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l 中 醫 ll 五官科病証

 诗碧熙 2023-11-07 发布于内蒙古

                    九州香主耕杏林 


    耳聋: 耳为肾的外窍,胆及三焦等的经脉会于耳中,所以一般耳病与此三者关系最为密切。耳聋有虚证和实证之分。虚证耳聋,发病较缓慢,初起多先有听力减退,称为“重听”,其病因为“*下元亏损”,肾精不足。实证耳聋,发病骤然,称为“暴幸”,多因外伤、外感风火,或内火上炎所致。

    耳鸣:耳中自觉有蝉鸣或其它各种声响者,叫做“耳鸣”可分为虚实两种类型。虚证是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常伴有头晕目眩腰痛等症状,诊脉多细弱。如因暴怒伤肝,致肝.胆之火上逆,则耳中暴鸣如钟鼓之声,属于实证。

    耵聍(ting ning听宁) :又名“耳垢”,即外耳道的黄褐色分泌物。少量取驴为正常现象。若因风热相搏,分泌物大量增加,可堵塞外耳道而影响听力,称为“盯耳”,即盯脖栓塞。

    耳疔:指生于外耳道的疗疮。多属肾经火毒引起,疗疮色黑根深,又名“暗疗”。发作时痛如锥刺,寒热头痛并作。

    耳疮:是一种耳内漫肿,流黑色臭脓的耳病,多由湿热内蕴和肝火上扰所致。本病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痈:是一种耳窍枣肿、耳根掀热胀痛、溃 破 流脓的耳病。类似外耳道疗肿。

    耳痔:凡外耳道内长出小肿块 者,统称“耳痔”。多由于肝、肾、胃三经积火酿成,患耳有胀塞、听力减退、耳鸣作痒等感觉。本病类似外耳道乳头状瘤。依肿块形状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如樱桃或桑槛的,称为“耳痔”,状如枣核的称为“耳挺”,头大带小如菇的称为“耳革(xin训)”。

    耳后疽:本病系由三焦及胆两经火毒引起,其症状为耳后肿痛溃破流脓,并常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等周身症状。类似急性乳突炎。

    脓耳:凡耳内红肿掀热,鼓膜溃破,耳道出脓 的称 为 脓耳,脓水呈黄色者叫“停耳”,白色者叫“缠耳”多因肝经 火 热引起。患者有耳窍突发疼痛,听力减退,并伴有周身 寒热、脉象弦滑而数等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小儿。类似急性中耳炎。

    鼻渊:俗名“脑漏”。本病多由外感风寒,内因胆经之热影响及脑而起,其主要症状为鼻塞,经常流带恶臭 味 的 脓 浊鼻涕,有的患者鼻烦 (退) 部有辛酸感 (《素问·气厥论》称之为“辛颇”),并可出现头晕、目眩等症。本病相当于鼻窦炎。

    鼻痔:凡鼻腔内生签肉肿块,统称鼻痔,又称“鼻痕肉”本病是由于肺经风湿热诸邪郁滞而成。轻者鼻塞气堵,重则鼻大畸形,甚或垂出外鼻孔。

    鼻疖:鼻内或鼻外因肺经枣热而出现小疗 肿,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疗肿成熟后顶口出现脓头。同时,可出现唇颊部红肿和全身不适症状。

    鼻鼽(qi求):是一种由于肺气脆亏,卫气失固,感受寒邪所致的病症,其表现为经常鼻流清涕,容易打喷嚏。类似过敏性鼻炎。

    鼻衄:即鼻窍出血。引起鼻帆的原因颇多,但以实热症为多见。如风温外感,肺素有热,或冒经积热,或肝火上炎,均可引起鼻蛆。此外,也有因阴脆火旺引起的。

    鼻疳:此证多发生于小儿,常因乳食不调,致上焦有积热引起,也有因风热外邪侵肺而患鼻府的,其症状为鼻孔赤痒、溃破生疮、疼痛。

    酒渣(zha渣) 鼻:又名“鼻赤”,或“鼻盖”,系由于脾胃湿热上熏于肺,血瘀凝结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状是鼻头血 管 扩张,局部皮肤发红,病久则呈紫红色,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赞瘤。

    喉痹:痹,闭塞不通之意。是咽喉局部气血瘀滞痹阻的病理变化。凡咽喉肿痛诸病,感到阻塞不利、吞嘛不爽甚至吞嘻难下的,均属喉演范围。

    风热喉痹:多由风热邪毒侵袭咽喉部引起。主要症状是咽部红肿灼热,吞咽不利,疼痛。同时伴有头痛、寒热等全身症状。本病类似急性咽炎。

    阴虚喉痹:本病由于阴亏火旺,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症状是患部潮红,呈慢性充血,咽部不适,似常有痰而又不易咳出,吞咽欠爽。有的伴有其他阴虚症状。本病与慢性咽炎一类病症相似。

    喉痈:是发生于喉间及其附近部位的痛疡的总称。初起常恶寒发热,有吞咽及语言障碍,患部红肿热痛,有时疼痛牵连耳部,颈间肿块结硬,甚则咽喉阻塞,引起窒息。本病相当于咽部脓肿一类疾病。如发生于领下天突穴部位者,称为“领下痛”

    喉关痈:本病多因风热之毒侵袭咽喉,局部气血凝滞,热毒塞盛而化脓。局部主要症状是扁桃体一侧或双侧的周围 肿胀突起,掀红灼热,吞咽困难,悬雍垂亦肿胀变形,以小儿为多见,常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与扁桃体周围脓肿相似。

