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新用户8926AVU2 2023-11-02 发布于北京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北京西安门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教堂——西什库教堂,这里曾经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正式名称为“救世主堂(Church of the Saviour)”。天主教北京教区原本有数座教堂,西什库教堂因位于城区之北俗称为“北堂”。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出广济寺从西四十字路口沿着阜内大街向东500米,到达西黄城根北街就可以见到一座带有尖塔的哥特风格大教堂,这就是北京非常知名的西什库天主教堂。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西四路口的环境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面的国家地质部已经变成了国家自然资源部,院内建起了许多高楼,但是路口北边标志性的“新华书店”却依然未变,楼还是解放军入城时的那座楼,书店也还是五十年代起设立的那个书店。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西什库教堂的入口位于西安门大街上,西安门原本是北京内城皇城的一座城门,并不在阜内大街上。两条大街平行但都是断头路,两者之间只差了一个路口。这样的街道布局与明朝早期的皇城规划有关,为了把故宫西侧的中南海、北海都圈入皇城,导致与皇城之外的道路无法衔接。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八十年代我在德胜门外马甸工作时,经常会路过西什库教堂。那个年代北京的公交系统不甚发达,可选择的线路不多,我经常要在西安门换乘55路公交车。德外关厢一带道路狭窄,上下班堵车严重,汽车常陷入自行车流之中动弹不得。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每当见到西什库高大的教堂时,总有一种想进去看一看的念头,但遗憾的是教堂始终闭门谢客,直到我调到城里别的地方工作也没有找到一个机会。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西安门这个地方八十年代颇为幽静,东面穿过文津街是北海公园正门,外地游客甚多;西边穿过西安门大街则是繁华的西四,但中间的西安门一带除了一些掩藏在胡同里的深宅大院,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商业设施,极少会受到外来者打搅。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东边的文津街虽然不长但却是皇家禁区,南边是中国最高的政治权力中心中南海,北则是著名的“北京图书馆”(如今改称“国家图书馆”)以及中央的服务机构,比如服务于中南海的305医院和养蜂夹道的高干俱乐部等。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西什库教堂背面的街区则是藏龙卧虎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宅子当属林彪的毛家湾一号院,林副统帅一家离开之后,这片区域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八十年代末期仍然还是异常的幽静。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我最近偶然读到一篇当年“庚子事变”中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的考证文章,激发起我要去探访这座教堂的念头。九十年代后我已去过“南堂”之称的宣武门天主教堂,也曾到过“东堂”的王府井天主教堂,这次正好要补一下“北堂”缺失的功课。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说起西什库教堂的来历,就不得不捋一捋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天主教进入中国大约是在元朝时期,1289年教宗尼古拉四世(Nicolaus PP. IV,1227—1292年)派遣方济各会会士孟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1247—1328年)携教宗国书出使元朝,在元大都建立中国教区——汗八里总教区。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元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混乱,明朝建立后在中国南方逐渐恢复天主教活动,中国总教区设在明朝首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携献给万历帝的礼物抵达北京并获准定居,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以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大批欧洲哲学、教理和神学著作,深深折服了中国众多的士大夫,一批名人皈依了基督教。利玛窦去世后,长眠于北京。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清朝时期天主教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天主教在中国划分出若干新的教区,北京教区覆盖直隶、山东二省,宗座设于北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来华的两位耶稣会法国传教士让·德·丰特内(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年)和克劳德·德维斯德卢(Claude de Visdelou,1656—1737年),以金鸡纳霜(奎宁)治愈了皇帝的疟疾,康熙龙颜大悦诏准于皇城内中南海北岸蚕池口建立教堂,这座由法国政府出资修建,成为北京教区宗座教堂,这是最早的老“北堂”。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道光年间中、西方因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而交恶,清朝统治者不仅抗拒西方的科学思想,而且更加抗拒西方的人文理念、民主、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开始系统地排斥基督教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道光皇帝查封了眼皮底下的蚕池口天主教堂,但大清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廷只得归还没收的教会财产。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慈禧晚年对中南海北岸高耸的教堂钟楼心生畏惧,担心宫内的生活秘密遭外人窥伺,便以“中南海扩建”为由,要求老“北堂”搬迁。清廷总理衙门经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协商,朝廷同意拨付皇城西安门内西什库土地,以及白银45万两作为迁建费用。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所谓“西什库”原是明清两代皇宫内务府掌管的十座皇室库房,因位于皇宫以西故称“西什库”。新“北堂”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作为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新教堂规模更大,并建有主教府邸和神父宿舍、修道院、教会医院、文化补习学校以及培训青年技工的作坊和印刷所等。

北京记事|西什库天主教堂

西什库教堂建成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在这篇介绍西什库教堂的文章中曾有提及,但不知为何却屡次送审未过。因此,我只得把大量可疑的内容删除,待理清审核标准和头绪,另找机会再续......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