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思丨讨好型人格,请学会用这个原则保护自己的情绪

 景夜思 2023-11-02 发布于安徽


01
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老师,我有这个问题可能是性格原因导致的——讨好型人格,内心也比较敏感,会把别人做的一些事放大,比如有个姑娘多次来来回回进出摔门,我就会想她是在向我发泄不满吗?可能您会觉得这个想法有些离谱,这种人格让我活得很累。”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也很正常。
艾玛·里德·特里尔写过一本书,叫《让自己快乐:如何停止讨好他人,并转变你的生活方式》,专门讲讨好型人格的话题。
作者说:“成年后,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交友中依然如此,把别人的快乐放在首位,似乎无法开口说“不”。我尽量避免被人讨厌(其实我是在避免被自己讨厌),但讨好他人让我无法真实地活着,有时甚至害我生病。现在我很少那样做了,也因此感觉好多了。”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四种类型的讨好型人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我给这位讨好型人格读者的建议是,采用“课题分离”的原则,构建自己的情绪防火墙,并给读者推荐几本书:《被拒绝的勇气》《少有人走的路》《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老师曾在专栏文章中说“我们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呢?其实主要的根源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我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那他就很容易变得敏感内向,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中,把别人的期待变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做自己的情感。”
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指的就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学会运用“课题分离”原则,是解决此类“胡思乱想”问题的最佳方案。

02
除了讨好型人格之外,如果你总是被某一类情绪问题困扰,也要积极寻找自己的解题思路,掌握一定的技巧,而不是每次遇到问题,都会陷入“情绪瘫痪”的状态。
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当然是读书。只要你的问题不是前无古人,不是尚未解决的“疑难杂症”,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熟读《论语》,可以找到很多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论语》中有一段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说,季文子处理事情总是要反复多次地盘算。孔子听说后表示:反复想两遍就行了
季文子是季桓子的先祖,是历任四朝的鲁国重臣。说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遇事要反复考虑才能做出决定。
当然,我们要辩证看待孔子的回答。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如果子路来问,孔子说不定会说五思而后行”,因为子路的性格比较鲁莽冲动;季文子生性犹豫,夫子说两次就差不多够了。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读者,以及遇到事情总是容易胡思乱想的读者,可以学习一下课题分离的原则,“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帮助自己给情绪降温。

03
有人说,每次到自己发现情绪问题的时候,自己已经生气了好几个小时,一天时间都浪费了,怎么办?除了“效果好但见效慢”的读书,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写“情绪日记”,观察、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情绪表现。
情绪日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听到了什么信息,让我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好的、坏的情绪表现都可以记录)
2.这个情绪对我的下一步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例如胡思乱想一小时;生气两小时;开心一整天,啥正事也没干等等)
3.以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绪困境?(看看是不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如果多次遇到,就要寻找解决方案)
4.假设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应该建立怎样的原则,如何更好地面对,让自己掌握情绪的主动权?(通过读书、请教他人等方式,提前做好解决方案,以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有应对之策)
举个例子:
昨天上午9点,被领导骂了一顿,原因是提交的新闻稿中出现了错误,把个领导的名字写错了,导致自己一整天都情绪低落,效率低下。以前在写稿子时没有出现这个错误,但类似的小问题不止一次发生。领导骂了我,我不能改变他的情绪管理能力,但是可以调整自己看问题的心态:
第一,领导批评我,这是他的工作,他要把关文稿质量,要辅导下属,这是他的课题。我的课题是避免出错,尽可能一次性通过。
第二,我可以通过积极的改变,转变自己在这方面的不利印象,获得领导的认可。例如,可以把过去犯过的错误,列个清单,每次写完稿子,对照检查一下,通过“错题本”的形式,提升稿件的一次性通过率。
第三,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要第一时间认错,然后提出改进方案,确保同样错误不出现第二次。
以上案例是我编的,但类似的情况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如果你遇到这类困惑,也可以在情绪难受的时候,按照这个思路写一篇“情绪日记”,只需要15分钟,就能够帮你很快平复心情,重新回归状态。
情绪日记,能够帮助我们在头脑混乱的时候,专注于笔下,完成以下流程:
1.觉察情绪(开始胡思乱想)
2.反思情绪背后的事实(我担心的事实是什么
3.卸载情绪(写下来、说出来)
4.注意力回归(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在情绪和回应之间,我们有足够的选择权。

04
有人说,我不喜欢读书,也觉得写情绪日记太麻烦,有没有再简单点的情绪解决方案呢?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给自己“上个道具”,随时提醒自己注意情绪的变化,提前将情绪化解于无形。
例如:
1.窗口工作人员的电脑桌面壁纸上写着“公主不生气”之类的话,就是一种提示,给自己的情绪降温。
2.很多职场人喜欢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个可爱的摆件,一个小玩偶、一盆小绿植、一张贴在电脑上的小纸条等等。
3.如果你平时总喜欢高谈阔论,嘴巴把不住门儿,事后又容易懊悔,可以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塑料瓶,每次想冲动发言的时候,就伸手摸摸这个玻璃瓶,提醒自己“守口如瓶”。
4.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讨好他人的做法,就把手上佩戴的手表、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以此来提醒自己。有了这个提醒,你切换手表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5.你可以在床头放一张小卡片,写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之类的话,鼓励你勇敢做自己。
……
总之,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他人请教,写情绪日记,找到提醒自己的道具等方法,逐步建立课题分离的原则,督促、提醒自己,避免讨好他人,避免陷入情绪当中。
情绪由你不由天。已经发生的事情你无法改变,但是你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和下一步动作,完全由你自己掌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