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肉生痰”有关的两则医话

 孙郎中 2023-11-03 发布于山西
【一】民间有俗道: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作为一个中医传播人,我的观点是:要想健康,就要多吃萝卜白菜,而尽量少吃鱼和肉,以免生火生痰。尤其在秋冬季,正好是萝卜和白菜当令之时,当令的蔬菜往往是最易得,且最便宜的。此时多吃萝卜白菜,即能得天地秋金敛降之气,有助于人体跟上天地气机变化的节奏。有人会说,鱼和肉有营养,富含蛋白质,不吃会营养不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鱼与肉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虽然能以形补形,但亦会生火生痰,若脾胃运化功能不足,不容易造成痰、火积滞,化为病理因素。鱼肉如带鱼、鲢鱼、鳝鱼等都属于温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蓄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生火”。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等,都属于肥甘厚腻,能碍滞脾运,不利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康复;且助湿生痰,抑遏阳气宣通。当然,“肉生痰”并不是说吃肉过多就容易咳嗽生痰,而是说过多食用肉类食物后,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然而事实上,在三四十年前,人们整个冬天都吃萝卜白菜,几乎没有鱼和肉,但那时极少有人生病,更没有今时所流行的多种慢性疾病,每个人都很有精气神。总之,咱们中国人的肚子天生就不是消化大鱼大肉的肚子。如今很多人都忘记了咱们的祖先是怎么活过来的。外国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就是两根棍儿,原就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再看今天的人们,用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天天去消化什么牛排啦、鸡腿啦、汉堡啦....结果不是糖尿病就是血压高。我观察到,很多四、五十多岁的人,他们小时候常忍受饥饿,改革开放后吃饱了吃好了,有些条件好的还会挑着花样大吃大喝,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但结果却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而且还呈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也是,你不听老人言,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些肥腻多脂的牛排、鸡腿、海鲜、肥肠等,不得慢性代谢性疾病才怪呢!
【二】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嗜吃肉食的病人,他已经属于超级肥胖了,已经确诊为痛风了,已经有些轻微半身不遂了,但仍然要天天吃肉,且一天吃三顿肉,无肉不欢,而且最喜欢吃肥腻的猪肉。自述他若哪天少吃一顿肉都感觉周身酸软无力。其实,他根本不懂得:肉食固然美味,但若过食,则耗损脾阳,增湿增痰,导致正气渐虚,百病因此而滋生。中医里有个观点,即“阴静阳燥”。老祖宗们把可以吃的自然界动物性食物,分为不同的寒热性质。动得很厉害、跑得比较快的动物,有阳热之性。比如羊肉、鸡肉、狗肉、兔肉、鹿肉、牛肉等,都是地上跑的,肉质属于热性。而且跑得越快的,热性就越大。比如鹿肉比狗肉热,狗肉比羊肉热,羊肉比牛肉热……而老是趴着不动的,其肉质就属于偏凉的那一类,比如猪、老鳖等,比较懒惰喜欢趴着不动,故属于凉性。按照中医的凉热理论,凉性食物吃多了会伤脾胃,而脾虚生痰,会导致脾胃痰湿。而“肉生痰”中的“肉”,主要指猪肉!我们最常食用的猪肉,古籍中也有关于其易致痰湿的记载,如《药性歌括四百味》中提到:“猪肉味甘,量食补虚。动风痰物,多食虚肥。”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则认为猪肉:“多食助湿热,酿痰饮……”。由于猪肉有助湿、生痰的特点,“痰随气行,无处不到”,痰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我们全身上下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可能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才有了“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等说法。所以建议大病初愈、感冒患者,或痰湿体质人群最好不要多吃肉,而适合多吃萝卜、土豆、山药、五谷等有健脾作用的素食。总之,为了能健康有质量的活着,就“管住嘴迈开腿”,多素少肉,多动少坐,这是一种自律,也是身体健康的前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