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之六

 新用户7828mnJr 2023-11-06 发布于浙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图示村落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河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适宜村落的发展。

【答案】 1.B 2.A

读下图,回答3~4题。

3.左上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4.读右上图,某铁路线规划要连接A、B两点,有Ⅰ线、Ⅱ线和Ⅲ线三种方案。综合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是

A.Ⅰ         B.Ⅱ  

C.Ⅲ         D.Ⅱ和Ⅲ

【解析】第3题,鞍部地势相对较低,施工的工程量小,造价低。第4题,图中Ⅰ线经过山崖处,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大;Ⅱ线虽然地势平坦,但距离较远。因此,综合各种因素,选择Ⅲ线较为合适。

【答案】 3.C 4.C

5.读下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解析】 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等高线,故无法判定“沿等高线延伸”。从河水的方向可以推断,该地区铁路线的分布沿山谷延伸。

【答案】 A

墨脱公路工程于2012年竣工通车。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至此实现公路通达。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在墨脱县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对公路建设与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7.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北部 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 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 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 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农业分布区

【解析】第6题,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由于公路为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条件要求高。第7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聚集。

【答案】 6.D 7.D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9.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解析】第8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和破坏植被引起的。第9题,由于气温升高,北温带耕作区会向高纬度延伸。

【答案】 8.C 9.D

读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更暖

11.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后期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的气温距平都高于前十年,说明气候比前十年更暖。第11题,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所致。

【答案】10.D 11.B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

13.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

【解析】第12题,公元600~1100年,气候的湿润指标下降幅度大,沉积速率上升,可推断该时段内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第13题,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沉积速率的高低,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答案】12.B 13.B

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逆变器再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到用户。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系统最适合运用于

A.商业中心     B.工矿企业      

C.轨道交通     D.道路照明

15.该系统的广泛使用,有利于

①改善大气环境 ②促进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结构 ④增强温室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以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命题素材,强化学生对自然资源特点的理解掌握情况。第14题,需要考虑由于风、光发电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发电不够稳定,一般不用于对用电量大、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高的部门,因而选择道路照明。第15题,光能、风能发电,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答案】14.D 15.B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结合下表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17.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小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解析】 第16题,表中数据显示,缺水最严重的是海河流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用水紧张状况的核心。第17题,塔里木河所在区域降水总量小,但区域内经济总量也小;而海河流域处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区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这是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前者的原因。

 【答案】 16.C 17.D

读下面“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和“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65~1980年,美国的稀土产量一直约占世界半数

 B.中国在2005年以后,稀土产量几乎占世界全部

 C.中国稀土产量的大幅提高,与突破稀土提纯的关键技术有关

 D.美国稀土资源枯竭,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

1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C.加大开采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解析】 第18题,美国稀土产量减少,不是因为国内稀土资源枯竭,而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减少开采对环境造成破坏,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第19题,从稀土资源的性质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答案】 18.D 19.A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21.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

 【解析】 第20题,从图中看,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平原洪水多于山区。第21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答案】 20.A 21.A

读我国1961~2011年部分省区高温日数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该图示地区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递减,江苏最少,安徽最多

 B.从北向南递减,江苏最多,福建最少

 C.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福建最多,山东最少

 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江西最少,山东最多

23.在图中有8处,表示这些地点从来没有出现过高温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①其中有4处位于山地,海拔较高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 

  ③其中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 

  ④地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 由图综合分析即可得出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有4处位于内陆,结合我国山地分布可知这4处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

 【答案】 22.A 23.D

凌汛是河流冰坝堵塞水流的现象。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图中哪一河段容易形成凌汛

25.凌汛一般形成于一年中的

 A.夏季   B.春秋季节

 C.冬季   D.初冬和初春季节

 【解析】 本题组要抓住凌汛的概念“冰坝堵塞水流”展开分析。形成凌汛,首先,该河要有结冰期,即应位于较高纬度;其次,下游先封冻而上游还未封冻,它应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凌汛一般形成于河流开始封冻和开始解冻的时期,河流全部封冻或者未封冻是不会有凌汛的,因此,凌汛一般形成于一年中的初冬和初春季节。

 【答案】 24.D 25.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分)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3分)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温、海平面整体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它们三者之间有相关性。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两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海平面升高。

【答案】(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2)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3)波动上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升温。

(4)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7.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年中起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按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________。(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试分析其优缺点。(3分)

(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  )(1分)

A.西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海南岛       D.华北平原

(5)简述上题中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2分)

【解析】第(1)题,甲是目前一次能源中需求最大的,应为石油;目前对乙的需求也较大,且从1930年开始到2010年左右对乙的需求持续上升,故乙应为煤炭;剩下的丙应为生物质能;丁能源在21世纪以前需求极小,在21世纪及其以后需求上升,按照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新能源。第(2)题,据图可知目前世界上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消费过程中,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和气候变化。第(3)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再生;但受天气状况影响大,不稳定。第(4)题,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较丰富。第(5)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稀少,有利于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

【答案】 (1)石油 煤炭 生物质能 新能源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化

(3)优点: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利用的时间长。

缺点: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不连续、不稳定,强度低。

(4)A

(5)西北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开阔,人口稀少,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近期大家关注的:

国内最美的一条川藏线,一站一美景,一站一诱惑

高三文综地理暑假作业之五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之五

东南亚人少景美的海岛,去过5个就是旅行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