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周遭人的对比之中,越发觉得,我往往是一个凭感觉/直觉决策的人。 在我的人生的绝大多数重要的抉择中,我往往会选择一种感觉去决策,而这些决策,通常都是我自己选择的。而实际上,在决策之前,我通常并没有了解到决策之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高中文理分科,在大家普遍的一种“学好理科,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古老谚语之中,我选择了理科; 大学选专业,在理科的所有选择中,我大致想了想,物理、化学都比较难,生物相对简单,那就选生物; 后来,在大学的时候,再一次觉得自己动手能力不佳;加之当时也在一家教育机构做志愿者,只是单纯地想,也许我可以学这个专业; 所以跨专业考研的决策前后不过几分钟,就在网上下单买书、决定考研; 再到后来找工作,很多人都会犹豫到底要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做辅导员多么辛苦,做小学老师多么辛苦等等。我似乎没有这一步的思考,我只觉得说,以我的求学经历和大学体验,可能考辅导员是最佳选择。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了备考辅导员的资料,以及最短的时间去考试,完成一系列的流程; 甚至是读博,我几乎没有和任何有过读博经验的人,了解读博的体验和感受,甚至我也不知道读博意味着什么。我只是懵懂地以为,博士毕业之后,我可以从事一种“不需坐班”的工作和享受一种“自我安排”的生活,然后决定读博。 每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决策,我几乎没有做任何的规划和想象。而面临博士的最后一年,很多人都在告诉我,该找工作,该了解一下招聘信息等等。我都不以为意,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告诉我,等写完论文,等到了那一步,再去做某一种选择。而在那之前,我依然不想了解一切。 而其实身边的人,包括我接触的一些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有时候他们做出某个选择的时候,他们都会频繁咨询你的体验和感受,甚至咨询更多的人。他们或许采取请吃饭的方式、或许采取送一些表达性礼物的的方式,来完成一系列决策之前的准备工作。 后来,我学习社会学,换句话说,社会学拓展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不同类型的人甚至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 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我对未来不确定的生活的漫长的焦虑和“我本该做一些正确决策”的正确方式的挣扎。 可最后,在漫长的自我和解之中,我依然还是选择了凭直觉决策的方式。 也有人问,如果你当时只是做着一份工作,也许现在已经买房、安定下来,你是否后悔读博的人生选择?我当时想了想,不后悔,我是说读博也成长了很多。但是,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即便我了解到了读博的各种糟糕的体验和无力感,我想我应该也会选择读博。其实当时还有一种直观的个体感受是,如果工作了,我的人生是不是就此安定下来了,我似乎很难想象这种人生再无可能性的生活。所以,一定要读博。其实,这是那时最真实的一种体验。 提到我接触社会学,我越来越觉得,社会学让我看到了真相,看到了本质。 有时候,反而会减少我对未知事物的抉择和体验。 但,那天我听到一个老师,说,「学术和生活还是需要分开」。醍醐灌顶。是啊,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知道真相而放弃了去追寻梦想的可能,因为自己的体验和那些社会学书籍中被访者的人生体验,当世界的无限可能徐徐展开的时候,个体的体验和他者的体验,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或许也可以这样想,我也希望自己在直觉决策的时候去做一些理性的思考。但是,我想,社会学可能辅助我去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我最终依然会凭借直觉,继续决策,继续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如果一切都可以被计算,被算计,被合成,被决策,这样的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岂不是我当初最不想过的生活? 换句话说,至少,在这个方面,我也和自己、和周遭人和解了。 我不再会羡慕别人因为有强大的后援团和后盾,而去做出一些看似合理且正确的选择;相反,我依然为着自己在过着如此不确定的选择和生活,而感受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一种力量。 因为后来我发现,正是这些决策不是我精心计划出来的,所以所有的生命体验都是隶属于我的真实的感受。所以,我喜欢且享受把他们诉诸于文字的喜悦,也享受将其整理成一系列的总结与经验,将真实的生活体验传递给每个人。也承蒙不弃、愿意阅读。 写下这段经历,也是因为看到身边一些人在做出抉择的时候的困难和各种权衡利弊的挣扎,希望这样一个无脑的人生选择和决策,可以为大家带去一些慰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