池州刺史的官员,在昭明太子庙中建造了这座文选阁。

唐宋时期的池州城西面是秋浦河,故西门称秋浦门。到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池州知州王伯大筑城时为纪念昭明太子萧统,将其易名为秀山门。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年)池州知府何绍正重新筑城,共设有七门,南三门:中为通远门,左为毓秀门,右为钟英门;东一门为九华门;西一门为秀山门;北二门:左为迎恩门,右为望京门。七个城门上各建有楼,通远、九华、秀山、迎恩四门外还筑了月城护卫。池州城墙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时还基本完好,后来逐年拆除,但有些城门名称作为地名仍保存了下来。2003年,池州市政府决定复建秀山门,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秀山门博物馆和秀山门广场。

两宋之间的诗人周紫芝,曾作有一首《陪徐使君登秋浦楼》:

白发衰颜已倦游,倚楼端为使君留。

天连远峤云埋树,波撼孤城水绕楼。

有客自伤愁外眼,何人解写雨中秋。

世间无此登临胜,休把城南说阆州。

峤:尖而高的山。末句: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杜甫在阆州曾写下《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等诗篇,留下“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名句。这句的意思是眼下的风景也不比“阆州城南”差。周紫芝还作有一首《二十三日雨霁再陪徐使君登秋浦楼》:

细雨愁云特地晴,重来水秀复山明。

江风吹面沧波动,岚气侵衣翠润生。

南浦落帆催画角,丽樵残照满双旌。

未知九日齐山会,樽酒何人与共倾。

画角:古管乐器,发声哀厉高亢,传自西羌,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丽樵:华丽的高楼。齐山:池州城南的名胜。

公元1177年九月,南宋诗人范成大离蜀东归经过池州,在笔记《吴船录》中记述:“甲辰(九月八日),发长风沙。百里,午至池州池口。泊望淮亭,去城尚十余里。夜,大风。舟楫摇荡,通昔不寐。乙巳(九月九日),泊池州。入城,登九华楼,作重九。风雨陡作,懒至齐山,望之数里间。一土山极庳小,上有翠微亭,特以杜牧之诗传耳。九华稍秀出,然不逮所闻。夜移舟出江,却入南湖口,泊非水亭。丙午(九月十日),离池州。十数里风作,泊清溪口。”

范成大在池口时作有一首《九月八日泊池口》:

斜景下天末,烟霏酣夕红。馀晖染江色,潋滟琥珀浓。

我从落日西,忽到大江东。回首旧游处,曛黄锦城中。

药市并乐事,歌楼沸晴空。故人十二阑,岂复念此翁?

天末:天边。潋滟:形容水波流动。曛黄:指落日余晖之处。锦城:即“锦官城”,指成都。药市:宋代的成都因周边盛产各类珍贵药材,会在重阳这一天举行“药市”,故又称重阳药市。十二阑:出自唐末诗人吴融《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范成大在九华楼上作有一首《池州九日用杜牧之齐山韵》:

年年佳节歌式微,秋浦片帆还欲飞。

万里蜀魂思远道,九歌楚调送将归。

杯中山影分秋色,木末江光借夕晖。

细捻黄花一枝尽,霏霏金屑满征衣。

九华楼:唐宋池州城东门(九华门)上城楼。杜牧之齐山韵:指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齐山为池州城南的名胜。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诗序》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九歌楚调:此指长江中游地区的歌声。

范成大在清溪口时作有一首《离池阳十里清溪口复阻风》:

恰从秋浦挂籧篨,又泊清溪十里余。

愁水愁风吹帽后,作云作雨授衣初。

远寻草市沽新酒,牢闭篷窗理旧书。

行路阻艰催老病,骚骚落雪满晨梳。

籧篨:一种由竹或苇所编成的席,此代指船帆。吹帽:东晋孟嘉重阳典故,代指重九登高雅集。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骚骚落雪:指脱落的白发。

在唐宋时期,池州城内曾有一座著名的萧相楼。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当时的池州刺史萧复在府衙内建了一座藏经楼,萧复几年后成了唐德宗朝宰相,此楼便被称为“萧丞相楼”,简称为“萧相楼”。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杜牧上任池州刺史时,萧相楼已破败欲圮,杜牧决定用前任刺史李方玄所备材料重建萧相楼。第二年五月楼落成,杜牧写下了《池州重起萧丞相楼记》:“萧丞相为刺史时,树楼于大厅西北隅,上藏《九经》书,下为刺史便厅事,大历十年乙卯建。会昌四年甲子摧,木悉朽坏,无一可取者。刺史李方玄具材,刺史杜牧命工,南北溜相距五十六尺,东西四十五尺,十六柱,三百七十六椽,上下凡十二间,上有其三焉,皆仍旧制。以会昌五年五月毕,自初至再,凡七十一年。丞相讳复,实相德宗皇帝焉。京兆杜某记。”

北宋初的诗人曾会,曾作有一首《重登萧相楼》:

不见当年李翰林,江天为我结层阴。

九华门外柳三尺,萧相楼前松千寻。

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只鸡斗酒江干市,白首风前楚些吟。

李翰林:指李白,曾为唐玄宗的翰林供奉。只鸡斗酒:指简单的酒菜。江干:江岸。楚些:《楚辞·招魂》是沿用楚国民间流行的招魂词形式而写成,句尾皆有“些”字。后因以“楚些”指招魂歌,或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民歌。

杜牧重修萧相楼后又过了二百多年,到北宋元丰初,池州来了一位太守叫滕甫(字元发),是范仲淹的表弟,他看到府衙和萧相楼已破败,遂决定重修。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初夏,萧相楼重修竣工,滕元发也接到调任的命令,他正想着找个名人为重修萧相楼作篇记,刚巧这时来了位老朋友。这年五月,苏辙护送哥哥的家人去黄州团聚,正经过池州,滕元发在萧相楼上设宴款待,苏辙受请作诗《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其一

绕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縠文翻。

楼成始觉江山胜,人去方知德业尊。

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变前村。

我来邂逅公归国,犹喜登临共一樽。

睥睨:城墙上锯齿形的矮墙。《古今注》云:“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于城上睥睨人也。”縠文:类似皱纱的水纹。公归国:苏辙自注:“池守滕元发时将解去。”

其二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栏仍对旧山林。

奔驰轩冕终何有,跌宕图书意最深。

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阴森。

三年不起南迁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跌宕:纵情;沉溺。三年不起:指滕元发被贬来池州已三年。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前人:指过去在萧相楼曾留下诗文的文人墨客。

滕元发又修书一封,托苏辙带到黄州,向苏轼表达请求作记之意。苏轼当时因言获罪贬到黄州才不久,他欣赏了苏辙的萧相楼诗,又看了滕公嘱托信札,斟酌之下给滕公复书一封,表达了暂时不便为文的苦楚,曰:“萧相楼诗固见之,子由又说楼之雄杰,称公之风烈。记文固愿挂名,岂复以鄙拙为解。但得罪以来,未尝敢作文字。”四年后的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自黄州量移汝州,顺流而下过池州,池州太守王子琦(字文玉)邀请他登萧相楼,苏轼为王子琦亲笔书写苏辙的诗作并留题《题子由萧丞相楼诗赠文玉》:“元丰三年五月,家弟子由过池,元发令作此诗,到黄为轼诵之也。七年六月,轼从文玉兄登斯楼,因为录出赠文玉。时子由在筠州,将复过此。汝州团练副使苏轼书。”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秋,晚唐诗人张祜来到池州与刺史杜牧会面。张祜颇有诗才,为人清高但不习科举文章,辗转各地干谒权要,却一直没有获得官职,五十多岁了仍身为布衣。杜牧虽比张祜小十来岁,却很欣赏张祜的才华,二人相见恨晚,一同游览池州山水,彼此诗酬唱和。两人登上池州城东门上的九华楼,俯瞰清溪河以及城外的田野,又眺望远山,杜牧写下一首《登九峰楼》:

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

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

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

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鹭渚鹙梁:立于洲渚、鱼梁上的鹭和鹙等水鸟。泥酒:嗜酒。杜陵:在长安,指杜牧的家乡。轧鸦:摇橹的声音。张祜则和诗一首《和杜使君九华楼》:

孤城高柳晓鸣鸦,风帘半钩清露华。

九峰聚翠宿危槛,一夜孤光悬冷沙。

出岸远晖帆欲落,入溪寒影雁差斜。

杜陵归去春应早,莫厌青山谢朓家。

九峰:指九华山。谢朓:谢朓为南朝齐诗人,曾出为宣城太守,写下众多与宣城有关的山水诗,被后人称为“谢宣城”。这里说“青山谢朓家”,指池州山水,南朝时尚属于宣城郡。张祜离开池州后,杜牧又一次登九华楼,并作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芳草:古诗中常用于象征贤者。“睫在”句:这句是批评朝廷官员这么多年来都不能发现张祜这个人才。“道非”句:这句是称赞张祜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虽遭遇重重挫折仍孜孜以求。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此指张祜。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万户侯:指高官厚禄。

清溪河下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城市防洪的需要,在城南人工改道由东向西进秋浦河入江,清溪河也被改称为“白洋河”。清溪河改道后,剩下由南向北、穿城而过的十多公里老河道,成了一条死河,渐渐变成接纳城市生活污水的“龙须沟”,污水横流、垃圾瘀塞、恶臭难闻。2003年池州市政府启动综合整治清溪河行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建成了清溪河景观公园,起于南外环,穿越“南湖烟柳”,“古城遗风”、“诗韵飘逸”、“百牙晓月”,“贵口扬帆”五大景区而终于妙因塔,全长近10公里,贯穿城市中心南北,如一条镶嵌在城内的翡翠项链,熠熠生辉,魅力无限。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县时也曾泛舟清溪河,作有多首有关的诗歌,其中有《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新安江: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向来以水清著称。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在李白那个时候还没有池州城,秋浦县城尚位于今池州市区西南七十里处的秋浦河畔,因此清溪河两岸人烟稀少、充满野趣。李白还作有一首《宿清溪主人》: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 主人碧岩里:主人的家在碧岩里。碧岩,今池州城南三十里处有清溪街道碧岩村,村庄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啾啾:象声词,此处形容猿声凄历。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位于清溪河故道长江入口处,如今在此处建有水闸以使清溪河景观公园中维持稳定的水位。清溪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陆陆续续建了十几年后才竣工。此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无平座砖塔,高约56米,每层设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各层均设有佛龛、壁龛。2019年,清溪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167年八月,南宋诗人王十朋从夔州赴任湖州经过池州时,遭遇大风,不得不在清溪口避风十日,写下《池阳阻风留十日》:“五旬从白帝,十日尚清溪。”王十朋在此还作有一首《寄林黄中》:

郎星夜照贵池口,渐见祥光烛牛斗。

甘棠遗爱留浔阳,尽道前无此太守。

我亦弭楫清溪滩,秋风吹浪高于山。

与君相去才咫尺,形影隔绝烟波间。

晨起扬帆欲东去,风伯江神两俱怒。

吾侪行止端由天,天气未佳聊且住。

王十朋自注:“时黄中泊舟贵池口,予泊清溪口,东西相去十里。”林黄中:林栗,字黄中,时卸任江州知州前往临安朝廷。王十朋过江州时曾与林栗相聚,并写下一首《至九江陪林守黄中登庾楼出示旧诗》(参见本系列九江篇)。郎星:郎官的美称。林栗为吏部员外郎。牛斗:指牛宿和斗宿。“气冲牛斗”常被用来表示气势很盛。甘棠遗爱:颂扬官吏的政绩。弭楫:弭棹,停泊船只。吾侪:我辈,我们。

