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一定要打孩子,建议“打”这个部位

 医生妈妈欧茜 2023-11-07 发布于广东

我已经猜到你们此刻的想法了:

什么?还有建议打的部位?是肉多厚实不怕疼的屁股吗?

当然不是了,不管家长有多生气,都请不要对孩子巴掌相向,不建议打孩子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屁股。因为巴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引发逆反心理,拉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孩子做了惹恼家长的事情,真正该“修理”的并不是孩子的身体。

不要“打”孩子
包括肉体和精神

对于父母来说,一巴掌打下去,当下是泄愤了,但之后的内疚自责也确实不好受。

更重要的是,体罚当下看似有效,但只是让孩子
暂时屈服于棍棒,敌对且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孩子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最终越打越不听话。 


而且,体罚带来的不只是肉体上的疼痛,一系列研究证明,小时候受过体罚的孩子,长大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
即便是打屁股、推搡之类家长认为“下手不重”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多少少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小时候挨打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除了体罚之外,家长们在教育小孩时还经常会用到另一类家庭暴力,就是
语言带来的精神攻击包括打击孩子自尊、打击孩子自信、打击孩子好奇心等。有别于体罚的物理攻击,精神攻击虽表面看起来不痛不痒,但语言的巴掌却重重落在孩子心上,带来莫大的伤害,这一点往往被家长们所忽视。

打压式教育陷阱一:给孩子盖帽子,打击孩子自尊自信
常用话术: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你是不是笨/傻?
又考80分,你看看隔壁邻居xx,怎么每次都能100分?
考90分就龇个大牙乐,考成这样我可笑不出来。
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你玩,是不是因为你是个小丑妞?

打压式教育陷阱二:否定孩子努力,泼冷水
常用话术:

孩子运动会跑了第一名——哼,要是学习也这么努力就好了。
孩子攒零花钱给自己买了礼物——又乱花钱!我给你零花钱就是来干这个的?
孩子厨房帮忙,不小心把鸡蛋打碎到地上——又帮倒忙,你是来捣乱的吧,这里不需要你,滚出去。

打压式教育陷阱三:用自己的不耐烦扼杀孩子对世界的求知欲望
常用话术:

怎么这么多无聊问题?没事干就去学习看书!

你能不能不要烦,自己玩去吧!
烦死了!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坐着吗?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了,孩子犯错,我都忍住不打了,骂骂还不行了?

并不是说不能骂,而是说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可以就事论事,指出错误,但别用攻击和谴责上升到自尊自信的打压。

如果一定想修理点啥
建议“打”这里

养育孩子其实和我们医生看病有相通之处,不是说孩子犯错(犯病)了,就二话不说直接上巴掌用打骂来调理孩子不听话的体质,而是要仔细分析病症,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疗效。

可能“病因”一: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是跟家长学的
建议:打破家长的不良示范

一句话,不要双标。

因为孩子说脏话而生气时,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动不动就问候别人爹妈?
责怪孩子又玩手机时,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手机不离手,连吃饭时都在刷视频?
孩子在幼儿园因为打了其他小朋友被投诉,反思一下“用动手来解决问题”这一招是不是自己教给孩子的?


同样的,如果想教会孩子孝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孝顺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榜样,而不是一直强调自己的付出、牺牲、努力,通过绑架来换取孩子的孝顺听话。

图源网络



可能“病因”二:孩子缺乏关注、不被理解,才故意调皮捣乱
建议:打破导致犯错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

一句话,多关注孩子,多倾听意见,多双向沟通。

很多孩子故意犯错,用惹恼家长的代价来换取关注。无论工作有多忙,建议每周都要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亲子时刻,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安全感。

孩子犯错后,也别着急打骂激化矛盾,给彼此平静下来的时间,再好好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再一起解决问题。

可能“病因”三:不是孩子做的不好,而是自己要求太高
建议:打破自己的完美情结

孩子不是天生完美,有时候就是技不如人、会犯错,孩子不是提线木偶,有时候就是会跟家长对着来,事实便是如此。用高标准高要求来管教孩子,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打骂孩子,其实背后的逻辑是我们自己在为难自己。

放平心态,接受普通,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