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五百万年后的世界1——新的大洋

 汉月银山 2023-11-07 发布于陕西

时间:3500万年后,地点:红海。

欢迎来到3500万年后的世界!

在地中海紧缩、趋于消失的时候,地中海南方的红海却随着非洲板块向西偏转而不断地扩大,一个新的大洋正在诞生……

这是一个间冰期结束后的初夏,太阳不断地向红海倾泻着光与热,浮游植物也在阳光下飞速繁殖,这些植物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伴随它们而动的浮游节肢动物壮观得就如同一张盖在海面之上的粉色巨毯一般。

海面上,一片巨大的黑影正在紧随着浮游生物群落,肺鲱科的高帆鲲鲱是海洋表层的巨大滤食者,鳔特化而成的“肺”可以让鲲鲱直接呼吸空气,这些九米长的巨鱼毕生都在追逐浮游生物。

高帆鲲鲱

楔尾沙鸫在海边形成了庞大的鸟群,它们是水滨生活的鸣禽,赶着潮水涨落的间隙觅食沙中的小动物,比起地中海或是非洲的同胞,它们在红海似乎成功的站到了更为主流的位置上,更高的繁殖率、更快的生长速度以及短途迁徙的习性或许是它们能利用红海一带频繁的环境变化排挤掉竞争者的原因。

楔尾沙鸫

当然,开阔的海岸并不是安全的地方,即使有巨大的鸟群造势和预警也不能作为保障,尖翅海隼依赖速度取胜,它先在半空中惊动一侧的鸟群,然后迅速飞升,在高空中利用惊惶的逃跑个体来蒙蔽没有被惊起的鸟的视线,刚来到目标上空后突然俯冲而下。尖翅海隼,是欧洲红隼的后代,已经有游隼的大小,使用经典的俯冲扑击与抓住了一只沙鸫,不过对整个鸟群来说确实无关痛痒,这是大群体聚居的一个重要的生存优势。

尖翅海隼

此时的红海可不仅只是变大了,其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海底的礁岩区随着水域开阔而展露出大片空地,曾经依赖珊瑚礁的小鱼失去了珊瑚礁的庇护,需要在更加开阔、水流更急的环境中求生,幸存的佼佼者便演化出更强的行动能力。

露珠若鲹是红海中常见的小鱼之一,平均体长20厘米,不过肥硕的大个体也能长到60厘米。露珠若鲹数量庞大,成群便可在阳光照射的浅海泛起青色的光芒,露珠若鲹是兼性滤食者,是这个时期红海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它们为更大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

露珠若鲹

槌形鼻鱼是速度化的刺尾鱼,尾巴上曾用来反击捕食者的两排刺演化成了尾柄侧突,尽管更快的速度让它们适应开阔水域,但它们还是爱吃各种藻类,不过浮游生物和水母也在它们的食谱上。和如今的鼻鱼一样,槌形鼻鱼也是刺尾鱼中的大家伙,50-80厘米的体型让这一小群鼻鱼在环绕的若鲹中格外醒目。

槌形鼻鱼

光天化日之下,掠食者高调登场。箭口魣比大鳞魣更大,近三米的它用刀子一样的下颌配合排列更为紧密的锋利牙齿突袭猎物,这样可怕的配合武器可以直接将大的猎物切断,而露珠若鲹这种小鱼更适于做一口吞的目标。尽管炮弹状的体型和展弦比更高的尾鳍使它游泳更为省力,但箭口魣还是依赖爆发冲刺突袭猎物。

箭口魣

盯上露珠若鲹的捕食者不止一种,红海这时候居然还有海豹!细瘦鳗海豹是红海这时候的唯一一种鳍脚类,与大众印象中憨态可掬、体态肥硕的海豹不同,体长2米的细瘦鳗海豹非常细长,这也是为了适应此地炎热的环境和散落的礁石而做出的改变。较为突出的吻部和细小的牙齿则说明它们是非常专业的捕鱼者。细瘦鳗海豹的爪子也完全特化成鳍状肢,这让它们更加灵活,并拥有更强的转向能力。

细瘦鳗海豹

这里的海洋哺乳动物不仅有海豹,也有海豚。一群红海狭吻海豚几乎与细瘦鳗海豹同时出现,这种体长1.5-2米的小型海豚善于将露珠若鲹驱赶成更小的饵球并不断往海面驱赶。由于红海狭吻海豚的吻部比较细,所以它一次只能衔住一条鱼。

