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行文脉络)关于“信息茧房”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1-05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在商业逻辑和算法系统的加持下,各类App的信息供给“投其所好”愈加单一同质,不少人担忧,如此下去受众将不知不觉受困于“信息茧房”。
所谓“信息茧房”,形容的是信息传播中受众只关注喜欢的内容,陷入相似信息的“回音室”,久而久之如同蚕一般作茧自缚。虽然学界对“信息茧房”的概念和危害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资讯获取“越私人订制越封闭狭隘”的现象确实相当普遍。置身海量信息时代,大多数人已习惯从App中接收推送、获取信息,但长期沉溺于单一信道中“看我想看,听我想听”,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认证中强化固有喜好和偏见,不只再难接受异质信息与观点,甚至会加速群体极化、蚕食社会共识。互联网的意义本在促进信息互联、开放、多元、共享,如果陷入狭隘、单一、破碎、低质,显然是背道而驰。
每个人对信息各有其偏好,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为吸引眼球、增强黏性,大量资讯平台的所谓“智能”,已沦为“迎合”“取悦”。“越来越懂你”的背后,是“流量为王”“逐利为上”的商业逻辑、资本逻辑。平台收割“韭菜”,却使用户“营养失调”,舆论空间一地鸡毛,这显然不是信息传播的应有之态。
因沉溺新技术而来的封闭狭隘,并非第一次出现。电视兴起之初,本被寄望呈现丰富多样的世界,然而大批“沙发土豆”却可能全然漠视窗外的景色。社交网络遍布,沟通随时随处可及,却造就了无数“最熟悉的陌生人”。方寸之间的小小屏幕,“0”“1”构筑的数字平台,难以囊括这个复杂多样又鲜活生动的大千世界。网络固然神奇,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异化为只通过屏幕与世界互联,各类App固然便捷,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能全都根植于中。互联网大潮越是滚滚向前,越是关注科技伦理,越是有意识打破壁垒、广泛涉猎,才能拥抱更为广阔、理性的天地。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人将网络比喻成看世界的窗口和望远镜,而透过网络看世界,也得讲究“怎么看”。究竞是由我们主宰技术、享受感官的延伸,还是在日渐智能的产品中闭塞视听、作茧自缚,值得思考。
(摘编自胡宇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
材料二:
网络信息多样、开放、共享,而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计算方法简单,定向推送粗暴,让读者尤其是鉴别力、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越“好”越“偏”。原本能够提供多样化精神食粮的手机App,却让人有一种“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惊喜与尴尬,在不知不觉中受困于“信息茧房”。
据专家介绍,用户爱看什么,就把什么送足喂饱,让人停留在舒适圈,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实则信息非常单一,无法拓展知识面,这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信息茧房”。如此,孩子深陷其中就很难丰富知识结构,尤其一些平台的定向推送存在“泛娱乐化信息多,低俗内容多,未经核实内容多”的“三多”现象,更有可能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防范青少年受困于“信息茧房”,一方面应加强对技术的监管,如,完善现有防沉迷系统功能,找到监管盲区,堵住技术漏洞;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内容的监管审核,网信部门当对App的算法推送进行更加精细化监管审核,如规定具体类别信息的推送占比等,以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及推送内容。
媒体调查显示,一些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管理问题,固然是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技术所致,但根源是业务导向遵从流量最大化的资本逻辑。对此,企业当少些不良逐利思维,须自觉守法行事,更应担负起社会道义,对不良内容加强甄别和监测,并形成有效自查机制。
应该认识到,新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渗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强,健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也唯有青少年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拥有辨别良莠不齐信息的能力,他们才能少受到网络伤害。
明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相关责任进行了明确。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督促孩子使用防沉迷系统,帮孩子提高甄别、屏蔽不良内容的能力,这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摘编自杨玉龙《别让青少年受困于“信息茧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商业逻辑和算法系统的共同作用下,App会不断推送受众关注的信息,受众易受困于“信息茧房”。
B.“信息茧房”让人们陷入狭隘、单一等状态,是因为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对正常偏好分化的放大。
