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志驼足走苍生——王文静先生及书画作品集出版述评 || 作者 苏震亚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11-04 发布于上海

马志驼足走苍生——王文静先生及书画作品集出版述评

作者    ‖   苏震亚

我是在地道的恭敬不如从命的前提下,答应为85岁高龄的王文静先生半世苍生的心力之作——《王文静书画集》,高言低语地说些丹青人生的话的。如果再厚颜一些,不考虑行内行外、不怕书画方家见笑时,亦可以叫做序文了。

祖上有牵扯、个人有来往、爱好有所同、命运相似过的缘故吧,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却一经答应写了,想法会变得如此纷乱而复杂,忧郁又悲凉……难道世事六合之间.,社会人生真谛,真的有种说不明道不自的神秘性?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吗?那么,我就只好天上人间,往昔古今,四海神游,八方浪迹,又狂言私语地海侃好了。


我与王文静先生都是甘肃会宁县东乡的老君坡人。但家室相距是在公社所在地的东西两边。要说不是前世里修有的缘分,单是凭了一个公社的地域乡亲关系,恐怕到现在还是两眼墨黑或形同路人了。

但我们相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老君坡人民公社的老君街头。都在故乡门前下,却是天涯沦落人。但此时,他的处境物极必反地开始有些显好了。那些年,公社也搞所谓新农村规划,他是被相关人发现后推荐给公社新农村规划组的绘画人才并被认定接纳了的有本事有才能的人。套上现在惯用的一句比较取笑的大实话就是:就从那时起,他王文静也能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了”。

可不是么,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欲望,要是每天能吃饱肚子,那就是高标准好日子了。可此时的他,不但能吃饱,还能吃上白面饭了!难道这还不够见好吗?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我当时在公社机关当水保员的初中要好同学,此时作为他的最低领导人刘琦说给我听的。.有人还说了他曾经当年,一腔热血为国酬,毅然搁下学业画笔,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气象。

然而,他画画画得好,字也写得好,这是社会公认了的。非但如此,那天挂在同学刘琦家墙上的内容为毛泽东当年公开发表不久的词作《念奴娇·重上井冈山》四条屏,不日就到我蜗居的屋壁之上了。但他画给刘琦的一幅有几匹膘马在河边吃草、饮水、嬉闹,今天想来属于明清宫廷画风格的国画作品我硬是没有得来,但那次不知通过谁的嘴,我可是在短暂的交流中记下了一句“工笔重彩,是祖国的传统画法”的行话。并说,这行话就是画家的王文静说的。还说:“工笔淡彩,也是祖国的传统画法”,如此种种,那年的王文静之于我内心,是很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连同他画的那几匹马。

有一天,我们在公社大门口不期相遇并小叙时,短时间内,他就问及了我们祖上“三进士”中十爷苏绍泉与我的关系。言辞间,有种崇敬之情,有点探问祖上懿德的意味······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孰不知,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常人之间是不会也不敢随便问古叹息,于今质疑的。他却少有防备地问了,且有一丝相见如古的感觉。真是朦朦胧胧,亦真亦幻,政治环境把人搞得时时心有余悸,处处防备有加了啊!也似“假亦真时真亦假”地有了些许莫明其妙的共振心声。

第二年,我受时任老君中学校长、恩师李克忠和公社秘书柴树恒的器重,推荐前往县城北部红堡子“五·七”红专学校高师班进修理化。年底回来后,在由大队村学到公社所在地中学执教高中理化课程的两年多时间内,王文静先生到过一次我办公住宿的房间。其时,他用绘图白报纸写给刘琦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的行草四条屏书作,就挂在我办公、住宿并用房间进门对面的后壁上。鲜亮潇洒彼时,引人寻味至今。依稀,依我要求他还答应书写毛泽东别一首词《鸟儿问答》的,且不知为什么再没有了下文。总该不是那首词中有过“不须放屁”的屁字,不雅的缘故吧!反正今春的我,是记不得当时的具体实情了。

