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的教育》:导演剪辑版变化,与青春成长笔触

 远见好读 2023-11-01 发布于新疆

柯震东首部执导剧情长片,九把刀编剧,蔡凡熙、宋柏纬、朱轩洋主演,《黑的教育》在2022年第59届金马奖入围新导演、男配角、视觉效果、剪辑等四项奖项,并由朱轩洋以电影中张博伟一角,拿下当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近日,《黑的教育》以「导演剪辑版」于Netflix 上线,片长为83分钟,较影院放映的77分钟版本,多出约六分钟时长。先以双版本差异论,导演剪辑版的明确变化是将「烧考卷」段落置放回电影中,参考访谈资料,可见到编剧九把刀在受访时表示,这个段落相当有趣,但因为柯震东认为缺乏张力而在影院版删除。

《黑的教育》「导演剪辑版」加入「烧考卷」段落

如今,导演剪辑版神秘地让这个段落重现,以观众角度检视,「烧考卷」情节发生在第一章「猴子」的尾段。发生位置介于主角王鸿全在自曝两个秘密皆遭到韩吉与张博伟打枪之后,说出的第三个秘密。这个秘密貌似具有较前两个无伤大雅的秘密要来得更强的杀伤力,他自曝自己曾经为了掩盖成绩,烧掉全年级的考卷,甚至意外使得学校起火。这个段落的直接影响,是当这个秘密被说出来之后,韩吉与张博伟看似买单,并且流露出「是否将恶作剧到此为止」的趣味。

观察两个角色的反应,会让两个朋友其实只是吹牛的情节张力提早被揭露;但貌似据此安排会让王鸿全接着冒险泼油漆、换来朋友尊重的剧情转折显得不够合理,因此故事进一步设定两个朋友才是烧掉考卷的真凶,让张鸿全再次被推回「必须做些什么」的原点。「烧考卷」段落据此来看,对于故事的实质推进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多转了一圈,加上多一个相衬「恶」的行为,并在体感上更早向观众暗示,「这两个朋友只是猴子,不是坏人」。除了这段补充情节之外,导演剪辑版的剧情,大方向上应与影展版相近,可惜暂无原版可供进一步比对确认,纯以「烧考卷」段落论,并不觉得加入此情节能为电影加分。

电影反复琢磨各种样式的强弱关系

纵观电影整体,《黑的教育》直觉特色是九把刀自《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2017)之后,继续承袭小说作品特色的故事风格,直接而粗暴的正义与罪恶观念,放在电影中最清楚的体现方式便是「凌弱」的不断重现。柯震东在《报导者》专访中表示希望让电影中的「好」与「坏」界线模糊,而它们在电影中确实是模糊的,更多的原因或许是,电影反复琢磨的一直是各种样式的强弱关系,而非真正对道德有何见解。不论是朋友间的气焰强弱(谁更需要这段友谊)、老鸟与菜鸟的稳定强弱(意外在拘捕时开火的气势消风)、坏人出手时的狠劲强弱(相对弱气的春风与掌控局势的戴立忍),观众在电影中感受的乐趣,一方面也是这种非常直觉的,理直气壮地「凌弱」的强者,带来某种以暴制暴,或是诱使观众享受「社会险恶,让屁孩震撼教育」的快感。

以感受来说,《黑的教育》第一章「猴子」是最好的,在喜剧性或吊人胃口的概念性操作方面,都有让人愿意继续了解故事的乐趣,尾段的小反转也堪能成为一个短片体裁的有力回马枪。第二章「好人」加长主角迷失在都会夜晚的混乱,仿效德国电影《维多莉亚》2015)的慌乱冲击,但凑数段落是张寗饰演被捡尸的女性丑角与黄信尧饰演老鸟警察的反转,不太成功的喜剧效果让这个并不算太长的章节显得冗赘。第三章「坏人」加强官能性,透过切手指的身体痛感去触发三个主角的「青春成长」阵痛,算是有趣的安排;但因为昭然若揭的别离隐喻,反过来像是让整个海产店在「氛围」方面的感受胜过实际内容,有些情节安排或角色反应并不是太经得起细想。

虽然如此,电影里的青春成长阵痛,仍是在青春成长类型被「爱情」绑定的台湾电影中,另一条有趣的出路。《黑的教育》对青少年别离情绪的表现,意外让我想起80 年代林清介执导、吴念真编剧的学生电影,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流行,但都对同样的成长阶段产生兴趣。《黑的教育》三个主角并不意外地走向各自的方向,透过落日飞车的主题曲,与一场血、肉、骨的幻觉过渡,电影最终的情感刻意以极端层面反推触碰一些敏锐的伤感。如果《黑的教育》有些超过小说情节的电影乐趣,那应该就是这种对于情绪感受的表现直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