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同一个村子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基本都是一样的,下雨的时候大家都有可能淋雨,天冷的时候大家都有可能挨冻,吃的食物也差不多少,但是相貌和性格却千差万别。有的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有的人却庸庸碌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医学家有医学家的看法,哲学家有哲学家的看法,社会学家也有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家与上述专家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当然有时也还是有存在交叉。心理学家发现,比较聪明的人往往不喜欢进行社交,也就是说其朋友圈非常狭窄,社交意愿与社交能力和其聪明程度呈反比,朋友越少,越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越是聪明。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与朋友交往比较少的人,时间也比较充裕,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学习,当然也就越来越聪明了。除了时间比较充裕之外,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思维干扰,从而能够反复深度思考一个问题,让自己不断获得经验,提高辨别能力,也就是越来越聪明,可能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为什么聪明的人比较少?可能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喜欢独来独往,而是喜欢群居。 人是一种具有群居情绪的社会性动物,和蚂蚁、河马等动物都是一样的,当然人比动物聪明多了。喜欢独居的人,除了比较聪明之外,有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还不同。当然,这些不同的角度有有时可能显得比较偏激,但是解决问题可能比较简洁、效果比较明显。为什么喜欢独居的人聪明、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刁钻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容易受到别人思维的影响,所以说很难随波逐流,因此就出现了与众不同的观点,看得远。结果时间越长,这种循环越恶性,其性格越孤僻。有人会说,这样性格的人不感觉到孤独吗?错了,他们并不感觉到孤独,因为其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能够填补其心里空虚。 当然他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孤独的问题。这种聪明的,特别喜欢思考,寻找一切事件进行思考。就像牛顿一样,看到一个苹果落到地上,都会浮想联翩。这样的人有的时候会出现生活能力下降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上有无数的成绩,但是在生活上却一塌糊涂,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甚至常常出现重大的差错,比如陈景润这位著名的数学家走路曾经撞到树上,牛顿曾经把怀表当成鸡蛋放到锅里。 再准确地说,喜欢独处的人智商高、情商低,性格更趋向于内向。虽然内向性格使自己无法从外界及时获得大量的帮助,但是他的内心却非常强大。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常常在理论研究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实用型发明创造上却很难有成就。这正是因为他们经常独处,不与人交往,不能够了解到别人的实际需求,所以他们只能在一个冷静的角落里去思考别人不注意的问题,或者是现在还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的想法让人跑在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最终他们的理论常常都被落实为实际的产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智能方程,最终促成了原子弹的出世以及核电站的问世。人类需要这种冷漠的。高智商的人吗?太需要了,现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显著提高,原因就在于这类科学家的存在。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可以培养不少人才,但是对这种天才却不是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 他们与生俱来就有这种能力,也就是天赋,对于这种人才,我们要为他做好服务,减少他们生活上的困扰,使他们更专注于思考,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就。当然,如果有机会提高他们的情商,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样做,能够使他们少了生活上一些因素的干扰。需要注意,虽然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可能更聪明,但是性格外向、特别喜欢与人交往的那些人中也存在着聪明的人,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也有可能不聪明。任何问题都不能够以偏概全,所谓的规律,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走向极端,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