    上腭痈:喉痛的一种,又名“悬痛”。生于上腾部的痛疡病因多由心、肾与三焦积热所致。主要症状为上腾脓肿突起,舌难伸缩,吞咽不适,并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即上腭脓肿。

    咽后痛:喉痛之一种,又名“里喉痛”。即生于咽后整的肿肿,多因风热结毒亵盛化脓所致。其症状为咽后壁脓肿突起,掀红热痛,吞咽困难。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

    悬旗风(悬旗痛):本病大多由于 胃火 炽 盛、脚胃积热上侵喉关或因外伤引起。其主要症状为口腔内悬雍雨下 端尖头部出现紫色血泡,名“悬旗风”(一作“悬疾风”)。如血泡生长在口腔上聘,破溃后出现烂疼痛,妨碍饮食,则称为“飞扬”。

    喉疗:此症是由于邪热内侵肺胃,火上结于喉所致,其疮生于喉关两旁,根深,形如靴钉,故名。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局部自觉痒麻。如疗疮红肿顶破出脓者为 顺 定易治,如软陷腐烂属逆重症。

    喉瘤: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气血痰涎凝滞于喉部而起。咽喉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红色肉瘤,其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触之即痛。重症则表现呼吸困难,吞咽不利。

    喉岩(喉菌):本病属急重症,多因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脾肾素虚引起,加之烟酒过庭,是其诱因。咽喉部起有帅块,形如菌状,略高而厚,溃烂后流臭液,呼吸易受阻滞。如病在关内,则有声音嘶哑,患者日渐消瘦,午后潮热。本病即喉癌一类疾病。

    阴虚喉癣:本病多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以致肺阴受伤.其症状为咽部粘膜溃烂,表而突起,颜色悔暗,日久逐渐溃烂疼痛,妨碍饮食。患者常有午后潮热、盗汗消瘦等阴虚内热的症状。本病类似咽粘膜结核或喉头结核,多见于肺结核患者。

    乳蛾(喉蛾):本病是以扁桃体为主的咽部病症,又名“卖城”。其病或因风热外邪相博,结于咽喉;或因虚火上炎,或因气血凝滞而起。本病起病急骤,喉核明显充血,红肿灼热,啊部疼痛厉害,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形如蛋蛾。即急性扁桃体炎。

    石娥即乳:蛾之一种,症状路同乳蛾。多见于小儿,病情发展缓慢,且不易速愈,喉核发硬肿大,故名“石蛾”。本病类似于慢性扁桃体炎。

    喉风:本病多因感受风热外邪,肺胃素有积热,致风火相煽,蕴结而成。其症状为咽喉部突然 肿 痛,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并伴有痰涎塑盛、牙关拘急、神志不清等。若有牙关紧闭,日噤如锁的,称为“锁喉风”:如痰热啊盛,咽喉里外皆肿痛,迅速蔓延至颈、聘、腮、龈等处,甚则连及前胸,呼吸急促,则称为“。

    喉疳:本证多因唤部结毒(咽喉部梅毒)或外感风热灼伤咽喉,也有由于胃热所致。其症状为咽喉或上腾出现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点状溃疡;有时还有头痛寒热等全身症状。

    白喉:本病是由于时行疫毒自口鼻而入,结于咽喉所致患者咽喉部出现白膜,逐渐扩大,蔓及喉关内外,呼吸受阻。局部的白膜牢固,剥之则出血。调治不当,则白膜肿塞喉间,引起窒息。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及春季,儿童多见。

   梅核气:本证系因情志郁结,肝气夹所致。其症状为咽喉不红不肿,但自觉咽中有如梅核大小的异物阻塞,吐不出吞不下。本病相当于痣球。

    垂痈:又名“紫舌胀”,由心经火盛血塞所致。多见于初生婴儿,舌上长出如笋亮样的肿物,内有血水,胀起于舌面,坚硬疼痛。

    锁喉痈:本病多因肺胃两经感受时邪风热或心经火毒挟风邪而发。如痛疡生于喉结之外,红肿胀大,容易累及喉头。一般的说破溃流脓者易治。

   锁喉毒:本病由心与小肠积热,又复外感 风 寒,凝结而成。其症状先是耳前部结核肿痛,逐渐影响到咽喉,肿塞疼痛,妨碍饮食。

    唇珍:脸与疹通。指口唇部发生的干性疮疹。

    口丫疮:本病多为脾胃积热所致。常见于儿童,在一侧或双侧唇角处有皱(jan均) 、糜烂,说话或进食张嘴 时 感到疼痛。

    口疮:本病多因脾胃积热,也有因体质素虚,虚火上炎而致。其症状是口腔内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小的溃烂点。小儿口疮由于瘠积所致,则为“*口疳”。

    口糜:本证多因脾经积热,上熏口腔,致使口腔内出现白色形如苔藓状之溃烂点、疼痛,甚至妨碍饮食。

    唇风:本病多因胃经素有湿热,外感风邪,风热 相 搏而起,俗称“驴嘴风”。多发于下唇,主要症状是唇部红肿,疼痛,日久破裂,流水。

    鹅口疮(雪口):本病由心脾二经积热所致,发 生在初生儿则属胎热上攻。其症状是口中糜烂,舌面上布满白屑,口舌疼痛,甚至可有身热烦躁等症。

    喉痧(烂喉丹痧):多发于冬春两季,系因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与肺胃蕴热相合,以致热毒上攻咽喉而迅速 出 现咽痛、红肿腐烂,热毒外出于肌表则全身皮肤呈现癌疹;此外还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又名“疫喉”,即猩红热。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EHXHRSoQ0PWHQrrNteZ4A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