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品讀历史 2023-11-07 发布于黑龙江

序言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开国元勋,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儒学先驱。

周公在周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生功绩被概括为: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其中,救乱平叛是明面看得见的,制定礼乐是暗处无形的。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前者稳定西周初期统治局面,为成康之治奠定基础,功在当时。后者是对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改造,将等级尊卑和阶级划分差异深深刻入社会形态中。

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中,周公是为奴隶主集团服务的知识分子,也被称为奴隶主的圣人。

周武王虽然建立西周,但周公才是西周立国四百年的奠基者

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同胞弟弟。

姬昌病逝后,姬发成为周部落的首领,姬旦与姜子牙分别为宰相和太师,其中,姬旦总揽内政,姜子牙负责军事,两者都是姬发的得力助手。

早在姬昌在世时,周人就有取商朝而代之的野心,并在与纣王帝辛的周旋斗争中占据上风,到文王末期形成“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

武王继位后,在姬旦的辅佐下,周部落的实力蒸蒸日上。

公元前1046年,姬发趁商朝征伐东夷,国力空虚之际,统率五万兵马发动牧野之战,一举击败商朝主力军队,长驱直入攻进朝歌,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第二天武王在大殿召集诸侯,宣布商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姬旦把持象征王权的大钺站在武王左右,此时的周公已成为仅次于武王的第二号人物。

然而周武王仅仅在灭商的第二年就病逝,年幼懵懂的姬诵继承大统,是为周成王。

由于成王年龄太小,周公为了稳固政权,只能登位代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周朝虽然代商,但局势非常危险。对外,朝歌以东的大部领土仍然被殷商残余势力掌控,对内,周文王第三子管叔、第五子蔡叔虎视眈眈,欲取成王和周公而代之。

可以说,周武王虽然是开国君主,但灭商后仅仅两年便撒手人寰,并未真正掌控江山,真正稳定西周政权的是周公,如果没有周公,也就不会有西周四百年基业。

武王死后不久,管叔、蔡叔便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造反,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面临致命打击。

危机之下,周公说服姜子牙和召公奭,统一内部意见,亲自带兵讨伐并很快平定这场叛乱,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周公继续东征,灭掉奄国(山东曲阜)等东夷五十多个国家,扫清殷商全部外围势力。

西周的势力延伸到东海之滨,成为东至东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在平叛之后,周公面临如何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大问题。

在他看来,商朝时期的旧部落贵族一定不能再用了,必须分封最值得信赖的嫡系到周边拱卫王都,而且商朝一直以来松散的部落联盟和名义臣服的状况也必须改变。

为了稳固统治,周公做了两件事,一是实行分封制。

他将国土划分为七十一个封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全部封到封国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

比如:文王第九子康叔为卫国君,驻守故商都城殷墟,统领八师兵力,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防止其作乱。

姜太公被被封为齐国君,驻守山东,镇服东夷,同姓召公奭被封到燕,以此作为周王朝东北方屏障,切断殷商旧族和其北方同姓孤竹国的联系。

在所立七十一国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公利用同姓血缘为纽带维系周朝政权,这比商朝单纯依靠武力和个人威望维持的央地关系牢固得多。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周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兴建洛邑,分都而治。

由于镐京偏西,不能控制殷商旧族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周公决定将统治重心东移,并将新的政权中心现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处于黄河流域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群山环抱,地势险要。

同时周公把周朝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未到封地就封,由其子前往燕地代为管理)管理陕之西(陕西之名,渊源于此)。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周公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东部领土,防范殷商遗民反叛,而召公泽负责开发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周朝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至此周公经历五年代政,成功稳定了自周文王父子两代经营几十年的功业,将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周王室解救出来并发展壮大。

制定周礼,奠定中华千年文化基础,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周公二次克殷,再造大周固然厉害,但如果单拿此成绩与后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之所以说周公是影响中国古代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政治家,是因为他制定了完善的礼乐制度,将“尊尊、亲亲、父父、子子”这一套等级尊卑体系嵌入到中华文明体系中来。

他的这套理论被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继承,并被后世汉唐大一统帝国采纳,后经过儒家的不断发展,形成“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理念。

洛邑建成后,周公在他代政的第六年,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除了正式册封天下诸侯,最重要的是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即周礼。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礼所要解决的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周公认为殷商的崩塌就是缺少稳定可遵循的统治秩序。

殷商一直是传弟和传子并存,从君主到诸侯再到大臣,没有明确的等级差异制度,等级的缺失导致王权旁落。

为了周朝的长治久安,周公制定周礼,明确等级尊卑制度。

“礼”强调的是“尊尊”,“乐”的作用是“亲亲”,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废除传弟制,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阶级,其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为了进一步维护父权制和周天子的统治,周公又在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从君主到诸侯再到臣僚,不同的等级适用不同的仪器数量和礼仪,谁超出使用范围便是非礼僭越,将受到严惩。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可以说,周公制作礼乐是对殷商以来意识形态的大改造。

在殷商时期,礼是人们祈求鬼神的特定仪式,而到了西周则成为约束人们行为规范和尊父重祖的守则,中华文化由鬼神文化过渡至祖先文化。

在周公执政的第七年,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让出王位,还政成王,并告诫成王要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猎,三年后,周公在其封地得了重病,不久病逝。

周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周王朝统治,从现实来看,周公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因为礼乐制度迎合了当时奴隶主阶级和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利益需求,从西周到东周,整个周朝维持八百年之久。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虽然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帝国的建立,礼乐再次复苏并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到达巅峰。

周公不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圣人,也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精神偶像。

汉朝以后,周公被统治者尊为古圣,地位在孔子之上。

直到唐玄宗时期,嗜权如命的李隆基不能容忍周公在成王年幼时期主政,才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可以说,周公创造的这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制度奠定中华千年文化基础。

诚然,礼乐制度在初期有利于稳定,但这仅仅是上层统治集团需要的稳定,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异化为统治者禁锢臣民的思想枷锁。

周公旦——古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政治家,被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圣人

在严格的等级尊卑制度的约束下,整个社会几乎凝固,人们不再有创新的思想土壤,科技不再进步,经济停滞不前,最终造成近代社会被动挨打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