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读《洪范》之前

 新用户38922816 2023-11-07 发布于海南

按照读书规划,今天本来读《诗经》。但是我个人觉得,诗经《国风》部分就差不多把周代历史读到孔子时代了,进入雅颂篇章之后,其艺术成就立刻提升了若干个维度。偏偏本人在艺术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细胞,除了被艺术感动得内牛满面或气冲斗牛之外,也码不出几个能看的字符,就干脆放弃,免得丢人。所以,自己还是扬长避短,有这时间憋眼泪儿,还不如读几篇其他的经典来得更实在一些。所以,豳风剩下的两首诗,这两天找个时间一并读完,至于雅、颂部分的篇章,就留给艺术家们感受。

对于《洪范》的看法,历来分为真伪两派,直到李学勤先生找到了详实的证据,证明了它是西周时期的著作。向李大师致敬

我读书都是笨办法,习惯是先通读一下,粗略体悟一下文本的大致内容,构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精研细读,以求理解字句的核心要义,最后再整体通读一次。如果在这之后还不能感悟先贤圣心,那就先放放,把同时期的相关作品读几本,然后再把这本书从头再来捋一遍。由于养成了这种读书习惯,以至于对一些典籍的理解,等过了几年再读一次的话,就会又有新的理解……

读到新东西的时候,我竟欣喜莫名,每每心中充斥着这种欣喜,就不由自主地想把这种感觉分享出来,仿佛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感受到了我的快乐……

图片

这就先进入洪范的世界,看看再商人的眼里,世界是个什么模样,商人的世界观是什么,商人最后的贵族,对周人有什么寄托。以下是文本的前言,每段下面括号里是我个人的粗略理解: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周武王姬发战胜殷商,杀商纣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君,然后等到箕子返回周地,向他请教治国的道理。史官据此写成《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这第一句有点绕人,周文王前1056年去世武王继位,这一年是武王元年,克殷发生在前1046年,也就是武王10年克殷,三年后姬发去世,如果这个惟十有三祀是指武王13年,那么这篇文字就是武王死的那一年,生前与箕子的一段对话。但是……很多读《洪范》的先生,都把这句认定是文王13年,这就很奇怪了……暂存疑,下次精读的时候再推衍吧
(周*王13年,武王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武王说:“啊呀!箕子,上天默默的保护世间的民众,使他们和睦相处,而我却不知道上天有哪些恒常不变的用来保护百姓的道理【言下之意是,你有什么好的见解,说来听听】。”)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箕子回答说:“我听说当初鲧用堵塞河道的方法治理洪水,结果把五行的顺序给打乱了,上天动了怒气,不给他治国安民的九种方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被破坏了。鲧因此被诛杀,大禹继承他的事业而兴起,上天赐给他治国安民的九种方法,治国的常理这才确定下来”。)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第一种是五行,第二种是五事,第三种是八政,第四种是五纪,第五种是皇极,第六种是三德,第七种是稽疑即决断疑难问题的方法,第八种是庶征即各种征验,第九种是劝导用的五福五种幸福的事情。在惩罚方面,树立威严用六极用六种最不幸的事。)

》文字不多,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是中华文明起点的一部巨著,只认为它是儒家的经典,其实是矮化了它的作用,道家也从中汲取了重要的影响,它还成为了中医架构中至关重要的支柱性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