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需先了解下脊柱三柱理论。 脊柱三柱理论最早由Denis于1983年提出,Ferguson于1984年完善。脊柱三柱理论将脊柱分为前柱、中柱和后柱。
压缩性骨折(Compression Fractures)是由于椎体的垂直暴力造成的,是一种前柱损伤。损伤可累及椎体的上下终板,或在终板完整的情况下损伤椎体。后柱通常不受累,但偶尔也有受累。X线片通常可做出诊断,但需CT扫描明确诊断,因为延伸至中柱可能很轻微,仅依据X线片,爆裂性骨折可能有25%的几率被误诊为压缩性骨折。 爆裂性骨折(Burst Fractures)与压缩性骨折一样,也是由椎体轴向受压引起的。骨折大部分都会累及至少一侧终板,少数情况下终板良好。侧方的压缩应力有可能造成损伤形式的改变而导致冠状面失衡。后柱结构可以累及也可不累及,但是比压缩骨折累及后柱的概率要大得多。 在比较严重的暴力损伤,区分爆裂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是比较容易的。影像学可见明显的中柱骨折块突入椎管是爆裂性骨折的特征性改变。但对于损伤程度比较轻微的病例,比如中柱的骨折移位很轻微,后方的皮质刚刚累及,而中柱向后方移位的骨块非常小(图1),区分爆裂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就很困难了。 爆裂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区别的关键是中柱是否受累,受累则为爆裂性骨折,不受累则为压缩性骨折。实际上,爆裂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是垂直暴力所造成损伤的不同阶段,而不是两种完全区分开的骨折类型。X线片可以作出诊断,但是CT可以鉴别压缩性骨折和轻微的爆裂性骨折。为了分型或者便于描述等目的,如果CT证实骨折累及椎体后壁,则无论移位程度如何,都被称为爆裂性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同样的。如果中柱受累,影像学上骨折累及椎体后壁,则也称之为爆裂性骨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