距清溪塔约五里的清溪河畔有百牙山,古代时大船可直接航行至百牙山下,于是这里就形成一个天然的港口。明初的池州府是都城金陵的直隶府,当时这里的商品流通量很大,渐渐就形成了港口街市。由于船运的需求量大,便促进了物流转运业(那时称“牙行”,也称“牙户”)的发达,百牙山的名称即是表示这里从事运输业的牙户有很多家。百牙山东端有一座塔,因山为名百牙塔,建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原是座佛塔,后来佛寺不存,它就成了一座风水宝塔。塔高约35米,七层六角形,每层有拱门拱窗,层层塔壁塑有佛龛,塔内有盘旋砖阶可至塔顶。2019年,百牙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167年八月,王十朋在清溪河上还曾作诗《泛清溪》:

清者未必贵,贵者或不清。胡为贵池内,却有清溪名。

清贵两俱足,造物如有情。溪有夷屈风,池非赵孟荣。

三秋冷浸月,十里光涵城。真可弄兹水,更堪濯吾缨。

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水精岂吾居,龙湫老余生。

满壁画清溪,坐觉名利轻。

夷屈: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孟子评价伯夷为“圣之清者”。屈原为楚国宗室大臣。他们都是既贵而清的代表。赵孟:指春秋时晋臣赵盾及其后代,赵氏世代执掌晋国朝政,贵显无比,为嗣后建立赵国奠定基础。《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尊贵不是别人给的。水精:指水精宫,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宫殿。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曰:“阖闾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后用于对苏州、湖州一带的美称。王十朋将要赴任湖州知州,所以这里说“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龙湫:瀑布名,在浙江乐清县境内雁荡山,此代指作者家乡。王十朋还是希望能早日退休回归故里,所以这里说“水精岂吾居,龙湫老余生”。

如今的清溪河景观公园着重突出了体现自然生态、彰显人文历史两个特色,将“池阳怀古”、“柳杨烟绕”、“岁月如流”、“傩戏之乡”、“画舟霜柏”、“诗涌岸绿”、“三亭邀月”、“古坊印记”、“清溪映月”、“古渡寺影”、“山水情缘”、“贵口扬帆”等12个景点串联成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清溪河上的桥,也被贴上时代标签,赋予其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成为横跨河上一道道风景线。其中历尽沧桑的古桥—兴济桥,建造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修,兴济桥桥面长93米,宽8.4米,桥有七孔,又名“七孔桥”。

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自黄州量移汝州,顺流而下过池州,登萧相楼时虽未作诗文,泛舟清溪河后还是补作了一首《清溪词》:

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

水渺渺兮山无蹊,路重复兮居者迷。

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

山无人兮云朝隮,霭濛濛兮渰凄凄。

啸林谷兮号水泥,走鼪鼯兮下凫鹥。

忽孤垒兮隐重堤,杳冥茫兮闻犬鸡。

郁万瓦兮鸟翼齐,浮轩楹兮飞栱枅。

雁南归兮寒蜩嘶,弄秋水兮挹玻璃。

朝市合兮杂耄倪,挟箪瓢兮佩锄犁。

鸟兽散兮相扶携,隐惊雷兮骛长霓。

望翠微兮古招提,挂木杪兮翔云梯。

若有人兮怅幽栖,石为门兮云为闺。

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麋。

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啸兮谢阮嵇。

粲:稻米的精白米称粲。隮:彩虹。渰:云兴起的样子。鼪鼯:鼪鼠与鼯鼠。鼪鼠,俗称黄鼠狼。鼯,飞鼠。凫鹥:两种水鸟。垒:城垒,指池州城。郁万瓦:指房屋密集。栱枅:指建筑斗拱。寒蜩:蝉的一种。挹:舀。玻璃:比喻水,形容清澈透明。耄:指八、九十岁的老人。倪:弱小,此处指小孩子。鸟兽散:形容散市后人们分散回家。骛:奔驰;乱跑。长霓:长虹,比喻长堤。此指行人在长堤上成群而行。翠微:城南齐山上翠微亭。招提:齐山上的佛寺。杪:树梢。闺:小门。此句意为云、石为门,即隐居。块虚堂:在寂静无人的寺庙中居住求得安闲。法喜妻:佛家宣传维摩诘菩萨以“法喜”为妻。法喜,即见法(佛法)生喜也。奉:提携。杖黎:用黎的茎制成的拐杖。谢:逊让,不如。阮嵇:晋“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


公元1083年八月,北宋词人张舜民被贬监郴州酒税途径池州,在笔记《彬行录》中记述:“癸未(八月十日),出大江,逆风循东岸挽行,可四十里入夹口,又三四里入池州溪口;宛转行陂泽中,可十余里次池州弄水亭,杜牧之所创。俯溪流,望齐山,景致清絶,人皆采为图画,亭上石刻尽载小杜诗篇。甲申(八月十一日),观州宅有萧相楼、九华楼。萧相,谓复也,尝为池州刺史。裴度、窦潏皆守土,各有记述。州宇前临清溪,规制古壮,厅事颇雄。近岁吴仲庶、滕元发皆葺新之。江上诸郡,皆不及也。梁昭明太子以产鱼,味为可贵,名'贵池’。在江边洲岛之上,城无垣垒,编竹为防,井邑疎索,然江山之丽,下流诸郡皆不及也。物产丰贱,北人寄居甚多,亦生理之便也。戊子(八月十五日),群会于萧相楼,是夕中秋。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张舜民写下两首诗,一首为《池州弄水亭》: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铙鼓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另一首为《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清溪水底月团团,因见中秋忆去年。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万里桂随船。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

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

旱海:宋代指西北与西夏交界的灵州一带,因干旱多沙,故称。郴江:位于郴州(今湖南郴州)。故国:张舜民是邠州(今陕西彬州)人。光常满:指满月。姮娥:借指月亮。只影对婵娟:应该是孤身一人,家属没有随行。公元1081年,北宋对西夏发动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讨伐战争—灵州之役,但当时的领兵主帅高遵裕因轻敌和猜忌导致最终功亏一篑,宋兵铩羽而归。高遵裕兵败降职被贬,随高遵裕西征灵夏的张舜民亦无功而返,又因其在《西征回途中二绝》的诗中有嘲讽官军之句,从而遭到转运判官李察的弹劾,被贬为监郴州酒税之职。

池州古城南门通远门外曾有一座桥,宋代时其为浮桥,称“通远桥”;明朝时改建为石桥,称“清溪桥”;清乾隆年间又重修,再改名为“通济桥”。通济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解放后建了一座铁桥,2004年改建为南门环岛桥时发现了明代古桥墩遗存。唐宋时池州城南门外还建有一座弄水亭,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始建。因李白《秋浦歌》中有“饮弄水中月”句,故以“弄水”名亭。

公元845年前后,弄水亭落成,杜牧赋诗一首《题池州弄水亭》:

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绮席草芊芊,紫岚峰伍伍。

螭蟠得形势,翚飞如轩户。一镜奁曲堤,万丸跳猛雨。

槛前燕雁栖,枕上巴帆去。丛筠侍修廊,密蕙媚幽圃。

杉树碧为幢,花骈红作堵。停樽迟晚月,咽咽上幽渚。

客舟耿孤灯,万里人夜语。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

玄丝落钩饵,冰鳞看吞吐。断霓天帔垂,狂烧汉旗怒。

旷朗半秋晓,萧瑟好风露。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

幽抱吟九歌,羁情思湘浦。四时皆异状,终日为良遇。

小山浸石棱,撑舟入幽处。孤歌倚桂岩,晚酒眠松坞。

纡馀带竹村,蚕乡足砧杵。塍泉落环佩,畦苗差纂组。

风俗知所尚,豪强耻孤侮。邻丧不相舂,公租无诟负。

农时贵伏腊,簪瑱事礼赂。乡校富华礼,征行产强弩。

不能自勉去,但愧来何暮。故园汉上林,信美非吾土。

飐滟:水波荡漾貌。螭蟠:如螭龙盘据。此形容弄水亭地势。翚飞:飞檐,形容宫室的高峻壮丽。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此作动词用。罥:挂;缠绕。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湘浦:屈原被贬湘江之畔,《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良遇:所见美景。塍:田间的土埂。环佩:形容流水声。纂组:赤色绶带。此形容田间农作物的色彩。邻丧不相舂:《礼记·曲礼上》云:“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家中或者邻里有丧事,切忌对其方位舂米,因为舂米在古代是一种招魂的方式。公租:指催交公家租赋。诟负:遭受指责。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簪瑱:瑱是一种耳饰,此指穿戴佩饰,表示礼貌庄重。礼赂:犹财礼。征行:从军出征。强弩:借指能开硬弓的射手。汉上林:指汉长安的上林苑,杜牧为长安人。此诗通过大篇幅地描写清溪河两岸美景和池州的风土人情,来排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随着近二十年的城市扩展,如今的池州古城南面也都建起了高楼大厦,但还保留着一片面积很大的生态湿地公园,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景观资源,使得池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公元846年三月,张祜告别杜牧走后,杜牧独自来到池州城南,登高望远,念及与友人诗酒唱和的过往,写下了《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南亭:大概就是弄水亭。黦:黄黑色,此作动词用,沾染的意思。仲蔚:张仲蔚,东汉扶风平陵人,好为诗赋,然隐居不仕,不治荣名,所居蓬蒿没人,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杜牧这里以张仲蔚比张祜。张祜收到杜牧的赠诗后,和诗一首《奉和池州杜员外南亭惜春》:

草雾辉辉柳色新,前山差掩黛眉频。

碧溪潮涨棋侵夜,红树花深醉度春。

几恨今年时已过,翻悲昨日事成尘。

可知屈转江南郡,还就封州咏白蘋。

封州:似应为湖州。因湖州有白苹洲,出自南朝梁吴兴太守柳恽诗句“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所以唐代诗人一说到“咏白苹”,往往就是指湖州。杜牧在公元850年曾就任湖州刺史,因此张祜的和诗应迟了几年。

池州城南有齐山,面积不大,山也不高,但自唐以后却留下了大量吟咏诗篇。齐山名字最早记载于唐代,一说齐山有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宰相齐映曾出任池州刺史,期间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但据考证,齐映并没有在池州做过刺史,倒是他的同族兄弟齐照做过池州刺史。

但齐山真正有了名气,则应归功于杜牧。公元845年重阳节,正值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期间,二人共登齐山,杜牧作有一首《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翠微:青绿的山色,这里代指齐山。“尘世”句:二人都怀才不遇,故同命相怜。“菊花”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牛山何必独沾衣”:典故“牛山泪”或“牛山悲”,典出《韩诗外传》: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后遂以“牛山悲”等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或指对事物迭代感到悲哀。张祜则和诗一首《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诗题一作《奉和池州杜员外重阳日齐山登高》。“不堪”句:孙盛是东晋史学家,以博学、善清谈而闻名,曾从桓温伐蜀。在“重阳节孟嘉落帽”的典故中,桓温指挥孙盛写了一篇嘲讽孟嘉的文章。张祜这里是指自己多年来求官的坎坷经历。“愿送”句:用的是陶渊明的典故。王弘在南朝宋时任江州刺史,省赋简役使百姓安康,又喜欢结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张祜这里是指池州刺史杜牧对自己的赏识关怀。

