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融一体,齐言道百态;无论何时都要给自己多些关爱】 我是和大家一起学习领略中医药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医硕士老齐! 点关注,看点不一样的中医养生与健康内容; 今天是 “每天一首小经方” 第 16 期 / 300期; 16、越婢汤 【组方成分】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煎服方法】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出处】 《金匮要略》“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主治病证】 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主治风水肺胃郁热证,以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为辨证要点。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发作期)、肾炎初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不明原因之水肿、过敏性皮肤病等属肺胃郁热类疾病。 【参考剂量】 麻黄18g、石膏250g、生姜9g、甘草6g、大枣三枚。 【经方钩玄】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肺主通调水道,胃主分别水谷。)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荣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方名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一名越脾汤,即此义也。) 王雪华老师阐释“越婢汤”的方义:发越水气,兼清郁热,发越水气靠谁?就是麻黄,石膏重于麻黄,这样的配伍,就是“越婢汤”的重点,石膏半斤八两多于麻黄,起什么作用呢?发越水气,为什么要兼清郁热,若肺、胃的郁热不清,它就是要薰蒸迫汗,所以,“续自汗出”,肌肤无大热,但是口渴,至于甘草、大枣,这都是补中益气的作用,生姜是配合麻黄,加强辛散温通之力,发越水气,不然的话,你看看,半斤八两的辛、甘、寒之药,量是比较大的,取其兼清郁热的作用,重点要发越水气,靠麻黄和生姜相伍为用,宣散发越水湿,一定是辛、温,辛散温通,因为从肺来发越,因此,它是一种宣散水湿的作用,配合石膏,兼清郁热,除其口渴,止其汗,这是“越婢汤”的方义。 【中药启微】 《医宗金鉴》收录: 喻昌(嘉言)曰:越婢汤者,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大率取其通调营卫。麻黄、石膏二物,一甘热,一甘寒,合而用之,脾偏于阴则和以甘热,胃偏于阳则和以甘寒。乃至风热之阳,水寒之阴,凡不和于中土者,悉得用之何也?中土不和,则水谷不化其精悍之气以实营卫。营卫虚,则或寒或热之气,皆得壅塞其隧道,而不通于表里。所以在表之风水用之,而在里之水兼渴,而小便自利者,咸必用之,无非欲其不害中土耳。不害中土,自足消患于方萌矣。 赵良(以德)曰:五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故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成,不惟火生而已。于是四方有水寒之阴,即应于脾,风热之阳,即应于胃,饮食五味之寒热,凡入于脾胃者亦然。一有相干,则脾气不和,胃气不清,而水谷不化其精微,以行营卫,以实阴阳也。甘者,土之本味,所以脾气不和,和以甘热,胃气不清,清以甘寒。麻黄之甘热,走手足太阴经,连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祛阴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行气于三阳,以祛风热之邪。既用其味甘以入土,用其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善走以发越脾气,更以甘草和中缓急,二药相协而成功。大枣之甘,补脾中之血;生姜之辛,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故加附子以益阳。风水者,则加术,以散皮肤间风水气,发谷精以宣营卫,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越婢之名,不亦宜乎?
|
|
来自: 感悟_johnson > 《每天一首小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