红海狭吻海豚

想抓鱼吃的还有银带鸥,经典的海鸥,具有足够的普适性,基本无需改变自己的形态,但体型比较大,翼展1.7米,身长80厘米。典型的鸥类最适合在水面附近觅食,因此,鱼群被赶到水面的时刻是银带鸥难得的好时机,它们纷纷扑向水面,趁着鱼群上涌的时候在可以够到的范围内咬住猎物再起飞,也有一些一扑未中不太死心的试图从水面向下小小的潜一段距离追击小鱼,一只倒霉的银带鸥被突袭而来的箭口魣捅死并吞掉了。

银带鸥

红海狭吻海豚的捕食策略对细瘦鳗海豹和银带鸥比较有利,但它们的快动作吸引了箭口魣,它张着大嘴迎面向着海豹和海豚撞去,试图驱散它们。海豚们和海豹立刻躲到一边,它们都很明白这条大鱼下颌与牙齿的威力。

红海狭吻海豚的亲戚管颌狭吻海豚是懒洋洋的大憨憨,3-4米长的它们不吃鱼类,而是用管状的吻部吸食沙子里的的螺、双壳类和其它的无脊椎动物。管颌狭吻海豚的吻部犹如吸尘器一般插入沙子中,发达的触觉可以帮助它们在沙子感知的位置,一旦发现目标,就会用强大的吸力将食物拽出来再吸入口中。

红海狭吻海豚

管颌狭吻海豚仍悠闲地在海床附近转悠,但鱼群以及追击它们的红海狭吻海豚群突然惊慌失措,它们突然集结起来,似乎有一种比箭口魣更可怕的掠食者出现了,海豹也拖着细长的身躯往岸边逃去,暴躁的箭口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仍在礁石边缘不停的打转。

伴随着低沉的喀哒声与浑浊的水泡,肌裂切齿鲸的家庭现身浅海,这个族群由2只幼崽和6只雌鲸组成,族群的首领是一只较为年长的雌性,虽然雌性肌裂切齿鲸体长大约8-9米, 但是并没有虎鲸那么粗壮,粗壮度只与伪虎鲸相当。肌裂切齿鲸主要以各种大个的脊椎动物为食,尤其喜爱捕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它们的齿冠锋利,善于撕开肌肉组织。肌裂切齿鲸的爆发速度不如红海狭吻海豚,但是发达的红肌使它们的耐力很强,能长时间追踪猎物,消耗海豚群的体力,有时候也会利用海湾等地形堵住较大猎物的逃生路线。但这次,肌裂切齿鲸不用长距离追逐,一只更大的雄性肌裂切齿鲸突然出现,慌张的海豚群遭到堵截,一阵慌乱中,雌鲸和雄鲸都咬住了猎物,小小的红海狭吻海豚在这些怪物的巨颌下当场毙命,破碎的血肉和内脏也被幼鲸抢夺一空。

大个体的雄性肌裂切齿鲸体长达到12米,它们成年后一直都在独居。这只伤痕累累的雄性肌裂切齿鲸是族群中这两只幼崽的父亲,这次偶然回到族群中可不仅仅只是帮助雌鲸捕食这么简单,交配欲是让它回来的真正原因。

肌裂切齿鲸

切齿鲸身上的伤痕是一些不起眼的家伙造就的。钩喙弩蝶鱼是适应开阔水域的红海蝴蝶鱼的后代,这种小鱼只有10厘米长,但在这片海,无论是谁都十分忌惮它,这些小流氓成群结队地出没,它们以海洋哺乳动物的表皮和大型鱼类的鳞为食,常常令受害者防不胜防,不论是巨大的切齿鲸还是鲲鲱都是它的移动餐厅。

钩喙弩蝶鱼

海面上,成群成群的鲲鲱聚在一起,越聚越多。在觅食过后,它们也在准备繁殖……鲲鲱聚在一起同时往水中产卵绝对是一年中最壮观的景象,比现代的翻车鲀排卵更壮观,这种大鱼拥有极高的产卵量,但这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即便是体长9米的成年鲲鲱也有天敌。

红海的另一位顶级掠食者——翼峰齿鲨被吸引而来,这条翼峰齿鲨长达12米,它是大青鲨的后代,也是第一种能突破10米的真鲨目。眼下鲲鲱群聚集在一起,并且因为产卵而变得更加虚弱,更好捕捉,对于翼峰齿鲨来说完全就是唾手可得的猎物。翼峰齿鲨一口咬向其中一条鲲鲱,庞大的鲲鲱几乎没有挣扎就很快便被捕杀,不过它已经完成了繁殖的任务。洒落海中的鱼卵便宜了鼻鱼和若鲹,在进食了鲲鲱卵以后这些群居的鱼体重也将大大增加,它们富含的营养将继续输送至更高的营养级。这便是3500万年后的热带海洋食物链,每一环仍然缺一不可,也仍然异常脆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