记忆中,当时的他虽然经过了丢弃工作回乡劳动的洗礼,从河北城里到贫困干旱的会宁老君柳岔老家多年,穿衣戴帽都比较懒散破旧,但与人谈吐交流,总还是流露着读书人本有的文雅气,和智者的幽默诙谐。

王文静是个穿着破衣烂衫的知识分子。

当时,我的内心就这么认定了他。

公元1978年年底,是我青年人生中产生过豪气的一年。这年,我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国家正式教师了。年底在县城等分配期间,意外地在会宁城里遇见了王文静。本应去河北琢鹿县文化馆的,鉴于时过多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加上眷顾故土的缘故,便就近在当地上了班,具体在县秦剧团搞美工画布景出海报什么的。自是有些精神爽气的。那晚,他没有给我一张戏票,而是把我引领到了后台,见识了一番专业剧团妆台的布景,好多演员的本来面目,如大陕、小陕、王小红、毛亚玲、苏文霞、曹素梅等,老乡之老乡的名演田宗义、王蕊兰夫妇等演艺出众人物。也算得是对早期相识的我的一种待遇了。

尽管如此,当时的我们,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比较全面的认识、认知,是在以后我的社会交往面有所扩大之后。但不管怎么说,当时,我心目中的王文静先生是位难得而又令人敬慕的知识分子年龄长辈。单是一副常戴的眼镜,似乎深含了许多优雅与深沉。


上世纪1984年9月,我因患病得福,离开为之劳作整整10年的教师职业,来到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文字工作。此时王文静先生已在县文化馆从事美术书法工作数年。由于县委和文化馆只有一墙之隔,更由于几年前的相识,我们便在茶余饭后,甚至在宣传文化工作衔接上,都开始了大面积的接触。

王文静原名王国玺,1928年11月7日出生。属会宁县老君柳家岔大户王氏家族人。解放前读罢国民翟所小学后,进城先读会宁简易师范、又读会宁中学,再读兰州师范美术科。据悉,那年他前往兰州赶考师范美术科是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的。关于他当初的本真爱好,后来又成为谋生入世的工作,志向选择与志趣落到实处的事业美术书法,当初只扎扎实实学了一年有半的时间,既是打下基础的黄金时间记录,又是限制了他更大发展的美中不足。解放前夕那几年,由于受五四新文化思想感染及其浸润,大名依然是王国玺的王文静先生,要求进步强烈,思想活跃上进,是一名常怀热血心志,有一定思想觉悟的进步青年学生。所以赶新中国1950年国家抗美援朝征志愿军时,他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以保家卫国为前提,成为了一名高级军事学校的干部学员。

命运的安排吧,一次一字之差的耽误,产生将原本是王国玺的大美名字,改为文文静静的王文静的想法因事而生,但落到实处却是五年之后。缘起是他在兰州师范美术科入伍,事因是几天时间以后,在古都西安城里接受部队兵种分配张榜公布时,他从头至尾看了好多遍,只有王国奎,不见王国玺。下午,他找到负责处几度核对,首长才知,根本没有的王国奎这人却榜上有名,而王国玺就站在面前却榜上无名。如此也就证实了是书写笔误王国玺无疑。而王国奎的王国玺这时已被分为炮兵学校。不日,便跟着部队到了北京通县,住在日本人投降时丢弃的一家兵工厂待令一月。出人意料的是,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命令,让他进北京城就读解放军高级后勤学校。开课不久,高级后勤学校与天水高级步兵学校合并成解放军后勤学院,属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如此,他自然更加高兴,但也产生了改名的想法,并曾提出过,因档案分散,未被批准。5年后,他要转业地方了,办理手续时有望无望地给政治部主任提出后,就轻而易举地改过来了。

