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小青龙汤方证

 花无缺3myj1j3d 2023-11-06 发布于江苏



[歌诀]


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

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

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提要]


①咳喘,痰液呈水样或黏液性,量较多,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咳喘是本方主治,但多是咳与喘并见,先咳后喘。有时咳喘剧烈,导致咳逆倚息不得卧。
痰与鼻涕的性状在本方证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其痰液、鼻涕等分泌物必须是量多清稀,呈黏液性的,或如水样。同时,舌苔白滑,黏液满布。为便于记忆,戏称为“青龙水”。因神话中的青龙善倒海翻江,兴风作浪。如果痰液黄黏难咯、舌苔干腻的咳喘,便不是小青龙汤证了。
②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咳喘时可有汗出。恶寒也是必见的症状,特别是背部怕冷,但发热、无汗却不定。有发热者,也有不发热者,甚有低体温者,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体温均较常温为低。无汗常见,在寒冷的冬季,出汗更少。但在“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情况下,有的患者可以见汗出,但不可能大汗淋漓。而且,虽然咳喘不休,但神志尚清,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精神萎靡等症。
③苔白滑。

小青龍湯 臨床運用

    小青龍湯出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症並治下篇及《金匱》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二。本方是為傷寒表實無汗,兼內有水氣而設,其症脈浮緊,頭痛、身痛、發無汗、惡寒之表邪未解,而兼心下有水氣故或渴或痢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均為水邪在裡為患,其病機由於素體有飲邪,外感風寒表實,故外寒內飲同病,小青龍湯即外解表寒內散水飲,表裡雙解之劑。
方藥:麻黄、桂枝、白芍、甘草、法夏、乾姜、細辛、五味子

方義:方中以麻黃桂枝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為主,乾姜細辛半夏溫化水飲,散寒降逆為輔,配以酸歙之白芍五味子,一散一開一歙,散中有收,既可制麻桂之耗散太過。又可防姜夏之溫燥傷陰,甘草調和諸藥安內攘外,合而為方,可解表散飲,止咳平喘之劑。臨床中凡屬表寒內飲無汗之範疇,而變症各異的症候,悉投以此方隨症加減治之。

舉案如下:
代某某男51成都光夭華食品廠
1980年4月22日,感冒後咳嗽氣喘10餘日,胃腕痞塞,雙侧胸痛,吐痰清稀,溲少。脈細弦長 苔白腻
辨症:外邪內飲,邪輕飲重之溢飲。
治宜:外解表寒內散飲邪,表邪輕去麻黄,喘者加杏仁,溲少加茯苓。
方藥:桂枝10g白芍10g法夏10g甘草10g炮姜6g五味子6g细辛3g 杏仁10g茯苓12g二付
1980年4月25日,咳嗽、氣喘、胸痛諸症悉癒,今日腰痛來診。

图片

     小青龍湯以麻黄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強解表通陽散寒之功;細辛、乾姜溫化寒飲,半夏降逆化飲,與乾姜相配,溫化中焦水寒之邪。上藥皆為辛溫又恐辛散耗陰動陽,故以五味子歙肺止咳;甘草和中護正,調和諸藥;芍藥酸歘護陰,與桂枝相伍,調和營衛,故使本方溫散寒飲而不傷正,以奏外散風寒,內除水飲之功。乾姜、细辛、五味子同用,正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意。仲景治寒飲,常將三藥同,取乾姜、細辛散水寒之邪;五味子飲肺氣之逆,一收一散,散中有收,正邪兼顧,止其咳喘恰到好處。五味子歙肺滋腎與麻黄相伍,具有宣散與收歙並舉之功。諸藥相合,在外專行開表以散寒,在內獨散心下之水氣,堪稱解表化飲之劑。

     現代用本方: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老年性肺氟腫,肺炎,百日咳等屬於外寒內飲者,都取得一定的療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