自杜牧诗吟齐山后,齐山便成为唐宋时文人墨客登临揽胜、争相吟诵的胜地。公元1058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自饶州(今江西鄱阳)回京途中经过池州,当时的池州知州王晰(字微之)作有齐山诗(已佚),王安石作和诗一首《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

此地流传空笔墨,昔人埋没已蒿莱。

平生志业无高论,末世篇章有逸才。

尚得使君驱五马,与寻陈迹久徘徊。

“齐山”句是源自杜牧的诗作,“秋浦”句是源自李白的诗作。使君:这里指池州知州王晰。北宋诗人曹仁海,也作有和诗一首《和王微之使君齐山怀古韵》:

临风眺远夕阳开,雁阵横江一送哀。

为感千秋森棨戟,不知何处是蓬莱。

谪仙豪放空余韵,小杜风流擅治才。

数点烟波今古思,樽前黄菊几低徊。

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用于古代官吏出行的仪仗。蓬莱:蓬蒿草莱,借指草野。三四两句的意思是,历史上在此来来往往的志士豪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没有被人遗忘。谪仙:指李白。小杜:指杜牧。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则作有一首五言诗来酬和,是为《齐山诗呈王学士微之》:

江上有奇山,群峰矗如剪。昔闻齐刺史,置酒升绝巘。

其人有惠政,嘉名自兹远。君来踵其迹,词牒日清简。

骊驹时入谷,胜地穷搜选。问俗复怀人,非徒事游衍。

王学士微之:王晰于宋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学士。齐刺史:指唐代的齐映。绝巘:极高的山峰。君:指池州知州王晰。“词牒日清简”:官司诉状越来越少,赞其治理有方。骊驹:黑色良马,泛指马。游衍:恣意游逛。末两句称赞王晢寻古探幽,考察史迹,著有《游齐山记》。

齐山风景区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是个天然“大氧吧”。森林之下则以岩溶地貌为主,岩、洞、石、壑、泉、峡遍山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据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池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

公元1167年八月,南宋诗人王十朋过池州,作有一首《子长招游齐山》:

路经秋浦上崔嵬,不负孤舟万里回。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先却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开。

子长:李承议,字子长,时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九华微具体”:作者自注:“山中有石。”齐山中有摩崖石刻“小九华”。三竺: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是天竺山,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合称“三天竺”。 紫微:指道教神紫薇大帝(九皇大帝),重阳节是九皇大帝圣诞日。末两句是说现在距离重阳节还有一个月,菊花尚未开放,只有桂花飘香。王十朋还作有一首《子长见示汪枢密游齐山诗,因次其韵》:

莫莫休休祇欲闲,贵池误照野人颜。

好诗如见元枢面,佳境仍逢相国山。

谈笑从容禅榻畔,翠微彷佛梦魂间。

吾侪相勉崇名节,岘首风流庶可攀。

莫莫:肃敬貌。休休:安闲貌。元枢:宋代枢密使的别称。相国山:指齐山。作者自注:“山因齐映得名。”齐映在唐德宗贞元二年曾升任宰相,不久又被罢职。翠微:齐山上有翠微亭。吾侪:我辈。岘首风流:岘首山即湖北襄阳城南的岘山,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此以齐山比岘山。

因杜牧的齐山诗中和李白的秋浦诗中都有词“翠微”,宋代时人们在齐山西巅建一亭,即名“翠微亭”。从此以后,翠微亭成了齐山象征,历朝历代都曾加以修葺或重建。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于公元1034年至1038年曾任建德(今池州市东至县)县令五年,期间曾来池州登齐山,作有《紫微亭》: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旗脚:旗尾。杜子:指杜牧。庄生达:出自《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齐景伤:典故“牛山泪”或“牛山悲”。九日章:指杜牧的诗《九日齐山登高》。弄水涯:指弄水亭畔。青苍:指齐山。韩陈梁:指今河南省一带。遘:相遇;碰上。支郎:指晋代高僧支遁。此指齐山寺的僧人或隐居在此的居士。梅尧臣年少时家贫,家里无力供其读书,他便跟随叔父梅询游宦各地,梅询曾在江南一带为官,因此梅尧臣说十五年前曾来过齐山。后来梅询到了洛阳、开封为官,梅尧臣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这便是他说的“游宦韩陈梁”。大概与这首诗同时,梅尧臣还作了一首《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

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春,宋高宗调集20万大军,命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围剿钟相农民起义军。岳飞率军自池州进兵潭州,在屯兵池州时曾登临齐山并作诗。如今为纪念岳飞,在齐山山腰处建有岳飞广场,岳飞大理石塑像矗立在广场正中,他一手牵缰,一手握剑,高大雄伟。

岳飞的登齐山诗为《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经年:常年。征衣:这里指从军的衣服。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寻芳:游春看花。看不足:看不够。作者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于是通过记述这样一次难得的春游,来表现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岳飞遇害后,生前好友、大将韩世忠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派人来池州描下翠微亭图样,在杭州岳王庙前的小山腰上,也建造了一座翠微亭,并亲书匾额。

自唐代以来,齐山便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达官显贵,他们在此留下了200余处石刻。2013年,齐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山摩崖石刻中,最著名要算北宋名臣包拯任池州知州时在寄隐岩处手书的“齐山”二字,笔力遒劲,被誉为齐山之魂。

公元1083年八月,北宋词人张舜民被贬监郴州酒税途径池州,来游齐山,在笔记《彬行录》中记述:“己丑(八月十六日),与沈辽饮于齐山,观理浮桥,谒余为齐山桥铭。齐山有径坑,附寺之背,深可寻丈,阔倍之。有事于山者,越此乃可涉,木久朽腐,中间经游者病焉。元丰癸亥仲秋,沈辽施桥,张舜民为之铭曰:'阻不在大归于阂,利不在充志于通,措此以往嘉无穷。’齐山在州城之南,隔清溪可二里许,背溪之阳,不与大山相连。东西可数里,南北才一里,高可百步,石色绀碧,棱角隐显,百怪千状,正似人家所畜太湖石也。竹木丛生其上,有如塑画。寺居其阳,山有二十九洞。左史、石燕、白虎、七顶、观音岩、小九华、紫峰,其著也,乃李白、杜牧及唐人素所游息之地,刺史齐照日居其中,故以名焉。左史在山东首,自南麓,缘山蹊可一里余,越岭北下穿石罅,石颇奇怪;磬折入洞,十步许稍低,匍匐寻丈间,又倘壮丈余,乃出一穴,忽见天日。四壁削高可二十丈,浑如甑形,石色如黛,女萝樛葛遍其上,亦名小洞天。北岩有刊志,会昌六年刺史杜牧、建安张祜书石。石燕,左史之西,越岭,少下北岩,如覆杯,可容百人,有穴西出,昼日石燕飞翔,然捕者莫能得也。左史已为沈辽所购,石燕方鬻未售。辽曰:'不过三数十缗可得尔。’欲予售之。白虎洞有石如虎蹲,人不敢近也。”张舜民的这段文字大概意思是,他来齐山拜访沈辽,并为沈辽刚修成的木桥作铭。随后沈辽带着他探访齐山上的洞窟,先游览了左史洞,再游览石燕洞,最后来到白虎洞口。沈辽已经出钱买下了左史洞,还劝他把石燕洞买下来,两人好做个伴。

北宋书法家沈辽,是著名科学家沈括的从侄,因获罪遭免职流放永州,后遇赦来到池州,在齐山上修筑房屋隐居,取名“云巢”。沈辽作有不少跟齐山有关的诗作,其中便有一首《左史洞》:

万古齐山石,谁开左史洞。左史今何在,苍崖本不动。

履险下重壑,幽深鬼神总。石门绝世路,久为尘泥拥。

青天十亩地,巑岏如覆瓮。琬琰凿屋壁,烟霞列梁栋。

崖间不死药,必非近时种。人去境常在,境与人为重。

欲观畴昔意,幽禽发清哢。吾方寄渊寂,无碍亦无纵。

手自剪荆棘,结茅当石空。长与麋鹿游,不复人间梦。

履险:身处险境。“青天十亩地”:指从洞穴底看向天空。巑岏:山高锐貌。琬琰:美玉,此指岩石。畴昔:从前。哢:鸟叫。无碍: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无纵:心境平和,不恣纵。左使洞在齐山东北部,在齐山诸洞中是一个中型的洞窟,如今洞内仍留有石刻文字。

公元1167年九月,在王十朋游齐山后一个月,南宋诗人周必大到达池州,与一群友人来到齐山南边的延庆寺,然后登山游岩洞,在其《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山脚插入清溪,石色青苍画,洞穴半出水中,泛舟扣其户,而返步登延庆院。以旧僧庆先为指南,环寺岩洞可爱者,罗汉殿后曰妙空岩,在大石中,次曰丹砂岩,俯偻乃可入,片石斜出,叩之声控控然,四傍屈曲皆奇石也。法堂之下蕉笔岩,亦名唐公岩,有黄大临诸人题字。山之上曰春流泉,进窥无底,同历武功岩,遂至观音岩,岩本名上清,两岩对起,三面环抱,有程正辅、蒋颖叔题字。右转登寄隐亭,四面皆翠石,有小岩刻寄隐岩三字,其前有熙宁甲寅重阳太守刘斁思甫题名,东北乃紫薇亭故基。面淮南诸山,下临秋浦、清溪,直接大江,眼界豁然,又其傍拔起数峰奇甚,谓之小九华,盖与上清岩皆齐山最胜处也。崎岖行峡中,仅可通人,稍前曰定力窟,深不可测,又其上即翠微亭,是为山顶,杜牧之云'江澄秋影雁初飞’,此地此时也。东望,碧峰剑立于远山之坳者,九华也;南望,大山横陈者,大婆山岭绿峰也;北眺,州城邑屋可数。大概主山自紫岩蜿蜒西来,其左即贵池口,其右即清溪。秋浦望之,全类临安之西湖,而一堤隐然,属城亦类苏公堤,此又登覧最胜处也。……久之,由别径下九项洞,上有九项圆如盆,覆中颇平广,有磐石可坐,嘉佑中因太守王晢易名集仙洞。洞后有穴,侧身可过,一小洞也,窦穴上穿,颇类月岩,而其背山上乃唐观数郡基,王晢易名青霄亭,今亦废,其下曰独秀岩,翠壁横峙可爱。访左史洞,为马军寨所限,出寺行里许乃至焉,实寺之后山也,其深数丈,可达于外。左史谓李方玄景业也,杜牧之代景业来守,故为立名,而张祜书之。又有石燕洞,大抵皆石也。游已还寺,再登翠微亭,置酒,伺候赵守,致馈平甫赋二诗,予次韵云……。访沈辽云巢,人无知者,甲夜归。”周必大在文中讲了一下左史洞名称的来历,说“左史”(原为“左使”)应指杜牧的好友李方玄(字景业),李方玄是前任池州刺史,杜牧到池州正是接替的李方玄,李方玄从池州调任处州刺史但不幸第二年亡故,杜牧深感痛心并为其作了祭文。这一年,张祜来池州,杜牧与张祜同游齐山,为纪念好友李方玄,杜牧将李方玄曾修整过的洞穴命名为左使洞,并请张祜题写了洞名。

