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新用户2830kzGu 2023-11-06 发布于湖南

在中美博弈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有不少西方学者开始主动研究起了中国以及背后的文化特征。

但在不少美国学者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他们立刻就对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点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中国社会真正令人感到恐惧的是中国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血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能在短期之内快速实现崛起!”

随后,有关中国文化和血统论的讨论便在全世界的舆论场上四处开花......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承没有出现过明显断层的文明古国,这也使得中华文化在其他西方学者的面前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今天的中国人经常会以炎黄子孙、华夏子孙这样的词汇来作为自己的称号,极少有人会以自己的血统和出身来作为自己的标志。

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传承体系就不是以血统为唯一指标的。比如周武王在打败了商纣王之后认为自己是夏王朝的继承者,从此以后,周王朝的子民就变成了华夏子孙。

到了近代,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也都以中华民族的身份作为自己的归属符号。

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更讲究的往往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统认同。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于出身和血统的观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毕竟,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是其本人所能控制的,其后天思想的形成却是可控的。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而相比之下,西方的“血统论”就要显得复杂和落后许多了,但这些看似荒谬的理论又恰恰是某些西方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西方的“血统论”

今天的英国、西班牙等国仍然保留着王室,其政治制度也被全世界的人普遍称为“君主立宪制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王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权利,但却仍然是这个国家的象征。离开了国王和王室,这个国家的精神凝聚力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这些国家的民众往往没有经历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他们只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步入了现代社会,但其思想仍然保留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特点。

因此,尽管许多西方国家都出现过一些激进的团体要求彻底废除君主制、取缔所谓的终身贵族,但这些舆论和声音在西方世界当中始终没有处于主流地位。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事实上,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西方各国的王室也非常乐于进行一些清明的表演。比如已故的英国女王就经常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出现在民众的面前来维护英国王室的形象。

一个国家的社会如果承认“血统论”的合理性,那么其社会风向必然会偏向于保守,其社会中的激进势力对社会进行的改革和推动作用也必然是有限的。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因此,所谓的“血统论”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愚民手段。只有让西方国家的老百姓相信了贵族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才不会站起来反抗王室和特权阶级的压迫。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原因,血统论和贵族阶级恰恰就成为了阻碍如今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迅速崛起的中国

中国人所倡导的文化认同是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博爱的文化价值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都能够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同时也能够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这样的文化基础成为了中国近些年来不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青藏高原的工地上,和荒无人烟的国境线旁,来自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中国人不分昼夜地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为他们知道,大家彼此之间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家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翁,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只有当这个国家变得繁荣和富强之后,每一个人的生活才能变得越来越幸福。也只有当大家团结一致的时候,整个民族才能够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为什么害怕中国崛起?西方:最可怕的是,中国人从不提自己的血统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华儿女可以创造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灿烂的成就。

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可以团结在“中华民族”的大旗之下,而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时候,中华民族快速崛起的脚步也将变得不可阻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