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学习高原期 距离2023年高考不足30天, 是不是每天都在刷题? 听说每天一套试卷,那都不带重样的, 面对铺天盖地的题目,如果开始就“认怂”, 你就会感觉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这也就是很多高三学生面临的“学习高原期”, 啥也学不进,心情有些烦躁、情绪低落, 此时此刻一定要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我们做题的目的是什么? 面对这么多错题,我们如何应对? 来,我们先来看下学霸的经验分享↓ No.1 北大学霸何南同学 听说您的高考数学得了满分,是天赋过人吗? 并不是,我只是毅力强大能坚持到底,并且善于总结而已。我高中三年,光错题就收集了5大厚本。 No.2 全国高考理科状元郑培华同学 请问你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吗? 我没有十分特殊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吃透,把在课堂里所学知识反复思考、深入总结。其实,这些学习方法和其他别的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有一点,我感觉和其他同学有些不一样的,那就是:“对于作业中做错的题目,或者是遗漏的知识点,我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我会认真整理,并且牢牢记着,引以为鉴。 如果要说是我的学习“法宝”,那可能要数我的“纠错本”了! No.3 清华大学孔维杰同学 能跟我们分享下你的学习心得吗? 作业中一旦发现错误,我就会这样做: 第一步,认真查找错题的原因。首先要排除因马虎造成的错误,如果是因为马虎造成的错误,今后的作业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长期养成这个习惯,危害性是很大的。如果不是因为马虎的原因,就要认真分析:是知识点没有掌握造成的?还是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造成的? 第二步,就是在分析错题原因的基础上,找出一定量的配套练习题进行滚动式地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种类型的习题,这样,错题就会被攻破,以后再遇见这样的题型,正确率就会很高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比如,在学习三余弦定理的过程中,教材上作为例题,介绍了一些推导过程,其结论就是:一个角的余弦值等于另外两个角余弦值的乘积。 刚开始学习三余弦定理的时候,觉得非常简单,好像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但是做题的过程还是出现了错误,我在分析中发现,原因是我不能灵活运用。 我后来又通过大量练习,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老师在设计出这方面题目的时候,题目经常会问到:某一个角的余弦值是多少? 于是,在后来的做题中,我就总结出一个规律:一旦某道题目最后个问题问的是某一个角的余弦值是多少的时候,我马上就会想到三余弦定理,并且屡试不爽! 总结:凡是学霸,皆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善于归纳总结,谁都有做错题的时候,学霸也不例外,但他们能把这些题型和知识逐渐消化,把错题逐渐转化为“对题”,所以整理错题真的至关重要! 不过,不是简单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就可以了,这样只会让本子越写越厚,最后成为一种负担。 那具体需要如何准备呢? ①首先给每个科目准备一个错题本,最好购买专门的活页错题本(活页的用起来更方便,容易删减) ②结合学霸的错题本方法,有个口诀分享给大家: “三记两不记,常看常练习” 三记 01 记考点和题型,同一考点需要集中,例如有几道题就是考数学排列组合的,那么可以归在一起,这样再次查看时就一目了然。有很多题型是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出题人设计的时候就是检验学生是否会混淆知识点,设计了一些巧妙的“陷阱”。出错率很高,但是考基础知识点的题型一定要记下来。 02 记错误原因,这个非常重要,究竟是自己疏忽大意,还是某个知识点忘记了,还是被题目或者答案所干扰,不同错误类型对应不同解决办法,一般疏忽大意的题型多看几次,就可以避免出错。 03 记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是单纯抄答案,如果只是把答案抄上去,错题本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把老师讲的答案理解透彻,再形成自己思路的过程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没弄懂答案,那就不要先把答案抄上去,可以写下你的困难点,然后再单独思考或者向老师讨教。 两不记 01 不记超出自己能力的题目 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些错题放进去只会增加心理压力,比如压轴题,通常一个题目包含很多知识点,也有很多解题步骤,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来的。 02 不记明显的偏题和怪题 有些题型跟课本知识内容不是特别相关,题型也不是特别典型,那就没必要记录。 常看 有些学生总想着抽一天时间来整理错题本,结果发现根本没有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好不容易碰到有时间又有心情,准备来抄一抄,这时才发现错题已经堆积太多,完全不愿意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所以错题本绝对不能放在犄角旮旯,应该是每天都要记录,每天都要看看,温故而知新,利用碎片化时间,都能看不少题目呢! 常练习 一周后再将错题做1-2遍,如果都做正确了,就可以将这个错题从错题本上移除,保持这个习惯,到最后错题本会越来越薄,你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当然题目是做不完的,通过知识的举一反三,可以让你在不同题型里面自由穿梭。 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用好错题本, 顺利渡过学习高原期, 行则将至,只争朝夕! |
|
来自: 张福涛lu70kpm9 >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