有段插曲十分有意思,也许这就是新的命运安排与开始吧。作为军事学院干部学员,王国玺开始学的专业是会计学,显然是要培养机关财务干部的,而且已经学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可宣传部搞宣传没人会画墙报、没人能写出像样的毛笔字什么的,结果有人查了档案,发现王国玺是从师范美术科参的军,叫来对照示范,不仅会画,而且画得相当不错,于是便成为了绘画人才,立马调到了宣传部工作。如此,他便接续上了早年就有的绘画初衷,从一名本可以默默然在数字计算中成为高级会计师的军人,转瞬间成为了天天抛头露面人众场合,时不时提笔书写绘画的宣传干部。这倒是合乎他王国玺当年的爱好,和此时仍然善于言说、好动的个性,也对发展他的书画专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那时,王文静的王国玺实在太喜欢美术绘画了,在部队搞宣传绘画书写还不够过瘾,还想去大学美术系科班一回。这大概是在后勤学院第五年的那年,他毅然决然地提出去考中央美术学院,结果首长说,可以去考,但前提是必须转业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你一经报考大学,考上考不上都得离开部队。而热血豪情,志向绘画的王国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结果此次高考时马失前蹄,他心目中的中央美术学院未被录取,转业却成为了定局。

1955年10月,高考未准的王国玺离开了属于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的后勤学院,先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接着第二次分配时到了全区最富庶的琢鹿县,并具体到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这时的他,当然已名正言顺地成为王文静而不叫王国玺了。就是说,临转业前,首长同意了他的要求,从即将转为地方的档案上、履历表中,一一改过王国玺而成王文静了。从此,在结束了军旅生涯丢弃了至宝王国玺大名,成为了文弱书生名王文静。有些滑稽的是,改名后的他,时不过久,命运真的走上了下坡路,几十年一直在山重水复中彳亍,就是迟迟看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光景。


王文静先生在河北琢鹿县文化馆工作不久,发现这个馆的工作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包括馆长在内只有三位是初中生,其余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而他王文静是唯一的响当当的中专生。别的不说,单是他在部队后勤学院十分熟练而当时各地兴起的跳舞风,就让年轻标致的他出尽风头,况且他还是聆听过孙定国、肖华等全国著名学者教过哲学理论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知识分子。于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馆长只能当五个相关单位的支部书记,但理论小组组长及其教员,便非我莫属地成为他王文静了。开始也挺好的,他热情他能讲会说还不止,八一建军节期间的巨幅海陆空军人宣传画,一下子震惊了不小的琢鹿县城。霎时间,王文静在各机关干部职工中是个不小的人物。很好,全河北省搞一个大型经济展览,他作为设计、装潢、美化人员之一,被抽去搞了三个多月时间。由于积极肯干,工作能力强,得到好评,所以回到单位不久被评为全地区先进工作者,1957年春季,还光荣地出席了在张家口召开的全地区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大会。那时,他王文静先生好不风光好不扬眉吐气!于是,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的心海里荡起了积极要求入党,力求进步的同心圆涟漪。

后来,他在回忆总结时很有感触地说:要是当初学会计不出后勤学院就不会发生文化知识、哲学理论逞能的一切。因为,那后勤学院的人,个个水平都比他自己的高,不会有我说话显露的机会,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是个人物而骄傲,而导致别人的嫉妒与陷害。

多么深刻而实际的反省性认识啊!社会的,个人的,主观的,客观的,都在他的分析分配的成分之列。

人,如果达到了这种对待主客观世界、主客体是非的境界,还愁不能解脱吗?!

所以,王文静先生在85岁高龄年,结集出版他为之付出了几乎人生全部精气神的书画作品集,是很有些风云际会中的诗情画意在里头的。

骏马的志向,骆驼的足迹,坎坷彳亍的人生经历。


在我的视野目力中,王文静心怀骏马志向久矣,却因风雨岁月道路泥泞的缘故,一直似耐力耐旱、足力舒缓的骆驼形神,艰难而执着地行走了半世苍生。

说他心怀马的志向是颇有根据的。你看他选自上世纪至新世纪壬辰年近半个世纪的百余幅作品,关于马的篇幅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纵观他所有马的画作,不难可以发现,上世纪60年代初王文静先生就开始了有关马的神姿表象,和可以壮怀激烈人格品性的画韵华章。收在集子中的四条屏临摹画《八骏图》,即是他早年“相马”的例证。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同学刘琦处读到的那幅依然于脑际的画马之作,当然也是生肖龙属的王文静先生马行千里的早期蹄印了。但这似乎还仅仅是表象,更为本真的是,自幼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启蒙儿童读物的王文静先生,秉承着历史文化人应当具备的懿德风姿,一直锤炼自己:绿野笔耕,砚田临池,工笔勾勒,重彩描绘,意蕴渲染,翰墨挥毫,生活皴染,丹青人生……即便在生活最低谷的锻炼期间,也没有忘弃对书画笔墨语言的积累与锤炼,从而练就了能作诗、能书写、能绘画,懂理论有实践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有传统文化学养根基的画家。

