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精,气,血,津液之血

 中医知识圈 2023-11-05

原创 陈芳lara chenfang 

之前讲了中医藏象学说里的臓腑,今天来说中医藏象学说里精,气,血,津液的血。

为什么先讲血?之前有篇文章中医里的气详细写过。而精也是气,精还是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统称。精,津液后面都会化成血。“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气血者”--《妇人良方·调经门》;中医也特别重视气血。“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

一开始我们讲过,中医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宇宙天地万物里的最基本元素,一直在我们人体内运动,但看不见的细微物质。而这里的血,精,津液实际也是气的运动变化产物,还是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更是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在可能觉得不太好理解,后面学得更深入,或许就能理解了。

血,就是我们熟知的血液,在人体全身的静脉,动脉里一直流动的富有营养物质的红色液体。血,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运送了精气到达全身的各部位。

血,是以水谷精微和精髓这两样化生血液的物质做基石的,加上五脏六腑功能共同正常运转而形成的。“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 这句话是说明了血跟脏腑的关系。“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痈疽》这句话说明津液也能生化血液的。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这段讲明了血液的循环路径。当然也说明了水谷精气是进入血液循环的;心肺脉就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段里讲的四脏,分别是脾,心,肺,肝。

血的走向有两个方向:从心到脉到肺,再到皮毛。从皮毛以精的方式到脏腑里,再回到心,供心去调配。一方面,血要有推动的力量流到全身的各个毛细血管,另一方面,血在回心的过程中,肝和脾的作用要好,血才存留得住,适当而不外溢。

咱们血是给人提供营养的,人是否富有营养,一部分取决于于我们日常的饮食是否营养均衡。一部分取决于血的运行是否通畅周全。脾胃运化功能再好,但吃得不营养全面均衡,血里的营养就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吃得再好,但营养不能运送到全身,出现局部堆积。那胃等六腑的功能就要去调整了。如果血不够,或是血的运行失常,那我们人可能出现烦躁,恍惚,甚至昏迷等情况。

血的失常主要分为血虚,血瘀,血热。气血之间又有相互作用的不同失调表现:气滞血淤,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比气血两虚更严重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