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 杨耀明: 难忘的打工岁月

 新用户89134deQ 2023-10-31 发布于湖南

这里是诗人的天堂,文学家的乐园,也是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随时期待您的到来!

 难忘的打工岁月

文/杨耀明


翻看手机新闻时,看到了一篇关于农民工的报道,看后我感慨颇多,因为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一段打工的岁月,这段时间不常,但却让我终身难忘——
在学院读书的第一年暑假,母亲告诉我,她一个同事亲戚的厂子里需要个帮工的,让母亲给帮忙找个人。当时19岁的我跃跃欲试,涉世不深的我很想体验一下打工仔的生活。于是母亲告诉了那个同事,第二天我便穿一身旧迷彩服(因为这种衣服不怕脏)去厂里报道了。
到了那里才知道,这个厂子很大,厂区占地约20亩,主要业务是加工木材,来往车辆络绎不绝,各个车间机器的轰隆声、人们的说话声、驴马的叫唤声(那个年代还有毛驴车呢)交织混杂,好不热闹。领工的工头看见白皙青涩的我,说道:“还是个学生吧?”
“是的!”我怯生生的答道。
“看你这小身板也干不了什么重活计,你跟我们打个杂吧,你去那个车间,里面有些旧机器,好长时间没人擦洗了,你负责擦洗一下,再就是这些师傅们扛板子时你在边上帮他们搬搬抬抬,给他们打个下手。工钱吗,一天20,你看行吗?”
“行。”我爽快的答应道。
于是工头给我了一个钥匙,我打开车间的门,开始了打工生活,只见机器上布满灰尘,一进去呛的人直咳嗽,我带着厚厚的口罩,先用笤帚扫去屋里的灰尘,我正专心致志的扫着地。
“咳!咳!咳!这谁呀?你整的杠烟起让别人咋呆呀?”这时,一个身材矮小,年逾五十,穿着劳动布服装的老大爷吼道。
“哦,对不起,大爷,是工头让我来扫的。”我向老大爷解释道。后来才知道,老大爷姓魏,是被雇来搞院内卫生的,他负责每天拿着大扫帚前院后院和厕所卫生(那时是露天厕所),老魏大爷家就住在街里,他家有两个闺女,一个上大学的、一个上高中的,他老伴身体不好,就在家里侍弄两个小菜园,魏大爷来这里干活挣点钱贴补家用。
车间外有两个长期抬板子的,这两个人一高一矮,高的姓刘,矮的姓马,人们通常喊他们大个刘和小矮马,通常是大个刘走在前面,小矮马跟在后面,人们都说傻大个子,意思是大个子都笨,但大个刘一点儿都不笨,而且非常灵活。有一次他在前面抬着板子走,眼尖的他一眼就看见地上有一个钉子直挺挺立在那里,稍不注意踩上的话会非常危险,大个刘抬起脚像踢球似的“夸嚓”就是一脚,结结实实的把钉子踩倒了。
走在后面的小矮马赞叹道:“刘哥不但火眼金睛,而且脚法细腻!”说的众人哄堂大笑。
还有一个牛会计,他生的高大威猛,聪明睿智,平常素日诙谐幽默,干起活来却一丝不苟,他天天掐着一个算盘子“噼里啪啦”计算来往账目,尽管账目收支多如牛毛,别人一看就头晕目眩,但到牛会计那里,却是举重若轻,小菜一碟,人们都夸他的脑瓜子好使!据说他参加工作20多年从没算错过账目。
每天牛会计一见面就对我说:“这小伙子天天上班都这早,倒也是,还没成家呢,既没有孩子又没有爪子,在家里闷着也没啥意思!呵呵呵——”
他一说完,大个刘、小矮马、老魏大爷都跟着附和着笑。
大个刘很有个性,他每天都穿戴干净整洁,骑着摩托车来厂里上班,到了车间,他把衣服和鞋脱下来包好放在一个兜子里,再换上洗的发白的旧工作服,要说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他换上工服一看,顿时和先前判若两人。那时厂子里除去长期工,还有临时工,长期工就在厂子里吃住,厂里有几间宿舍,屋里有一张大通铺,铺上是民工从家里拿来的行李,墙上钉子上挂着几件脏衣服,沾着几张明星画,临时工中午带饭,(那个年代还没有外卖,假设有外卖,估计大家也舍不得点),每个人都用饭盒带来早晨从家里拿来的饭菜,有带饺子的,有带米饭拌熟菜的,有带米饭拌生菜的,吃饭时往往是大家坐在一起,有时自己吃自己的,有时相互交换一下,你吃一口我带的菜,我吃一口你带的菜,喝水通常是到水房里接一饭盒子,或者直接用手捧着喝,“咕咚咕咚”喝个痛快——
来了活计一忙起来就是两头见不着太阳,尽管活计又忙又累,但是大家从不抱怨,也难怪,用工友们的话说:“打工哪有轻快活计呀!”有时忙累了一天,临下班时都累瘫了,但是老魏大爷每天都拿着一个旧麻袋来这里拾荒,捡地上剩下的零碎破烂装进旧麻袋里,再把旧麻袋栓到自行车的后衣架上出去卖钱,日久天长,被工友们加封了“破烂王”的称号。
活计不太忙时,人们也聚在一起,三一群儿,俩一伙儿,出来哨牛逼。什么明星艳闻、街巷趣事、幽默笑话、宇宙飞船,经他们一说,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时至今日有些荤段子还广为流传,不得不说,有些打工仔真的很有才,真的是高手在民间——
后来临近开学时,我离开厂子回学校上学了,临走时牛会计给我结算了工资,还留了我的传呼号码。
再往后,我在学院毕业后,先当代课教师,后来考录了公务员,厂子后来解体了,我再也没有见到那群老伙计,只是前段时间,在卖破烂时我又看见了老魏大爷,老爷子尽管已经年近七旬,却依旧身体健康。他对我说他的两个姑娘都已成家立业,自己天天待着感觉没意思,于是又重操旧业,当起了“破烂王”。哪天都能挣个百八的,倒不完全是为了挣钱,干这个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忙忙碌碌,东跑西颠的身体好了,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片药。去年冬天疫情泛滥时,人们躲在家里都没躲过“阳”,而他这个天天收破烂的居然没“阳”。老爷子说话时,眼角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通过他的笑容,我回忆起当年一起打工时的悠悠岁月,脑海里闪现出大个刘、小矮马、牛会计等众工友,以及大家靠劳动挣钱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最纯朴的幸福,这种幸福看似简单,实则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李宁平

终审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野  草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丁  村
副主编  李秀珍             
副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平台执行主编    第一流
编辑部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期刊执行主编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潘政祥  
           袁晓燕   姜盛武  林晚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