周必大在齐山翠微亭所作的诗为《再登翠微亭和同年汤平甫知县二首》:

其一

上清别殿旧通明,仙圣飞腾户不扃。

出郭尚疑窗列岫,绝堤始露岳真形。

奇奇怪怪无非洞,下下高高总可亭。

但把醺酣酬绝景,天风吹面径须醒。

其二 

相君早日翼天飞,晚落江湖罪以微。

好事一时开翠壁,佳名千古记黄扉。

朝游要及鸦翻树,夕返何妨萤湿衣。

更得汤休奇绝句,后来谁忆谢玄晖。

汤平甫:与周必大为同榜进士,时为秋浦县令。上清别殿:指齐山上清岩,翠微亭在此。“绝堤”句:作者自注:“堤尽循水而观,石骨层出,山形在此。”相君:此指齐映,唐德宗贞元二年升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出为地方官。黄扉: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指丞相、三公、给事中等官位。“好事”两句:作者自注:“王皙《山记》云:或谓因唐刺史齐映得名。予观映传及池州题名,映未尝为刺史。而裴度所作壁记但有仓部郎中齐君,又在元和四年,非映甚明。而映罢相后尝历江西观察使,池旧隶江西,则此山以映得名不为无据,特不当言刺史耳。”汤休:原指南朝宋僧惠休,本姓汤,善属文,辞采绮艳。此借指会作诗的高僧。谢玄晖:南朝齐诗人谢朓,字玄晖。


齐山上还有一座绣春台,约初建于南宋时期,后世兴废不断,清《贵池县志》引《江南通志》的记述,说它“危岩杰栋,岿然屹立在东岩之顶,三字为宋魏了翁书。”民国时期曾复建绣春台,日军占领贵池期间,该建筑被日军所毁。如今的齐山绣春台,为2009年重建。

南宋爱国词人吴潜,曾作有一首词《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筇杖:竹杖。透岩穿岭:穿山越岭。“想牧之”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表现了诗人心中一种深沉的失落感。永:水流悠长。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淮山:指长江以北淮南地区的山岭。暝:日暮。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以此暗喻中原沦陷区暗无天日,看出诗人对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虎狼:喻敌人。公元1234年前为金兵,之后则是蒙元军队。梗:阻塞。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故曰“真俄顷”。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或蒙元),认为其统治不会长久。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诗人在这里一方面指出恢复中原须作长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发愤图强,收复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这反映出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见解。


齐山在历史上寺庙众多,香火旺盛,尤以华盖禅寺(又称延庆寺或齐山寺)最具规模,其始建于宋朝,复建于明清,后遭日军轰炸,又兼文革破坏,几经变迁,仅余残垣破柱。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九华山月身宝殿住持和尚上圣下富法师主持建造金地藏寺,现已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金地藏寺的院落布局共有七进式的大殿,中间最宽处有五座建筑并排。

公元1191年九月,南宋诗人杨万里时任江东转运副使,自江州顺江而下返建康,经池州来游齐山寺,作有一首《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我来秋浦政逢秋,梦里曾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著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颠吟寺:当年李白在秋浦狂饮之处,后人建颠吟寺。倡情:指艳情,杜牧生活放荡好为艳诗。冶思楼:杜牧当年在池州冶游之处,后人建冶思楼。杨万里登上齐山寺后面的翠微亭,再作一首《从提举黄元章登齐山寺后上清岩翠微亭,望郡城,左清溪右大江,盖绝境云》:

西山落日浴长江,并贯清溪作一光。

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楼台玉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长。

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黄元章:黄黼,字元章,时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金堤:翠微亭下有翠微堤,横穿齐山湖,连通池州城与齐山,今已扩建为齐山大道。


池州九华山风景区位于池州市东南的青阳县境内,距池州市中心约50公里。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山势嶙峋嵯峨,共号称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其中的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此地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约80座,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九华山的名称源自诗仙李白。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冬,李白应秋浦县友人高霁和青阳县友人韦权舆的邀请,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回家客堂,远眺九峰如莲花,几人即兴赋联句一首。李白在诗序中述:“青阳县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太史公”指司马迁。“岸帻”指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洒脱不拘。这首诗的题目为《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二气:指阴、阳二气。层标:重迭的山峰。曜:照耀;明亮。青莹:形容色泽青而光洁。羽人:道家学仙,故称道士为羽人。自此后,九子山始称为九华山。


古代在长江上的旅行者欲游览九华山,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条是陆路,船泊池州府,然后从池州城经齐山至五溪上九华;另两条为水路,其一为自长江边的梅根港(今贵池区梅龙镇)沿钱溪(今九华河)溯流而上入五溪河至九华山西麓上九华,其二为自长江边的大通镇(今铜陵市大通镇)沿澜溪(今青通河)溯流而上至青阳县城,然后走陆路翻越西洪岭上九华。

这张池州市及九华山卫星图中的红线,是南宋诗人周必大游览九华山所走的路线。根据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的记述,他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召集同行伙伴,中午从池州城出发,过齐山至铁卷山(今贵池区墩上街道)留宿;二十七日至青阳县城,宿县城驿馆;二十八日越西洪岭,游舒溪雪潭、无相寺,宿二圣殿;二十九日登化城岭,游化城寺、金地藏寺、太白书堂,下蜃蟠岭再上龟山,宿崇寿寺;三十日下龟山,游圣泉寺,经慕善镇(今青阳县庙前镇)过五溪寺,宿马牙酒坊(今贵池区马衙镇);十月一日至白沙(今贵池区白沙社区)拐入小路游云光寺,泛清溪访江祖石(今万罗山风景区),下午回到池州城。

公元754年冬,李白与友人赋《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的同时,还作有一首《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韦仲堪:李白好友,疑即与李白联句之韦权舆,仲堪其字,时为青阳令,故称其东道主。九江:长江在江州一带分为九派,故称九江,此指池州段长江。卧云松:指隐居。此诗前写九华秀美之景,后叙约友同游之意。据历代《九华山志》记载,相传李白在友人韦仲堪的盛情邀请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华山东崖的龙女泉侧,读书其中。今化成寺所在的九华街景区中,有宋代始建的“太白书堂”。


周必大前往九华山的起点,是池州城南门(通远门),门外清溪之畔有弄水亭,清溪之上有浮桥(通远桥),过桥即是往齐山、九华山的大路。本文将依据周必大的《泛舟游山录》,按照他游览九华山所走的路线,对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和九华山景区进行概略的介绍。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丙戌(九月二十二日),风力稍缓,午入清溪,溪水碧色,泊弄水亭,入门即池州州治,谒太守同年赵朝散彦博富文(赵彦博,字富文)、提举常平李承议子长(李承议,字子长)、通判陈朝散璘,同年汤平甫知县适在此。丁亥(九月二十三日),……遂至齐山。……戊子(九月二十四日),……归上南楼,南门城楼也,正对齐山。循城而东,有拱翠楼亭,又稍前即九华楼,三者相望,皆下临清溪,遥见九华,大抵为大婆岭所障不能尽见诸峰,大婆山(今称“太朴山”或“太婆山”)极高而其名不典,图志亦不及之。富文送菊酒与骨肉,小酌于南楼,夜归弄水亭。……己丑(九月二十五日),……赴州会。……”文中记述了他出游九华山前几日的情况,二十二日到池州,二十三日游齐山,二十四日游池州城,二十五日参加池州知州赵富文举办的宴会。

就在周必大到池州的前一个月,南宋诗人王十朋经过池州,同样得到提举常平李承议和池州知州赵彦博的款待,但不像周必大此时无官一身轻,王十朋有朝廷任命需赴任湖州知州,故无暇游览九华山,他登上南门楼眺望,作诗《池之清溪如杭之西湖,某归自三峡,维舟弄水亭,南望齐山,翠微在眼,登谯楼望九华,见一峰奇甚,呈提举李子长、知郡赵富文》:

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

光洁贮怀便弄水,翠微照眼称提壶。

浦无时节秋尤好,池有精神贵可呼。

最是九华知客意,倚天遥露一峰孤。

翠微:指齐山上翠微亭。“光洁”句:指白鹭。贮怀,指白鹭缩脖捕食的习惯。弄水,戏水。“翠微”句:指鹈鹕。照眼,指鹈鹕的目光犀利。提壶,亦作“提壶芦”,鹈鹕的别称。“浦无”句隐含名称“秋浦”,“池有”句隐含名称“贵池”。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庚寅(九月二十六日),早,欲之九华,而云梦宋宰肱及归州助教张蒙正相候,过午乃能上马时,候差忠训郎赵良弼等同行,辞之不可。五十里至铁券山,投宿叶荟秀才家,华屋修椽,藏四山中,荟有子楠登进士第,新鄱阳尉。山深夜甚寒。”铁券山位于池州城东南五十里的黄屯(今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明一统志》 卷16池州: 黄屯 “在府城东南五十里。唐乾符中,黄巢屯兵于此。稍东二里有石冈,名铁券山,相传唐赐巢铁券处”。“铁券”即古代的“免死牌”,黄巢在乾符五年(878年)曾降唐,不久又反叛,所谓“铁券”说大概为民间妄传。

公元824年,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东下赴任途中于池州段长江上望见九华山,在诗序中说:“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予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年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太华山即西岳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女几山又名花果山,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荆山为黄帝采铜铸鼎处,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三座山都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交通古道旁。刘禹锡这首诗为《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寄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洪炉:比喻天地造化。夭矫:屈伸貌。结根:扎根。轩皇句:古时帝王封禅首先在泰山正南方的小山—云亭山上设坛祭地,然后起驾登临泰山,完成封禅大礼。大禹句:说大禹会诸侯而到达东海之滨的会稽山。樏:古代走山路时乘坐的东西,传为大禹登山所用。广乐:盛大的乐曲,为帝王参加的仪式所奏。乘樏指大禹;广乐,钧天之乐,这里指黄帝。青荧: 指月光。这四句意思是古代帝王由于不了解九华山,都没有来过此地,所以此九华山被埋没于世,不能扬名。敬亭: 即安徽宣城敬亭山。索漠:冷落寂寞貌。谢守:南朝齐诗人谢脁,曾为宣城太守,作《游敬亭山》诗,使敬亭山为世人所知。籍甚:指声名卓著。陆游《入蜀记》中述:“过阳山矶,始见九华山。九华本名九子,李太白为易名。太白与刘梦得皆有诗,而刘至以为可兼太华、女几之奇秀。”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辛卯(九月二十七日),早再赴叶君饭,乃行,尉(指叶荟之子叶楠,刚被任命为鄱阳县尉)亦并辔。二十余里至青阳,县令成文林雱、丞熊从政实褒、主簿陈朝立、廵检程同光祖来迓(迎接),馆于驿中,尉廨即宋齐丘宅,其傍对九华,而丘之墓在牛心山下,去县东五里。赴陈朝立会,以能仁院为廨,傍有妙音院,同至县学登经史阁,望九华,紫翠千仭,造物融结奇巧,真尤物也。前青阳令右奉议郎杨元禀者,极有吏才,学舍乃其所葺。云舟泊大通镇,陆至青阳,才五十里;又云县东二十里有潮洞,大如桌面,而石穴极深,日三潮,每潮鱼虾辄先出。”文中提到的宋齐丘,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南唐宰相,被南唐中主李璟封为青阳县公,并赐号九华先生。宋齐丘离开朝堂,前往九华山“隐居”,在青阳大修宅第。后因参与党争,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死于青阳县幽禁之所。