C.“信息茧房”一味地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让人们浏览了很多信息,但是不能使人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D.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信息茧房”的危害,材料二则针对不特定人群探讨避免危害的一些有效举措。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通过互联网促进信息的互联、开放、多元、共享,我们需要坚决摒弃人工智能算法。
B.互联网大潮中,我们需要关注科技伦理,有意识地广泛涉猎,从而突破“信息茧房”的束缚。
C.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增强自控能力,才可能让互联网信息接受者主宰技术、享受感官延伸。
D.要想避免青少年受困于“信息茧房”,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形成合力。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情形不属于“信息茧房”的一项是(   )
A.短视频App推送的内容大多和机主玩的某款游戏相关,连续滑动几个视频全与该游戏相关。
B.有的用户看过突发事件类新闻,推送就充斥各种恶性事件内容,让人顿感“社会乱糟糟”。
C.某留守儿童沉迷于刷短视频,整天都待在家里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短视频,家人劝说也不听。
D.某同学在假期中依据学科教师和某教育APP的推荐阅读书目进行了课外阅读,并做了笔记。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怎样才能避免“信息茧房”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 A    2. A    
3. D 4.①文章开头列现象,指出“信息茧房”的定义和危害;②然后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③最后提出避免“信息茧房”的方法。    
5.①加强市场监管执法。②提高互联网企业守法自觉性。③提升青少年互联网媒介素养。④家长应承担第一监督人责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错,原文说“每个人对信息各有其偏好,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可见还有个人原因放大正常偏好分化,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是对其“进一步放大”,选项曲解文意。
C.“'信息茧房’一味地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错误,原文为“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为吸引眼球、增强黏性,大量资讯平台的所谓'智能’,已沦为'迎合’”,可知“一味地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的是人工算法,“让人们浏览了很多信息”错误,原文是“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不能使人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表述太绝对。
D.“不特定人群”错误,原文有“防范青少年受困于'信息茧房’”,应为“特定人群”青少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坚决摒弃”态度错误,文章观点是“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而不是要摒弃这种算法。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该学生是主动按照推荐阅读书目进行了课外阅读,并做了笔记,客观上便利了他的学习,拓展了他的视野,不属于文中说的困于“信息茧房”。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二段,“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所谓'信息茧房’,形容的是信息传播中受众只关注喜欢的内容,陷入相似信息的“回音室”,久而久之如同蚕一般作茧自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认证中强化固有喜好和偏见,不只再难接受异质信息与观点,甚至会加速群体极化、蚕食社会共识”,文章开头列现象,指出“信息茧房”的定义和危害;
第三段,“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
第四、五段,“网络固然神奇,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异化为只通过屏幕与世界互联,各类App固然便捷,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能全都根植于中。互联网大潮越是滚滚向前,越是关注科技伦理,越是有意识打破壁垒、广泛涉猎,才能拥抱更为广阔、理性的天地”“透过网络看世界,也得讲究'怎么看’……由我们主宰技术、享受感官的延伸”,提出避免“信息茧房”的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一方面应加强对技术的监管,如,完善现有防沉迷系统功能,找到监管盲区,堵住技术漏洞;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内容的监管审核,网信部门当对App的算法推送进行更加精细化监管审核,如规定具体类别信息的推送占比等,以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及推送内容”可概括出,加强市场监管执法。
结合“企业当少些不良逐利思维,须自觉守法行事,更应担负起社会道义,对不良内容加强甄别和监测,并形成有效自查机制”可概括出,提高互联网企业守法自觉性。
结合“新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渗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强,健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可概括出,提升青少年互联网媒介素养。
结合“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督促孩子使用防沉迷系统”可概括出,家长应承担第一监督人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