就说画马,大主题的人性化情节的,历史与现实情节意向的,都深怀爱国主义和人性永恒的文化内涵,一种追求先进文化发展脉络的心迹或划痕,清晰可见。其动画神态与写意作为,是显而易见的文人雅士系列才会有的。有关马的历史典故画作,是我所认识的画家中绝无仅有的。如果说画集中,第一版块的红军会宁会师主题的十多幅均有战马显现的神姿画,是先生对发生在故土家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关注下的一个比较扎实的艺术性政治回眸或总结的话(背景的厚实壮阔与史诗真情,比画作本身还具有回味头),而富有历史韵味的写意马画作,无疑代表了他近乎半个世纪画马的志向真情和创意水平。

你读他的历史名诗写意画《白马篇》,爱国才人曹植的经典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会因时在八旬老人画笔下而升华无限;你读他《风驰电掣》的孤马,就会想到无伴奔前程的刻意、希望和执着与急迫的追求。所以,他的那匹马便是颇通人性的了。你再读《比肩奔驰》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伴古柏下》的欢娱、情爱、珍惜与壮心不已,那马通人性、马有人情的韵味可谓十足矣。画幅句章中,渗透出一种淡而有味的思想情怀。那么,你再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下笔千言,依马可待》《胡马》《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大唐雄风》《信马由疆》,特别是《九方皋相马》和一批有历史典故的古人诗意画,你就会读出王文静先生画马的整体思想水平来:骏马是民族力量的象征,骏马是民族脊梁;骏马在九方皋伯乐心怀目力下,才会英雄有用武之地,才会《春风得意》,才会形成《万马奔腾》《风起云涌》的壮美气势。譬如社会的文化教育发展、经济建设腾飞、政治民主生活推进等等、等等,似乎都在马的各种神姿情韵中得到不同情思的表达与展示。

在王文静先生所画马的篇章中,不可以不说《横刀立马》这幅颇富红色意味的画。显然,解放军出身的王文静对彭大将军是有感情的.因此,在红军会宁会师系列画中,别出心裁地插了毛泽东诗意画《彭大将军》。这本是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宁会师以后好长时间,著名的山城堡战役胜利之后,毛泽东即兴给同乡的老战友指挥有方,重创敌方后的肯定性赞美诗,在有思想的画家王文静笔墨之下,就显得别有情韵了。读画吟诗,无论你从何种角度切人,似乎意味就在其中了: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今天重读,已是历史写意画的范畴。只是要比《雪拥蓝关马不前》《古道西风瘦马》《故国东望路漫漫》等好多的唐人诗意画近得多、清晰得多,意味理解也深刻了许多。

居室追驷马,往事越千载。一日不无马,众马万里随。王文静先生与生俱来的马志感情,表现在文字心声里,他写了不少有关马的诗章,这里择其七旬过后所吟的词《思帝乡·咏马》,以说明我对先生是传统文人画家定位的认可或证明。

霜晨月,
丹枫映嫦娥。
地上谁家骏马,
亲情热。
横空乱云飞渡,
西风烈。
显龙马精神,
坚如铁。

可见,骏马及其品格在先生精神境界的向往与高度。

仔细审度,在王文静先生的画马历程中,有段插叙是很能说明先生个性情态、生活起伏的。那就是几副骆驼画的活灵活现。先生的骆驼图原本画得不错,但在他长期的马志意趣中出现,无疑是间歇的点缀或主题间断的插图了。却正好说明他曾经的驼足行为历程,和实际上的半世苍生的形态履历。这就是说,王文静先生即便是不折不扣的马志千里、老骥伏枥,笔走云龙,龙马精神,其思想精神境界的层面,都是在生活中的骆驼行为足迹中完成的。这在他入世后的社会生活人生经历里表达得惟妙惟肖,潜藏得十分细节细腻。倘若展示在丹青人生,画家生活的全部历程中,这一段骆驼图的行迹,便表达得淋漓尽致。故尔被我认定为“马志驼足”了。先生只有三幅骆驼图的画章,一首自做诗的意味,背景是传统文人的气势,神态是自我内心的写真。切入的客体,此时当然是主客体心印灵犀的骆驼了。而反映他心灵世界的自作诗为:

戈壁飞沙无日休,瀚海悠悠乐行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畏劳苦度春秋。

这与文如其人的道理是绝对一致的。


中国的传统画家是诗书画印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其中文学母体休养的厚实与高度尤其重要。这在文革期间及其以后生长的画家都程度不同地有些亏缺性硬伤。好在画家们、社会人都已有了明确认识。尤其画家们的认识理解是最到位深刻的群体。所以都在做自我完善的补充修炼工作。作为耄耋之年的王文静先生,出于早期的文化修养较好,和自身严格要求的原因,补充一直未能间断,即便今年春夏的整理出版这本集子间,依然如故。当然,对于先生而言,他的补充与完善是在尽可能高度的要求下,因为他毕竟少儿时期是好好读过书的那代知识分子,童子功是明摆着的。所以当我理所当然地把先生定位在真正意义上的画家行列进行着一系列的审度品评时,发现先生不失为一位马行千里,龙腾气象的画家。

一是先生艺术视野宽阔。就其画作而言 ,写意、版画均有尊作,人物山水多有涉猎,贵在都是创作。能够独立创作是王文静先生在我心目中有着可贵位置的主要条件。这似乎有些悖论因素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我见惯了好多画家面孔一致的社会事实现象。王文静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恢复工作开始,就没有了这种初级阶段的痕迹。是在自己思考下的领域里创作。《野牧群马图》是,《卧马》也是,《马放江边》更是。这些神态各异,表达心志的马,在配诗意境里,是先生画马水平的真情表达。《马放江边》诗曰:

青山烟雨中,瑞气满乾砷。
春暖花开时,江水逐轻风。

说到创作,鞍马、写意马之外的人物画《乡村迪斯科》更是。那生活环境,人物神态,是画家独到审美视角和笔墨语言的技巧表达,与综合功力的展现。记得那是上世纪1985年一次他下乡到老君后川村的生活所遇,回来创作初稿就让我看过,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他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成为一副至今不失新意的好作品。可见先生的创作态度是多么严谨。

二是剪纸也好,版画也好,贯穿着真正神韵的依然是马的造型、马的神姿、马的气象!那完成于1986年的四副版画《南关市场》《送公粮》《夜忙育新生》《双奔马》,都是先生让不同环境下的马,显示风采韵律的好作品,尤其那幅《双奔马》,是至今我见到版画为马的精品无疑。

三是童子功作品的再现,昭示了先生早年从画,从基础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扎实功底。如人物素描、山水动植物写生等。尽管先生曾不止一次对我说:“我仅是一年半的美术专科学习,应该说是在掌握了透视学的基础上学会了写生,仅此而已。客观地讲,是接受了一次启蒙教育。”但就我对先生画作的析读和对熙来攘往不少画家们的接触了解,先生于我心中还是不乏科班出身本领的实力派书画家。那副诞生于1956年河北琢鹿的“琢鹿风情”《种谷子》木刻。既可让我们洞穿时空,透视到先生早年画马的心迹,又可知其先生当年就有的扎实的整体美术功底。而他至今敏捷的创作思维意识及其追求向上、向善的先进文化理念,显得年轻不老,永生长青,依然有常人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尽管他已是耄耋老人了。这恐怕就是我们经常所言的能够永葆艺术青春的实例人物之一吧!