青阳县为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析南陵、秋浦、泾县部分地域所置,属宣州。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池州复立,青阳县改属之。青阳县自设立,治所迄未变更,县境亦无大变动。中唐诗人窦叔向,曾作有一首《青阳馆望九子山》: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驻跸: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武帝南游: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但没有文献记载汉武帝造访过九华山。始皇东幸:九华山的道教文献相传(应为杜撰),秦始皇东巡之际,曾路过九华山,并派遣使者前往山上神祠祭祀,以祈求丰年平安。云祠:指九华山上的祠庙。


周必大是从池州方向自西向东到达青阳县城,五年后的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他又一次过青阳县,则是从南陵方向自东向西到达青阳县城。这一次,从朝廷辞职归乡的周必大,没有走长江水路,而是走江南内河,到南陵县后弃舟陆行,他在《南归录》中记述:“甲子(四月二十六日),……又二十里饭木瓜塘徐家店(今青阳县木镇镇),又十五里见游人来者憧憧,问之云:半月来樵夫新得一洞,深数十丈,其大如数间屋,有石钟等,而近时人皆不知,惜乎行李已过不及一游。晚至青阳望九华,而故人知县右宣教郎曾楷、都廵检高武节靖、县尉钱影之并相候,叶节推楠自铁券来饮之,馆于妙音禅院,轮藏极佳,大兄独游山。乙丑(四月二十七日),早发青阳,二十里至长桥,回望九华甚奇,路傍有泉自山石中出,即吴说所题鲍公泉。饭叶氏新店,即铁券路口,去县已三十五里。至齐山,从者告疲,携家入寺登览。”再过青阳时,周必大与五年前陪他游九华山的叶楠重逢,还到叶家新开的饭店吃了一顿。周必大两次提到的青阳县城妙音寺,始建于晚唐,元明清都曾重修,清末毁废。

公元1191年七月,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建康(今南京)任职江东转运副使期间,前往皖南公干,也曾走陆路过青阳县城,作诗《过青阳县望九华山,云中不真,来早大雾竟不见其全,三首》:

其一

山长百里玉孱颜,百里何缘尽好山。

只是县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间。

其二

肩舆过了九华西,恨杀秋云故故低。

遮尽奇峰时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齐。

其三

懊恼西来不见山,五更指准月中看。

却将香雾宽裁幕,性燥和天总一漫。

孱颜:险峻、高耸貌。故故:屡屡,常常。指准:确定。性燥:爽快。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壬辰(九月二十八日),早,同陈簿、叶尉、赵忠训出郭十余里,登双练亭,度西洪岭,入龙安院(今西洪岭上有会龙禅寺)。自此徐行,历永安塔、虎跑泉,过石龙口(今青阳县庙前镇华阳村)、虎跑岭,此两处地势稍高,望双峰九子甚奇。”周必大一行,翻过西洪岭后,沿着九华山西麓山脚南行,九华山诸峰位于他们前进方向的左侧。

宋末元初的池州青阳人陈岩,字清隐,号九华山人,南宋末年屡举进士不第。入元,为避征辟,流浪江湖。及老,归青阳,遍历九华山之胜,至一处则作一诗,后人编辑为《九华诗集》。陈岩所作《西洪岭》:

众壑中分岭势回,数家茅店傍山开。

长风吹入松梢去,一片笙簧动地来。

作者题注:“灵鹤山东。萦折数里,通山西。”笙簧:指笙的乐音,此指风吹松林发出的声响。陈岩所作《龙安院》:

蔓草丛生伴棘薪,古藤直上绕松身。

寺前寺后清幽处,山鸟飞来不避人。

作者题注:“西洪岭北。南唐末闽僧立,旧名光梵。产异枇杷。”陈岩所作《永安塔》:

心不能安总是魔,亭亭孤塔镇岩阿。

倘无佛力三千行,奈此丘蛇井鼠何。

作者题注:“西洪岭上。”岩阿:指山坳处。佛力: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三千:佛教语所谓的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遂入广修院(今有广胜寺),去县已二十五里,院宇颇雅洁,寝堂望双峰、帻峰、真人峰、莲花峰,是为五老峰。步至上雪潭,源高而远,仰视莲花峰,正如所倚之屏,其前即石门水所注也,峭壁削成,悬瀑十丈,怒涛骇浪不减三峡,或瀦为深渊,或散为奔湍,雷轰电击。约二百余步为下雪潭,其间多大石,水平布者数丈,潭中产石班鱼,不常得。有璎珞泉,水跳石上如贯珠,尤为奇絶,而土人不贵也。食罢,转山而行,终日观山,面殊不厌。”周必大所游的这处风景,即为旧志所载“九华十景”之一的“舒潭印月”,位于今九华乡柯村的舒溪。舒溪发源于翠盖峰西侧下方,有泉从岩缝中涌出,称舒姑泉,诸涧水汇流成溪,飞崖三折,出筷子桥,形成上雪潭、下雪潭和璎珞潭,彼此气象各有千秋。如今尚没有开发为正式旅游景点。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广修院》:

别去招提恰十霜,几番梦到五峰堂。

有怀此地同僧夏,对佛闲烧结愿香。

作者题注:“旧在观音岩,今迁在三汲亭侧。”广修寺今已不存,附近今有一个广胜寺,其原为明代所建。招提:寺院的别称。十霜:十年。五峰堂:周必大文中说广修院寝堂望五老峰。僧夏: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此指僧尼。陈岩所作《上雪潭三汲亭》:

水沫抛来骤出奇,满空洒下雪纷披。

云端惊见双峰面,恰是仙人剪水时。

作者题注:“广修院侧。岩前左界悬流千仞飞泻,凡三激其石。”双峰:今称笔架峰。因其五峰并耸,形似笔架,故名。陈岩所作《下雪潭雪浪亭》:

潭面摇光媚日华,水纹倒影射檐牙。

倚栏如在云霄上,俯看萦风万雪花。

作者题注:“三汲水至此百馀步,惊湍骇浪,奔流涌激,长如喷雪。”万雪花:白色的浪花。陈岩所作《璎珞泉》:

花花结结净无尘,却笑庄严未是真。

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净本来身。

作者题注:“雪浪平石而下,如璎珞然。”璎珞:用珠玉穿成的装饰物。庄严:文辞典雅庄重,指名称“璎珞泉”。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位于九华乡柯村南侧,建成于2010年,由地藏菩萨圣像及配套景点和服务设施组成,包括殿堂厅馆、亭桥廊榭、塔台楼阁等,是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礼佛朝拜、养生禅修、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境。夜晚在地藏菩萨圣像前还有大型佛教文化主题的《大愿如愿》盛装演出,给游客带来独特的视听及精神享受。

公元1080年五月,苏辙贬为筠州监酒税经过池州时,从长江上望见九华山,作有一首《过九华山》: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中医用以入药。鼋:俗称癞头鼋,一种鳖类爬行动物。腥膻:又腥又膻的气味,比喻丑恶污浊的事物。罪罟:罪网,此指人世间的烦恼。苏辙想象九华山上有超脱世外的高人隐士,向往自己有朝一日脱离苦海后可以去寻访追随。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中的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气势恢弘,高达九十九米,与九华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岁的寓意相一致。这尊大佛铜像的巧妙之处在于其选取的角度,铜像背东面西,为比丘立相,右手执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以狮子峰为背景,每当太阳升起时,从正面看霞光万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还会形成独特的“佛光”现象。

地藏菩萨铜像背后的山坳中,是唐代诗人和著名隐士费冠卿的隐居之所。费冠卿字子军,别号征君,青阳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中进士,正当发榜将要授于官爵之际,家书告急,母亲病危,即离京。抵家时,母故已葬。守孝三年后,便长期隐居于九华山下。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朝中举荐,唐穆宗欲拜其为右拾遗,费冠卿辞不应诏,此举受到时人的崇敬。费冠卿隐居期间,写有不少吟唱九华的诗篇和文章。他去世后,其宅人称“费拾遗书堂”,又叫“费征君旧居”,后世许多诗人学者曾到此寻访、凭吊。本文中介绍的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晚年也曾隐居于此。如今这里保存有北宋青阳隐士刘放筑庐隐居时所刻“清隐岩”等有迹可寻的宋至清代共12处摩崖石刻,被安徽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末著名诗人罗隐在黄巢起义时期避乱隐居池州九华山,曾作有一首《九华山费征君所居》: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开。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白云事迹依前在,青琐光阴竟不回。

尽夕为君思曩日,野泉呜咽路莓苔。

蟾桂:相传月里蟾宫中有桂树,唐代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三径:西汉官员蒋诩,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终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来人们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鹤书:也叫鹤头书,古时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亦借指征聘的诏书。白云:喻归隐。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宫廷。曩日:往日,以前。这首诗表达作者对费冠卿即钦佩又惋惜之复杂心情。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约十余里入无相院,有观音阁,对峰峦数重,留题而去。又二三里至协济庙(今称二圣殿),庙神兄弟二人。日方晡,或谓化城远不可到,遂止。陈朝立置酒,坐中人请下九华溪,踏石涉水以为戏,叶尉体肥甚,独堕水中。溪自龙池来,欲访其源,或云去路太远,惟祷雨乃至,今芜秽不治,不果行。终夜溪声如大雨可听。”

无相寺,位于九华山头陀岭下,始建于唐初,为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进士王季文的书堂。王季文,字宗素,池阳人。进士及第后授秘书郎,旋托病辞官,归隐九华,于头陀岭下筑书堂,闭门读书。尝与杜荀鹤、殷文圭等往来唱和,有《九华谣》一首行世。隐居山中时,他常至龙潭沐浴,无论寒暑,风雨无阻。临终前将所居书堂舍为寺宇,请僧智英住持。北宋时香火鼎盛,规模甚大,朝廷赐额“无相寺”。寺南有“金沙泉”,泉由石罅中涌出,四时不竭,金沙为底,清澈鉴容。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头陀岭无相院》:

头陀岭下招提境,画阁阑干几度凭。

游客骤来还倏去,看山输与在家僧。

作者题注:“即王季文书堂,僧智英创。”阑干:栏杆。输与:比不上。陈岩所作《王季文书堂》:

要学骑蟾主簿仙,休官直上九华巅。

我来细读碑间字,风叶时时一飒然。

作者题注:“头陀岭下。季文,池人,唐咸通中登第,寻归山筑室于邃谷。日浴龙潭,风雨不失期。或终日对客谈论,而乡人亦于龙潭诸处见之。寺有碑记。”骑蟾主簿仙: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的长秋山,道教典籍中称 “主簿山”,取蜀郡蒲江主簿王兴于此学道得仙的故事。相传东汉时,蒲江县主簿王兴好道,一旦遇白蟾引至此山,升仙而去。因王季文与王兴同姓,故作者引用此典。飒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陈岩所作《金沙泉》:

