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材料)(发言提纲)(启示)《中华诗词复兴面临时代挑战》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华诗词的复兴首先要解决好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何谓现代化?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往的人类精神活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即中华诗词体现了当代的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语言文字,同时也创造了中华诗词。体现汉语言文字关质的诗词,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低吟浅唱,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诗史。
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词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对比考察并分析唐、宋、清的诗词面貌,它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一样的农耕文明,一样的语言体制。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给清诗词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与物质条件。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也成为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又蓬勃地发展起来。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2011年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毫无疑问是诗词发展的趋势需要,是诗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几十年来大陆诗词社团遍地开花,诗词爱好者、诗词写作者、诗词吟诵者大量涌现,诗词队伍远在百万人以上,年创作量更是一个海量数字。诗词除了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以极大的热情与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以及自然灾难发生时对人心的温暖与拯救中来。如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汶川特大地震,“一带一路’’倡议等,诗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个事实还表现在诗人的当代意识与四
十年前比明显增强。具有当代语言、当代意象、当代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也相继产生,只是还没有形成诗词写作的共识与主流。
但是,在今天诗词发展形势向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诗词写作遇到的困境.一种是诗词观念还比较“旧”,缺乏大胆的创新精神。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对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津津乐道。甚至认为旧体诗词是贵族文学,用不着献媚社会,讨好大众。一种是想创新但又不知如何创新:一想到创新,就想着如何突破形式、格律、声韵,往往进行一种写作冒险。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既不像新诗,也不能算旧诗,往往处境尴尬,货力不讨好,以致招来非议。今天的诗词作品存在着一些问题:语言陈旧,不鲜活;意象老套,无生气;构思板滞,少变化;审美疲劳,不少旧体诗词容易给人千人一面、读多生厌的感觉。
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诗词写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耍强健诗人的脾胃来消化现代化,彰显现代化,让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今天,中华诗词面临时代的巨大挑战,但时代也给诗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务件和机遇。世间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转换思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华诗词继唐宋后,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时代已经在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也就为诗词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一大变化是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主要是文言文写作.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的诗词创作仍然离不开文言文,就会对今天的阅读产生语言障碍,也会因为不能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而妨碍诗词的发挥。因此,今天的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写当代诗词。
第二大变化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诗词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对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适应与亲近。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农耕社会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诗词生长环境与生长土壤变得多种多样了,诗词无疑要在当代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大变化是诗人身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身份的解放,带来的是诗人队伍的扩大,诗词作品量的激增,这也是产生好诗词的重要条件。
第四大变化是诗词地理。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诗人、词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地域内写作,虽然也有出使国外或游历世界的域外写作,但那也是极少数。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可以满世界行走。诗词地理的改变带来的是诗人视野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诗词观念的改变。
第五大变化是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改变了世界。诗词的传播方式更是今非昔比了。今天不仅出诗集非常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弹指一挥间就能将诗词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且还可以“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
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最易为今天的诗人、词人所忽略。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在“人”上,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当代风貌,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因素。
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也是诗人值得骄傲的创作资源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诗人面对我们光辉的诗词传统,完全可以拿出唐人、宋人的勇气与担当,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诗词作品。
我们肯定唐诗宋词的成就是对的,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低估时代的作用和人的能力。今天的诗词得到了现代文明的浇灌,土壤是肥沃的,空气是清新的,我们要增强自信,大胆实践,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摘编自《中华诗词复兴面临时代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精神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加重要。
B.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和诗人、词人数量以及诗词影响力都是可以与唐代、宋代、元代相提并论的。
C.当代诗词不仅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D.我们拥有光辉的古典诗词传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
B.今天诗词写作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观念陈旧而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想创新但不知如何创新。
C.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我们的诗词创作要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
D.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现代化突出表现在“人”上是最易被今天的诗人、词人忽略的。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范畴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具有当代语言、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相继产生,但没形成主流。
C.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队伍扩大,作品数量激增。
D.今天出诗集很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能方便、快速地传播诗词。
4.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关于“中华诗词复兴”的探究学习活动,你将在活动上进行发言。请结合材料,从四个方面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要求简洁、准确。(4分)

5.本文对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1.C(A项,“精神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加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没有比较谁更加重要。B项,“作品数量和诗人、词人数量以及诗词影响力都是可以与唐代、宋代、元代相提并论的”不合文意,原文是“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D项,“……所以……”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2.D(不合文意,原文是“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最易为今天的诗人、词人所忽略。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在'人’上”)
3.B(B项,谈的是中国诗词发展的现状,不属于“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范畴)
4.①中华诗词复兴要解决好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②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③中华诗词发展遇到的困境和问题。④中华诗词复兴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机遇。(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5.①转变观念,不因循守旧。不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不固守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②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让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③抓住时代机遇,大胆实践。如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书写,反映当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