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口一路与青岛社院

 棉袄刘 2023-11-06 发布于山东

8月下旬,全市民主党派“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研讨班在青岛社院举办。青岛社院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金口一路2 号,其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青岛市政治学校,“文革”时期停办。1991年在青岛市委党校挂牌成立社会主义学院,1998年独立设置市社院,加后挂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和青岛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心牌子,是市委直属正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学习之余,徜徉在金口路上,你突然会发现,这里似乎与世隔绝。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古朴与安静。金口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据说,期初仅有金口二路一条,后来分为金口一、二、三等三条路,不过现在人们仍然习惯地把这三条路统称作金口路。三条路中,金口一路是最长的一条,青岛社院就在金口一路上。但三条路互有相通,排列并不规则,且均为单行道,驾车游览确需谨慎,我们来青岛社院的大巴车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单行,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还倒行了好几百米,才从狭窄的街道上退出来。

这个最有老青岛味道的老街,位于“小鱼山”附近,有七条石阶小道与临海的莱阳路相连,昔日居住的都是军政要员,巨贾富商,留下了建筑特色鲜明的洋楼,很多房子还保留着建造时的老虎窗,只是路边顺坡停靠的挂着青岛车牌的汽车告诉你,这里并没有与世隔绝。

在金口一路的最中段处,也是最高处,分出三个岔口,分别向西、南、东三个方向展开。向西的岔路连接着莱阳路,无论去青岛栈桥还是海军博物馆都要走这个方向。向南岔路拾级而下来到海边,就是鲁迅公园,再远一点是海底世界和第一海水浴场。早上的鲁迅公园里海风习习,风景如画,沿海的甬道上有许多人在晨读、晨练。向东穿过两侧的老式院落,直达小鱼山角下,连入鱼山路的中段。再沿着鱼山路转向北百十米处,又有一条坡度很陡的岔路向东廻转,盘上山顶。小鱼山公园内有着“天涯望断,碧海蓝天无穷处;岁月斯夫,红瓦绿树尽风光”而闻名的“览潮阁”,是人们登高俯瞰老城全景的妙处。登高而上,凭栏远眺,岛城菁华,尽收眼底。其上还有蒲松龄宇宙和八仙过海两幅大型的瓷砖壁画,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金口一路不长,只有四十几个院,但却是众很多名人的故居。9号住过55年授衔少将北海舰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学忠、10号住过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先生,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15号,是发起"重庆号起义"起义的邓兆祥将军(1905-1998)的旧居,中国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研究的奠基人方宗熙曾在16号住过,19号是京剧名伶吴素秋的旧居,20号住过开国少将潘焱(1916年-1999年),26号的孙科旧居,又住过开国少将邓龙翔(1913-1979),28号住过李静(1918-2011)少将和陈新华少将(1920--1984),36号是童国贵(1916-1994)将军、孔瑞云将军(1917-1992)、邓和山(1913-1990) 的旧居。

事实上,这些房子的最早主人却不像人们惯常所认为的那样,都是我国的名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条路上有大约一半的住户是俄国人,是俄国人在青岛的聚居地之一,所以这里还建有俄国人学校(金口一路21号)和当时青岛唯一的一座东正教堂(70年代拆掉)。当然,除了俄国人之外,3号是日本朝鲜银行的经理,31号是挪威驻青领事馆旧址,33号是万国疗养院。

4天的培训时间太短,利用早晚的休息时间也了解不了太多的东西。但金口一路却是给我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以至于两个月后的今天,还有余热来完成这篇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