金能生水水涵金,本本源源造化心。

几许碎金随水出,披沙终日若为寻。

作者题注:“头陀岭前。”金生水: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里的金,是指金石,即山川。造化:自然。若为:怎样,怎堪。


周必大一行留宿的协济庙,今称二圣殿,又名二神殿、九华庙,九华溪(龙溪)绕寺而过。二圣殿始建于唐代,后历代均有整修。现存殿宇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筑,殿内供二圣像,一文一武,头戴乌纱,身穿朝服,他们不是菩萨,而是高僧金地藏的两位舅舅。根据费冠卿撰写的《九华山化城寺记》,金地藏是唐代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僧人,真名金乔觉,本是新罗国王子,24岁时,削发为僧,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定居于九华山化城寺。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时圆寂于九华山。众佛徒认定其为普渡众生的“地藏菩萨”之化身,故称其地藏,亦称金地藏。传说金地藏从新罗来华后,他的母亲思儿心切,于是派请身为新罗大臣的两位弟弟昭佑、昭普渡海来九华山看望。金地藏见到两位舅舅,悲喜交集,施礼问安,并表述自己在九华山修道终生的决心。两位舅舅深受感悟,也住在山上不走了。但他俩受不住“五戒”清规的约束,常饮酒吃肉,金地藏在规劝不改的情况下,便将他俩撵下山去。后二人终老九华山麓,乡民为纪念他们,就在此建庙塑像供奉。这便是二圣殿的来历。

《全唐诗》中录有金地藏的两首诗(也可能是后人托其名),其中一首为《酬惠米诗》:

弃却金銮衲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

未敢叩门求地语,昨叨送米续晨炊。

而今餐食黄精饭,腹饱忘思前日饥。

惠米:惠赠大米。金銮:即金銮殿,此指皇宫。柯用之:似为人名,即给金地藏送米的九华山当地人。黄精:药草名,中医以根茎入药。忘思:岂敢忘思的意思。金地藏的另一首诗为《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空门:佛教认为“诸法皆空”,故此称佛教为“空门”。云房:指山上僧人居住的房屋。骑竹马: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金地: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借指佛寺。聚金沙:佛家认为寺庙是藏金之地,因此出家修行便是为来世获得福报打好基础,是收聚金沙。添瓶:指去山涧汲水。烹茗:煮茶。弄花:一种茶艺。烟霞:指山水景致。金地藏在九华山修行时,终日与一小童役为伴。当这个烹茶汲水的小童不耐深山寂寞,要回归家中去时,作者写了这首诗赠送他。诗写得亲切柔和,娓娓情深,叙述的也是日常近事,充分地表现出作者仁慈的心地和豁达的情操。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癸巳(九月二十九日),早,循溪而入,至乱山环合处,登化城岭。岭峻窄,时时回望,诸峰层出,殊快心目。少休半山亭,而化城峰近矣。化城,九华最高处,蒋颖叔尝有悔游之语,俗传十里,殆不止。”周必大遂赋小诗一首《登九华山化城峰》:

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屦尽穿。

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

屦: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玉阶:代指皇宫。三四两句是说,当年身为王子的金地藏也曾不畏艰难来此修行。化城岭登山古道为石板道,长约5公里,自桥庵村经一天门、二天门、甘露寺、龙池庵、聚龙寺抵九华街。如今到访九华山的游客通常都乘车沿盘山公路上化城岭。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半霄亭》:

烟际晴岚似有无,举头相望是云衢。

若为透入云间路,直渡银河采白榆。

作者题注:“在化城寺之中途,叠石危峻,缭绕为径。因结亭,为游人憩足之所。”云衢:天上的街衢,指九华街。白榆:指天上的星星。陈岩所作《望江亭》:

滚滚长江浸落晖,水流不尽觉云移。

登高忽动离骚恨,无奈山川苦要诗。

作者题注:“半霄亭上。穿云蹑岭,下视长江,皎如曳练。”离骚:遭遇忧患的愁思。


化城岭半山腰处的龙池瀑布,又名五龙瀑,由五池一穴一潭组成。瀑分三级,中段注入石穴,逆水喷雪跳玉,高涌数米,再跌落龙池,池面雪波翻腾,场面壮观。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龙池》:

喷激喧豗无已时,惊雷出地怒涛随。

水从千仞峰头过,遇险应成一段奇。

作者题注:“山之绝顶,崖立四壁,巉绝属天。自五龙池合流为千尺泉,倾注池中,濛濛然如龙喷沫,腾涌数丈,寒气凛然。潭深而碧,莫知其极,沾溉民田无虑千万顷。”喧豗:形容轰响。

龙池庵位于龙池瀑布邻近,又名清隐庵,始建于唐代,为诗僧神颖所居。陈岩所作《龙池庵》:

惠崇往矣邈遗踪,时有风来撼古松。

想见草庵无恙日,月明池上独支筇。

作者题注:“龙池北。唐诗僧神颖所居。”惠崇:释惠崇,为宋初九僧之一,善诗工画。这里用来代指唐懿宗咸通间诗僧神颖。筇:筇竹,用以制手杖。

上面介绍无相寺所提到的王季文,常来龙池洗浴,与僧人神颖互有往来。《全唐诗》中录有诗僧神颖的一首诗《和王季文题九华山》: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

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玉树郁玲珑,天籁韵萧寥。

寂寂寻乳窦,兢兢行石桥。通泉漱云母,藉草萦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赏昏复朝。稀逢发清唱,片片霜凌飙。

乳窦:石钟乳洞,指泉眼。


化城岭古道上到顶,即为九华街(今也称九华镇),此处为山间盆地,四山环抱,方圆约4平方公里。唐开元末年,金地藏来到化城寺修行,九华街渐有雏形;明、清时九华山香火极盛,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九华街初步形成。除了寺院和佛事活动集中,随着香客和游人的到来,九华街生意兴隆。一千多年来,佛国沧桑,兴衰交替,九华街也随之历经波峰与波谷。这张摄于1929年的老照片,是从百岁宫山峰上俯瞰九华街,可以看到百年前的九华街规模还不大,周围分布着大片的梯田。

周必大前文中提到的蒋颖叔,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官员蒋之奇(字颖叔),其为官颇有政绩。蒋之奇曾作有一首《游化城寺》:

级级跻攀险,肩舆若上天。

云端开净刹,峰顶见平田。

水石清无价,烟霞翠满前。

高僧卜居此,意欲断尘缘。

诗僧泠然,为唐宪宗、唐穆宗时期的僧人,与费冠卿同时,曾有过往。《全唐诗》录有泠然的一首《宿九华化成寺庄》:

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声乱喷潺湲。

明朝更蹑层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

锡鸣:指僧人所持锡仗触地发出的声响。碧落:指天空。潺湲: 水徐流貌,此指流水。蹑:踩踏。层霄:高浮的云。末句意是去亦不离山,表示了对九华山爱恋之情。


1979年,九华山对外开放,佛山迎盛世,街貌展新容,经过认真规划和全面修复的九华街,活力再现,生机蓬勃。如今从东崖禅寺俯瞰九华街景区,与百年前相比已完全变了样子,以佛教圣地、环境优美、文化品位高、生活气息浓而独显魅力,是朝山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街镇。

唐穆宗长庆年间的文人萧建,与费冠卿友善,曾寄诗给费冠卿询问九华山风景,诗为《代书问费征君九华事》:

见说九华峰上寺,日宫犹在下方开。

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

日宫:指太阳。费冠卿回应一首《答萧建问九华山事》: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

飞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㾕㾕,近瀑雨濛濛。

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

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搜泥时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缘槎险,持灯入洞穷。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波雄。

涧霭清无土,潭深碧有龙。畬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

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稍风。

边鄙筹贤相,黔黎托圣躬。君能弃名利,岁晏一相从。

狖:一种黑色长尾猴。㾕:寒战。幡花:供佛的幢幡彩花。玃:大猴。外户:泛指大门。水舂:水碓。搜泥:指捡拾掉落的果实。穜:早种晚熟的谷物。缘槎:指走过沟壑上独木桥。畬田:用火耕种田。边鄙:边远的地方。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圣躬:犹圣体,代指皇帝。岁晏:指人的暮年。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巳时(上午十点左右),至化城寺,寺宇甚佳。唐时新罗王子金地藏修行之地,手植松两株,根株亦不甚大,但供结子耳,数年前一株方枯。有王健知县者,文正公旦(北宋初年名臣王旦,谥文正)之后,作普同塔,且誓他日归骨于此,亦笃信释氏者也。”

化城寺位于九华街的中心位置,是九华山起源最早的佛教寺庙,被称为开山祖寺。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印度僧人在此筑室为寺,中唐时又有新罗国王子金乔觉(金地藏)来此修行,重修佛寺并赐名化城寺。“化城”名出佛教《法华经》。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一天下乡布道,为山险所阻,小徒口渴腹饥,释佛指着前方一座城市,对小徒说:“你看前方一城,可以前去化斋。”此城乃释佛点化。九华山化城寺建在高山平地,四面环山如城,故赐此名。历史上化城寺几经重修,现存寺庙为四进院落式建筑,山门和藏经楼为十六世纪所建,大雄宝殿和后厅为十九世纪重建,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花岗岩铺成的广场。唐末诗人罗邺,罗隐族弟,黄巢起义期间与罗隐一同避乱隐居在九华山,作有一首《化城寺》:

庆云生处梵王宫,蹑磴攀萝一径通。

金殿忽开青嶂里,天人疑在白云中。

秋霄爽朗空潭月,暑气萧寥古柏风。

况是慈悲清净地,香烟像设固无穷。

庆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梵王宫: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像设:指寺庙中的神佛供像。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化城寺》:

匝径茸茸菜甲青,透池艳艳藕花明。

四方衲子寻幽践,多少空山振锡声。

作者题注:“起于齐梁,逮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禅众有平田数千亩,种黄粒稻,田之上植茶,异于他处,谓茗地源。亭后有五钗松,结实香美,皆自新罗移植。”茸茸:柔细浓密貌。菜甲:菜初生的叶芽。衲子:僧人。振锡:谓僧人持锡杖出行。陈岩所作《化城池》: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誇说旧栽培。

尘埃不涅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土来。

作者题注:“寺前植莲于中。”涅:染黑。净客:荷花雅称。净土: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饭罢,谒金地藏塔,又在寺后突然一山,常时可望大江,是日适为晴岚所蒙。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指北苑贡茶)。陈朝立以翰先归邑,同叶、赵行二里访龙女泉,其傍乃李太白书堂基,今为张氏坟地。”

金地藏塔,今称为“肉身宝殿”,俗称“老爷顶”,位于九华街西神光岭上,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历来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菩萨诞辰这天,更是人头攒动,香火鼎盛。相传在为金地藏建造墓塔时,岭上夜间“发光如火”,故名此岭为“神光岭”。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地藏塔》:

