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hris long(龙秀文)![]() 前言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大厂是部门的核心骨干,无奈公司整个事业部裁员,她面试了半年,新工作还没有着落。她告诉我她快要崩溃了,整晚整晚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压力并非只有在工作不顺利时才存在,即使工作顺利的人也会面临压力。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虽然公司在疫情期间业绩也一路攀升,然而有一次我们聊到她六年级女儿被诊断出抑郁症,甚至退学了。她眼眶发红,自责自己忙于工作,忽略了女儿陪伴。 不仅仅是成年人,连孩子们也会承受压力。 我家娃每到期末考前一个月,都会紧张焦虑,一边暗自定下考试排名的目标,一边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行。 因此,只要我们活着,就无法避免压力的存在。无论是我们选择躺平还是卷,压力总是如影随形,那我们该如何跟压力共存呢? 这次给你分享3个我在重重压力下摸索出来的心得。 ![]() 01调低预期预期高于能力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预期超越能力越多,你的压力就越大。 因此,释放压力最直接、见效最快的一个方法就是调低预期,将预期降到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也许你会担心,如果调低了预期,是否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实际上,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主动调低预期属于积极逃避的行为,反而有助于你的长期进步。
如果你不肯调低预期,一味地迎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你任务失败的概率就会很高,自我效能感和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都会下降,而且还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长期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偶尔的积极逃避并不是坏事,它是我们人体的必要防御机制,既能帮助你避免不必要的严重伤害,又能为你积蓄信心和能量,以备下次再来。 ![]() 02高估能力压力的本质是一种主观感觉,当你认为处理事情所需的能力超越你拥有的能力时,你就会感到压力。
因此,如果预期调低不了,你还可以尝试高估自己的能力。 因为即使任务再艰巨,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处理(即使实际上能力还不足),你就不会感到压力,而是勇敢地面对问题并积极解决。 心里有了底气后,你再多做下面两步,就更可能有超预期的表现了。 ▼ 步骤一:将难题拆解到具体的行动 首先,将难题写下来。 我们的大脑有时像个谎言机器,它很喜欢用主观情绪把问题带偏、放大,但只要你将脑子里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地写下来,这些主观情绪的干扰就被排除了。 其次,将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在纸上写思考过程时,最后一定要将其转化为近期、具体、可行的一个小行动。 当你直面压力,把压力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然后逐步去完成后,你对当前难题的压力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并且你应对压力的积极行动,也会重塑你对待压力的态度,让你下一次面对压力时更加积极和开朗。 ▼ 步骤二:相信凡事必有至少三种解决方案 既然是难题,行动过程一定不会都是顺顺利利的。当行动失败或遇到意外的挫折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凡事必有至少三种解决方案: 1、当前的方法不成功,只是说明当前使用的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说“没办法”只会让问题终结,而相信“总会有办法”会为问题带来突破的可能性。 3、只有相信还有未知的有效的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且让事情改变。 一旦你采取了上述步骤,你就不会回避压力,而是能够更好地应对。
![]() 03接纳失败压力的另一个来源是对失败的恐惧。
当你过度关注失败时,就会缺乏自信和动力去应对问题和挑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但如果你对一件事的结果无所谓,是不是就没啥压力了?
因此,当压力过大时,你就可以考虑接纳失败的选项。 实际上,失败并不总是坏事,如果接受得当,失败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如何接纳得当呢?有两个方法。 ▼ 1、正确看待“失败” 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有反馈信息。你可以告诉自己: 1、与其沉溺于“失败”的沮丧,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不如把焦点放在未来,关注下一步“怎么改变”。 2、每次的失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而已。 3、如果我把每次失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失败得也就有价值了。 ▼ 2、接受自己的平庸 接受自己的平庸,不是指摆烂躺平,而是扎根于现实,认清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既不让自己低于天赋该有的上限,也不做超出天赋上限的过度期待。 当遇到失败后,放下“应该”的心理,不用自责“我应该能够怎么怎么样”,而是客观地问自己:这次失败是否超出了我的天赋上限? 若超过了,就不强制自己必须按照外界标准(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文化习俗)来要求自己,尤其要警惕自我攻击的想法,比如觉得自己太差、太笨之类的。 若没超过,就认真分析总结,看看如何改进,下次类似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 04小结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你的潜能。 然而,如果压力过大,长期面对压力,会对你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在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我们需要学会缓解的方法:你可以调低期望以降低实现难度;也可以高估自己的能力以提高胜任感;如果任务失败了,你还可以接纳失败,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有效管理压力后,压力对你就不再是毒药,而是能量补充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