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不是人生刚需

 王传言 2023-11-05 发布于江苏

有些事情,一旦看透了,也就释然了,不仅神清气爽,甚至还成了一股清流。比如,一个人是不是非要结婚生子?不结婚不生子行不行?

有一位山西的朱先生就想清楚了——他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位女孩,相处8/9个月后准备结婚,也已经接受了符合当地行情的18万8的彩礼,俗称“大包”,其中包含了婚纱照、三金等杂项。他自己有16万8,另举债2万,勉强凑齐了。

可婚期临近女友又坐地起价,暗示他说闺蜜都另外给了3万的三金钱,两人吵了一架后不再联系,这段感情就此告掰。

朱先生把借来的钱还给了朋友,自己则辞职旅行修复心情。5个月的时间,走了40多个城市,才只花了3万,虽是穷游,也乐在其中,如今人在拉萨,心情不错,面对网上的毁誉已经看淡,据说下一步准备周游世界。

你们觉得如何?反正我觉得好极了。怎么说呢,与其困在婚姻里,不如自己潇洒走一回。与其心里不是滋味,不如彻底放弃。这个世界,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再强求也毫无意义。

从人类诞生以来,婚姻的时间并不长久,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时间更短。从原始社会的群婚杂居到一夫一妻,婚姻说到底还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有着两种不同的想法,心情也必然是不同的。

最好的婚姻应该是情感的堡垒,在这座堡垒中,两个人能够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努力。否则,婚姻就失效了。婚姻为何就是爱情的坟墓,不过就是从浪漫到现实的转变,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人们开始沉浸在琐事中不能自拔。

那么,呵护情感的形式只有婚姻一种模式吗?不见的非如此。法国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的婚姻模式是开放型的,如此高度或许不是凡人能够理解的,但也指出了一个方向,开放型到怎样的程度,可以自己把握。

写出《情人》《广岛之恋》的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维护情感的形式。多是那种第三者的形式,没有一个婚姻的形式在约束。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说到底,是否选择婚姻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任何人都是局外人,所有意见仅供参考,而不能起到决定作用。更不能天天去逼迫自己的孩子,好像不结婚,天都要塌下来了一样。

任何代替别人选择的选择都是强人所难的,都是强加在别人头上的枷锁。这个别人也包括着你自己的孩子。依我看,他们要怎么选择就怎么选择,只要不违法,就值得尊重。

他们要选择婚姻模式可以,选择不生孩子可以,选择单身更可以。只要自己觉得好,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就完全可以。毕竟,人生这条路,不过几十年,活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的。

防止失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