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余年地藏坟。

风撼塔铃天半语,众人都向梦中闻。

作者题注:“化城寺东(应为西),唐僧地藏贞元十年趺化,年九十九。檀信为建塔于南台,三年塔成。将迁举,颜状如初,骨节有金锁声,地发光景,因名神光岭。”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趺化:盘膝坐化。檀信:谓修檀行的信士,指施主。八十四级:金地藏塔下石阶共84级。五百余年:陈岩作诗时约为元初,距地藏塔建造约500年。天半语:比喻高处塔铃的丁冬声,含有似地藏菩萨在布道之意。梦中:似指尘世之中,有人生如梦之意。陈岩所作《神光岭》:

眼看恒河几劫沙,随身锁子骨钩加。

岭头闪闪神光动,无尽灯中转法华。

作者题注:“南台直上。金地藏迁神之后,发光如火。檀信过之,悲仰追慕。”恒河几劫沙:意思是经过了多如恒河之沙的劫数,佛教指时间过去长久。劫数,佛教指注定的灾难。锁子骨钩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唐代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载,唐大历年间,延州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法华:佛经《妙法莲华经》的简称。陈岩所作《南台》:

旧日新罗国里僧,山间散满百千灯。

只将一默消诸妄,坐透禅机最上乘。

作者题注:“龙女泉南。金地藏禅息所。”据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新罗僧地藏“中岁领一从者,居于南台。自缉麻衣,其重兼钧。堂中榻上,唯此而已。池边建台,厝四部经,终日焚香,独味深旨。”南台之地有两说,一说位于神光岭金地藏塔墓地,另一说位于神光岭之最高处(有南台寺)。一默:出自《维摩经》,默者无言之意。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诸妄:所有虚假的妄想。最上乘:佛教谓最高明圆满的教法。

周必大游览九华山太白书堂,只看到堂基和旁边的龙女泉。据历代《九华山志》记载,相传李白在友人韦仲堪的盛情邀请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华山东崖的龙女泉侧,读书其中。南宋时在其旧址建有“太白书堂”,成为进山游人常来瞻仰的李白遗踪、当地文人的会聚之所。明代重建祠宇,又称“太白祠”,心学大师王阳明曾屡诣书堂凭吊。民国时期遭毁坏,1990年前后在遗址处重建“太白书堂”。书堂后院,有一口“太白井”,井水清沏甘甜,相传为李白生活所用,井旁有两棵高苍劲的银杏树,相传为李白所植。《九华山志》中录有宋代文人柯敬之的一首诗《李白书堂》:

久欲华山访谪仙,谪仙书舍尚依然。

青松翠柏疑无路,流水高山别有天。

千片浮云飞碧汉,一声啼鸟破苍烟。

扶筇直上中峰顶,一看千山在眼前。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李白书堂》:

兰芷春风满地香,谪仙曾卧白云乡。

山间精爽今犹在,落月时时见屋梁。

作者题注:“化城龙女泉侧。”兰芷:兰草与白芷,皆香草。古代常被用于称颂品德高尚的君子。精爽:魂魄。陈岩所作《龙女泉》:

祖师正渴山头水,龙女俄分海眼泉。

万事不离无始劫,千年剩结未来缘。

作者题注:“金地藏卜居,方苦远汲。俄少女出现,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拨石,泉果涌。”祖师:指金地藏。末两句指佛经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生死循环,无有穷尽;凡事有因就有果,任何结果的产生,必然存在其所依赖产生的前因。据传,东崖峭壁上有地藏洞,是金地藏初至九华山时的栖身之所。在东崖的西麓有一山泉,名为“龙女泉”。相传龙女泉是龙女奉献给金地藏的甘泉。


九华山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群峰竞秀,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大概是附会金地藏活九十九岁而来。《青阳县志》谓九华山山峰“得名者四十八”,主要者如十王峰、天台峰、莲花峰、天柱峰、会仙峰、七贤峰、九子峰等,其中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九华山的最高峰。九华山现存寺庙近百座,全国重点保护寺院有九座,省级重点保护寺院有三十座,还留有数百处摩崖石刻分布于全山各景点。每年农历七月底的九华山传统庙会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面介绍无相寺所提到的晚唐文人王季文,曾作有一首《九华山谣》: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

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极如中庭。

丹崖压下庐霍势,白日隐出牛斗星。

杉松一岁抽数尺,琼草夤缘秀层壁。

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

雷霆往往从地发,龙卧豹藏安可别。

峻极遥看戛昊苍,挺生岂得无才杰。

神仙惮险莫敢登,驭风驾鹤循丘陵。

阳乌不见峰顶树,大火尚结岩中冰。

灵光爽气曛复旭,晴天倒影西江渌。

具区彭蠡夹两傍,正可别作一岳当少阳。

擢本:高耸貌。杳冥:指天空,高远之处。庐霍:庐山和霍山的并称。夤缘:攀援;绵延。葱茜:草木青翠茂盛貌。戛:冲。昊苍:苍天。挺生:挺拔生长。阳乌: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借指太阳。大火:大火星,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此指夏天。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彭蠡:彭泽湖。少阳:指的是《易》“四象”之一,和老阳相对。


百岁宫,坐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选择此处建庵修行,圆寂时享年110岁,人称百岁公。僧徒们将其肉身涂金保护,在庵内供奉,后得到朝廷的赐封,封无瑕为“应身菩萨”,赐无瑕肉身塔名“莲花宝藏”,遂始建佛殿,易庵为寺。正因为万年寺是为纪念百岁公无瑕和尚而兴建的,因此又名百岁宫。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等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这种形制在中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少见。

池州士人卢嗣立,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器重他,举之于朝,卢乃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卢嗣立曾作有一首《望九华山》: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

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

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

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轩楹:堂前的廊柱。诀:分别,此指辞官。精诚:真诚,指隐居九华山的决心。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又名“地藏寺”,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传说唐时金地藏曾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元代文人吴潜有诗《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故“天台晓日”为旧志所载“九华十景”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诗人李中,曾作有一首《舟中望九华山》: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石,便欲上楼台。隐去心难遂,吟余首懒回。

僧休传紫阁,屏歇写天台。中有忘机者,逍遥不可陪。

水石:犹泉石,借指清丽胜景。紫阁:指仙人或隐士所居。屏:屏翳,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指云神、雨师、雷师、风师。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周必大没有留宿化城寺,而是从其西北方向的蜃蟠岭下山了,在《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又行至蜃盘岭,自此下岭,过苦竹坑,俯视群山,左右对列,中有平田,气象极好。稍前即寨头,盖建炎间张遇(南宋初在江淮一带起事的农民军首领)寇青阳,县官移治于此,真关隘也。行近悬桥,双瀑自石山对泻,未经名人题品,故无闻焉。又数里至龟山,一上复数里,尤为险峻,有崇寿寺,慈民阁对双剑峰。……日尚早,爱其景物,遂宿焉。”周必大在此赋诗两首,其一为《登龟山》:

注坡缘壁化城中,客愠奴嗔我亦慵。

及至龟山还一上,为怜高阁对双峰。

注坡缘壁:指山行艰难。注坡是下山,缘壁是上山。愠、嗔:抱怨,不满。慵:指疲乏。龟山:位于今青阳县杜村乡,上有崇寿寺。相传开山建寺时有白龟现出之瑞,故又称“龟山寺”。北宋祥符年间朝廷赐额“崇寿寺”,寺旁有“白龟泉”,又称“灵源泉”。周必大的另一首诗是赠年八十六的崇寿寺僧善修,其为《赠崇寿寺僧善修》:

老僧九十视眈眈,二十年来不下山。

我得九华充法供,亦能禁足老山间?

视眈眈:指双目炯炯有神。法供:佛教语,谓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大概老僧善修有向周必大化缘。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蜃蟠岭》:

迤逦冈峦迅下驰,萦回蟠结几蛟螭。

终然鼓勇归沧海,只待风雷借便时。

作者题注:“化城西南(应为西北),冈势萦回如蟠螭蜃。”蜃:神话传说中的水龙。蛟螭:犹蛟龙。陈岩所作《龟山崇寿院》:

白云起处著招提,一岭嵯峨众岭低。

多少山间好风景,人来先看蒋公题。

作者题注:“化城西。开山初,白龟出现,因号龟山。西庑有泉,曰灵源。内有蒋颖叔游山题字。”招提:寺院的别称。蒋公题:指蒋之奇(字颖叔)的题诗。蒋之奇与苏轼为同榜进士。陈岩所作《白龟泉》:

白龟摆脱泥涂辱,步入金莲佛道场。

玉水迸流山石裂,有灵初不为刳肠。

作者题注:“即灵源。袁提刑甫书扁。”袁提刑甫:南宋名臣袁甫,曾任江东提点刑狱。一二句:借用典故“曳尾涂中”,出自《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刳肠:指剖腹挖肠。此句借用典故“老龟刳肠”,出自《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甲午(九月三十日),早,下龟山,行十余里入圣泉院。在院侧石岩下号'无底泉’,试之仅二丈,盖游者未尝测其浅深耳。水自岩出,甚清驶,中有五色石。饭罢即行,过慕善镇(今青阳县庙前镇),回望九华,横侧高低无一同者。”

九华山圣泉寺位于魁山下,今属青阳县杜村乡龙华村,北宋治平元年 (公元1064年)始建,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5年)朝廷赐额,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建国后废,近年又重建。圣泉寺旁有泉四时不竭,称“圣泉”,俗称“无底泉”。圣泉之水如缟带,故名缟溪,溪中出五色石,缟溪绕山四季不涸。

宋末元初青阳诗人陈岩所作《圣泉院》:

释子亲传马祖衣,枯藤来此卓烟霏。

斓斑锦石寒泉底,湛碧中涵五色辉。

作者题注:“自缟溪至山南,院后圣泉冬夏不涸,多产异石,五色彩错。”释子: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马祖:唐代著名禅师道一,俗家姓马,后人尊称为马祖。传说圣泉寺是马祖弟子凯口禅师的道场。陈岩所作《览胜亭》:

亭中妙墨粲于珍,添得一番山色新。

幽坐看来如看画,我今欲画恨无人。

作者题注:“圣泉院前野堂,叶大卿平甫书扁。”叶平甫,此人不详。陈岩所作《缟溪》:

风信吹凉入鬓清,悠然目送一鸥轻。

鸥飞不尽天回影,练色波光曳曳明。

作者题注:“圣泉院水如缟带,出清溪八十里。”圣泉寺的泉水流入五溪河,但这里说缟溪是清溪的源头,看来缟溪之名有两处。


周必大所说的慕善镇,即今青阳县庙前镇的古称,为九华山北大门。《清一统志·池州府》记载,慕善镇 “在青阳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五显庙,前通五溪河。”这里一直是九华山香客朝山和购物集市,店铺众多,市场繁荣。前文提到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冬,李白应秋浦县友人高霁和青阳县友人韦权舆的邀请,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回家客堂,远眺九峰如莲花,几人即兴赋《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这夏侯回的家很有可能就位于慕善镇一带。

南宋诗人喻良能,曾作有一首《题九华山用太白联句韵》:

千古池阳郡,九峰应最华。

明珠绚晨露,丽绮粲晴霞。

岭头过子晋,岩腹憩洪崖。

谪仙无复见,空想夏侯家。

太白联句:指诗《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子晋:古代道教传说中的人物王子乔,字子晋。相传为其为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升仙。洪崖:亦作“洪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名,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谪仙:指李白。夏侯家:指夏侯回之家。李白与秋浦友人高霁和青阳友人韦权舆合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其序言中说他们当时“憩于夏侯回之堂”。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又五里至曹溪寺,又五里至觉安寺,五溪合流于此,故又名五溪寺,有王子尚枢密绍兴六年赴湖北师(两宋之间的主战派官员王庶(字子尚)于绍兴六年(1136年)知荆南府、湖北经略安抚使)所题诗。主僧自全善课(占卜),令占二兄纲运,约八日有信。又五里入大路,过铁券(今贵池区墩上街道),叶元质(叶楠)别去。又二十五里投宿马牙酒坊(今贵池区马衙街道),二三里有常安寺,夜不果往,陈朝立自青阳致馈。是行自西洪岭入山,盖西南也;终日观山西,既至圣泉,盖自西北而出。”

周必大所游的五溪寺(觉安寺),早已不存。根据清代周赟所著《九华山志》,所谓“五溪”,是指九华山西麓的龙溪、漂溪、舒溪、双溪(也称曹溪)和濂溪汇合为五溪河(九华河)。五溪桥位于五溪口,始建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20年)。元朝文宗皇帝曾经过此桥眺望九华奇峰,惊叹不已,吟诗《望九华》:“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功夫。”明代时这里曾建有望华亭(望华楼),近年在此重建望华禅寺。如今重建的五溪桥和望华禅寺,是进入九华山旅游揽胜的必经之地,可称为九华山的北大门,登上桥头或寺楼可以饱览五溪山色和九华山风光。

晚唐诗人曹唐,曾作有一首《早发灵芝望九华寄杜员外使君》:

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

嵯嵯玉剑寒铓利,袅袅青莲翠叶重。

奇状却疑人画出,岚光如为客添浓。

行春若到五溪上,此处褰帷正面逢。

杜员外使君:应指池州刺史杜牧。灵芝:今贵池区马衙街道灵芝村,为贵池古村落,曾是官道上的重要驿站。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府城东三十五里许,地产灵芝故名,三面环山,一面迎畈”。三秀: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称。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行春:谓官吏春日出巡。褰帷:撩起帷幔。《后汉书·贾琮传》:“ 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驂驾,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周必大投宿的马牙酒坊,即今贵池区马衙街道。他说附近有常安寺,因天色已黑遂没有前往。南宋诗人韩淲,曾作有一首《常安寺》:“乍暖阴阴欲雨天,满陂春水浸山田。蛙声一夜无人管,断送闲愁到枕边。”今马衙街道之南建有九华天池风景区,宋代常安寺有可能就在那个方向。

公元1167年八月,王十朋比周必大早到池州一个月,因公务在身无暇游九华山,但又心有不甘,在江上望见九华山遂写下九首绝句。他在诗序中说:“予过池阳登郡楼望九华,仅见一峰;舟出清溪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朱仲文谓不可无诗,因作九绝。”这九首绝句总题为《九华山》:

其一 

九芙蓉自九天来,太史南游山未开。

仙境曾经谪仙眼,佳名杰句两崔嵬。

其二 

舟出清溪尚逆风,观山却得少从容。

浮云不碍天边眼,放出神仙八九峰。

其三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

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

其四 

江南一岳占青阳,多少神仙此地藏。

闻说仙翁捣药处,鸟声依旧克丁当。

其五 

九华山下化成寺,太白书堂高处开。

想见江山无此境,故宜头白懒归来。

其六 

峰峦列峙神仙境,子母相依孝义山。

莫向山中摘花果,惜春啼鸟怒人攀。

其七 

郡楼初见一奇峰,深恐烟霞无路通。

神母遥遥将九子,总将山色到舟中。

其八 

曾见齐山小九华,梦游缥缈羽人家。

灵山面目忽相见,舟系梅根秋日斜。

其九 

曰华曰子数俱九,细看峰峦何许多。

今古画工图不足,冠卿诗奈九华何。

芙蓉山:位于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王十朋即乐清人。克丁当:作者自注:“山中有鸟啼声,曰克丁当。时人呼为葛仙翁捣药处。”九华山三宝之一的“叮当鸟”也叫做捣药鸟,学名叫“棕噪鹛”。“莫向山中摘花果”二句:作者自注:“春景人或登,有啼鸟曰'莫摘花果’,人或违之,万鼓进群飞,厉声而啼。”神母:为古代祭祀的生育女神,六朝以来的民间崇拜九子母神。冠卿诗:作者自注:“唐萧建以诗寄费处士冠卿,云:'见说九峰峰下寺,日宫尤在下方开。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冠卿答以二十韵。”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乾道丁亥十月朔乙未(乾道三年十月一日),早,自白沙(今贵池区清溪街道白沙社区)入小路数里,游云光寺(今云光寺距白沙社区约有6公里),寺亦华焕,登阁望六山围屏。欲少留,而提举常平李察院领客将至,留二小诗戏之……。遂同赵生过江祖兴道院,主僧行余置酒,访李白祠堂,但有废碑在壁角,令行余道至石边攀缘而下,得小舟同泛清溪,水正碧色。下浅滩数里,至玉镜潭,水自南来,触岸西折,弯环可喜潭,深则二三丈,云李白诗云:'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又云:'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皆实录也。”

上文中的“提举常平李察院”,名叫李承议(字子长),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周必大在云光寺所作的两首小诗为《游云光寺,李提举领客将至,留二小诗》:

其一

来如负弩先,去为乘骢避。

江祖一片石,留伴幽人醉。

负弩: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为古代迎接贵宾之礼。此句指李庚领客将至。乘骢:《后汉书·桓典传》东汉末年桓典,出任主管监察的侍御史,常乘青骢马,京师里弄权的宦官都很忌惮。后来诗文中常以“乘骢”指侍御史。李庚曾出任过监察御史。“江祖一片石”:出自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其二 

作者正七人,饮中空八仙。

长斋讵容醉,晋也合逃禅。

作者七人:出自《论语》中孔子所说,后以称隐逸之士。周必大在此自注:“宾主正七人。”指他们游玩一行人正好七人。饮中八仙:杜甫有诗《饮中八仙歌》,描写当时长安城中号称的“酒中八仙人”。长斋:谓佛教徒长期坚持过午不食,后多指长期素食。逃禅: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周必大引用此典,应是指李庚也是好饮之人。就在此一个月前,王十朋在池州清溪口阻风十日,李庚便曾携酒去慰问他,王十朋留下了诗《子长携具至溪口复用前韵》:“舟遇先逢李,杯行酒到齐。”


周必大离开云光寺后游览的江祖兴道院、李白祠堂、江祖石和清溪,即是今池州万罗山风景区,距云光寺约5公里。万罗山风景区由万罗山、江祖山、清溪河三个景区组成。万罗山山腰处有珍珠寺,始建于唐代,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江祖山与万罗山隔清溪河侍立,山下的江祖石伸入河心,激水飞漩,溪流湍急,在岩畔形成回水潭。江祖石因“形似古渡江神”而得名,因李白在此作诗,后世也称其为“李白钓台”,留存有几幅古代摩崖石刻。江祖山上还存有兴道院、仙人亭遗址。

约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县游览清溪河,写下数首诗篇,其中一首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权昭夷:天水人,相传李白曾与他在贵池修道炼丹。严陵:即严光,字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找其做宫,严改名换姓,隐居钓鱼。此处李白借严自喻。山中人:应指隐居的权昭夷。


周必大一行在兴道院主僧行余的带领下,泛舟清溪,近观江祖石,又移舟去游览了李白命名的玉镜潭。周必大在游览途中赋诗一首《泛清溪至玉镜潭》:

清溪水色胜于蓝,祖石移舟下镜潭。

妙绝画屏并碧玉,谪仙不见与谁谈。

约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县游览清溪河,还作有一首《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云林境:白云悠游、山林苍翠的境地。合:应,和。停桡:停船。桡,桨。景:同“影”。余景:夕阳的余辉。此诗生动地描绘了清溪四周的优美景色,宛如一幅精致的山水画。


贵池有两处玉镜潭,一曰秋浦玉镜潭,一叫清溪玉镜潭。秋浦玉镜潭在秋浦河上,位于今贵池区灌口乡,即唐代前半期秋浦县县城旁,有古迹“昭明钓台”,与昭明太子在此垂钓的传说有关,李白到访秋浦县肯定也到过此处;而清溪玉镜潭则在清溪河上,位于贵池区梅街镇,此潭因李白的命名而名传天下。

约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县游览清溪河,作有一首《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李白自注:“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康乐: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东晋时袭封为康乐公。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谢灵运受排挤外放任永嘉郡太守,郡治在今温州市,他遍游永嘉山水。石门:据《一统志》,石门山在温州府城北。孤屿:据《太平寰宇记》,孤屿在温州城北四里永嘉江中。谢灵运曾作有《登石门最高顶》诗,又有《登江中孤屿》诗。桃陂:今贵池区梅街镇有桃坡村,位于清溪河畔。周子:即周刚。大楼:即大楼山,又名大龙山,在今贵池区梅街镇之北。兰荪:指香草,可代指才子佳人。末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分别后,若你再来此地时,别忘了替我问候那溪边的兰花和石荪草,谢谢她们的清香满鼻。

池州望华楼位于平天湖景区碧山之巅,为五层仿唐代风格古建筑,近年所建。登楼瞭望,可近观平天湖山青水碧之景,远眺池城高楼林立之貌,北瞰长江,东望九华。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中记述:“(十月一日)晡时,回至弄水亭,以玉盃酌,赵生遍饮其从者。晚闻太守赵在九华楼,上梁就见之。”周必大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九、十月的这次池州之行,留下了一组诗《池阳四咏》:

其一、弄水亭

夜泊清溪弄水亭,棹讴徐起月华明。

水晶宫畔西湖上,除却两邦无此清。

棹讴:船歌。月华:月光,月色。水晶宫:传说中的月宫,也是苏州、 湖州一带的美称。 姜夔《惜红衣》词序:“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甚丽。”第一首诗应是九月二十二日刚到池州泊舟弄水亭时所作。

其二、杜荀鹤长林 

天遣江山助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

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樊川是父师。

长林:贵池县地名,今有贵池区牛头山镇长林村。牧之:晚唐诗人杜牧(字牧之),长安樊川人,晚年长居樊川别舍,自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世称杜樊川。杜筠儿:指唐末诗人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池州市石台县)人,自号九华山人,著有《唐风集》,传说其父亲名杜筠。北宋末年开始有人传杜荀鹤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私生子,周必大即认可这种说法,在其所撰《二老堂诗话》中说:“杜牧之守郡时,有妾怀娠而出之,以嫁州人杜筠,后生子,即荀鹤也。此事人罕知。”不过,此说法只见野史,难以证实,后世多认为是无稽之谈。

其三、翠微亭 

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

蜿蜒正作长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

长虹堕:指清溪河。第二、三首诗是九月二十三日游齐山时所作。

其四、九华楼 

君葺城楼望九峰,我能遍踏九芙蓉。

飞云捲雨输贤守,透月穿天乞老农。

君、贤守:指时任池州太守赵彦博(字富文)。第四首诗是周必大十月一日从九华山回到池州后上九华楼所作,池州太守赵彦博大概正在楼上祈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