现在该说说先生的书法了。

在《王文静书画集》7个版块中,书法作品分三部分插排于整个集子当中。显然,这是为了版面的活泛与新颖,讲究了形式美的结果。对整个集子,既是点缀,又是烘托。当然,我们又不可否认整个书作具备的展示性。

所谓展示性,当然缘自书作本身的艺术水准了。

可能与上世纪70年代首次看好先生的行草书作有关,后来的80年代中期开始诗书往来,间歇不止,藕断丝连至今,王文静的书作在我心目中一直有相当高的位置。

先生早年写毛笔字的功底较深。后来在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听一批高人的说教一与鉴赏,使他的审美水准提高。再后他的书路较宽,如篆、隶、楷、行草书,都曾涉猎,尽管有些是属于补课形式的补缀,但补比不补要好要高明。这样就促成了先生草书上的较高造诣。先生的童子功是正楷,后来的隶书也达到艺术水准,篆书的功力较之于其它似乎差了些,但作为书家,这一点王文静先生也未虚步,只是脚印不深不生动罢了。所以先生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书作很能吸引我的眼球,也听到过不少行家的好评。至于现在,先生尽管年近九旬了,依然读写不止,所以他的书作还显得丰润有力,有种宝刀不老的势头。特点是:与画画一样,先生的书法一直是在汲取众家所长的前进路上进步,因从不囿于任何大家的案臼而宣示着自身笔意的特长与魅力。本次结集出版的几十幅书作,隶书少行草多,但都是先生多年来求索积累的上乘之作,基本代表了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准。当然,先生修炼最深的还是草书。草书水准到底如何,我个半外行只能以真实感受表白:王文静先生的草书作品,无论摆在哪里,我不看署名即可读出他是王文静挥就的王氏于右任体无疑。

说到王文静先生的书法,我倒是很佩服他的见解,即学习书法应当走好的路子。先生认为:学中国书法应遵循汉字的发展演变而循序渐进。想成为真正的大家,应先学篆书,接着学隶属,其次才学正楷。今人以先学正楷的路子其实是捷径,而捷径是没有大出息的。这是个新鲜而陈旧的话题,我全然接受了。·······。

中国历来讲求书画同源,所以古之大家皆能书擅画。然而共和国文革前后以来的从艺者,遭破四旧革文化之命的缘故,好多是跛足行走的。欣慰的是,王文静先生与我相识的当初。即是出众的能画善写的书画家。这些年一直的修炼,又一直的随时代发展进步而提升,使他成为了有一定地位的书画家风貌。早年在京华有机会接触和接受一些书画家的指导,如军委政治部的画家彭彬和孙翰春等等,而且客观上京城多处常年有国内外的书画展览,在视角记忆中,不断受到熏陶和印象积累,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形象思维得到了锤炼。即便转业河北琢鹿文化馆,也是常有大家指导的现实与背景,先生的书画水平应当发展得更高一些才是。50年代的一次以他为主的布展,就迎接过赫赫有名的郭沫若的眼球,并和他及其工作人员握手问好。

其实,这已是先生的天生天性,当年基础,后来追赶,学养荟萃,耐力坚持的美好酬劳了。有美中不足的遗憾是必然的。先生依然是一个不失传统书画家基本素质及书画水平的书画家。

善于学习的王文静先生,很欣赏齐自石当年的一首诗而多次书之。本集中他是以隶书条幅收人的书写笔意流畅,笔力老气,结体和谐稳重,书写有独创,我很喜欢看重的。但我更看重这一首诗的诗意表达与先生经历结合下的文学形象的诞生:

穷到无边犹自豪,清闲还比做官高。
归来尚有黄花在,幸喜生平未折腰。

王文静先生秉持不折腰的品格,一生走得艰难坎坷。但归来时的黄花人间真情在,在时让他活过来了,也接续了书画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如今在清闲中回想,令他高兴自豪的,还真是挺着身子走过来的半世苍生呢!用马的旷达遥远志向,骆驼的足力与耐旱的脖子。

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葆不老的艺术青春!为人间多留书画精品。

是为序!

壬辰年初春至孟秋于白银会宁旅次



苏震亚:甘肃会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写诗出道,涉猎各种文体,已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以诗歌为主的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著有诗集《望远方》等三部,报告文学《透明的窗口》等三部,文艺评论集《文论高界》、散文集《高山仰止》待出版。作品曾获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征文一、二等奖。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