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不知不觉我们公众号已经发了好几篇杨老的文章,今天这篇咳嗽的治疗,与之前小儿外感发热及肺炎的治疗,可以结合在一起看,从而将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作全面的把握。同样的疾病,同样的病机,成人与儿童的治疗有相似也有不同,在学习时应该尤其注意揣摩选方用药的差异。(导读/依伊) 作者/杨艺农 简介: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9年。早年随父学医,1923年正式毕业。曾在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调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他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 咳嗽一症发作极为普遍,小儿疾病中咳嗽也不少见,如百日咳、肺结核、肺炎等皆有咳嗽,本篇仅就小儿一般咳嗽的病因、治疗作一概述。至于百日咳、肺结核、肺炎的咳嗽则不在本文讨论。 1.外因: 经云:“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可见咳嗽多因于风寒。风寒从皮毛而入于肺则咳。所谓外因,虽有挟湿、挟热、挟燥之不同,但病初多由风寒引起。 2.内因: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但肺为气之海。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于肺,肺气上逆则呛而作咳。故咳嗽不止于肺而也不离于肺。以上是咳嗽的外因和内因。成人如此,小儿也不例外。 但小儿内因较少,外因较多。关于咳嗽的分类,各书颇不一致。《医宗金鉴》分为四种如风寒,肺热,肺寒,食积,比较适用。肺热,肺寒,食积等证常因感受外邪而诱发。 1.风寒咳嗽: 多因气候变化或睡眠之时,偶为风寒所乘,外邪从皮毛入肺,发为咳嗽,且兼见喷嚏,流涕,鼻塞,声重。初起干咳无痰,或极少粘沫,以后转为有痰。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散风寒。 治疗方剂:参苏饮,微热可用杏苏散、金沸草散、加味华盖散等。 【说明】 (1)关于用参问题:应灵活掌握,体实者可以不用,体弱者应少用,参类药有扶正祛邪及祛痰作用。 (2)加减法:汗多者少用或不用表散之药,燥痰或便秘去赤苓、半夏,加瓜蒌或瓜蒌仁。 (3)治疗过程中,治疗原则不能变。但方药可以灵活变通,不必拘于一方一药。要随证加减变换。 苏叶、前胡、葛根、陈皮、半夏、甘草、枳壳、桔梗、赤苓、木香、人参、生姜、大枣。 即前方去葛根、人参、木香,加杏仁。 旋复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苓、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麻黄、杏仁、苏子、前胡、橘红、甘草、桑皮、桔梗、赤苓。 2.肺热咳嗽: 多因感冒之后,表邪已解,火邪薰蒸于肺。症见咳嗽,痰黄,咽干,面赤,大便多燥,舌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原则:理肺清热。 治疗方剂:加味泻白散(经验方) 桑皮、地骨皮、黄芩、川贝、麦冬、知母、桔梗、甘草、薄荷 【说明】 (1)《医宗金鉴》认为肺热咳嗽主用凉膈散。著者认为该方只清热泻下,缺少理肺之味,故未采用。 (2)药味加减:便秘者少佐大黄。 3.肺寒咳嗽: 多因肺虚患者喜食生冷(形寒饮冷则伤肺),寒邪客肺,发为咳嗽。症见面色苍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等。 治疗原则:补肺散寒。 治疗方剂:圣惠橘皮散。 人参、贝母、苏叶、陈皮、桔梗、红枣、杏仁 4.食积咳嗽: 多因小儿食积生痰,又感风寒外邪,发为咳嗽,痰壅气促,恶心食少,便溏或便秘。 治疗原则:宣肺理嗽,消导化滞。 治疗方剂:曲麦二陈汤加减。 麻黄、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山楂、麦芽、神曲、蒌仁、槟榔 【说明】《医宗金鉴》对食积咳嗽主用苏葶滚痰丸。著者认为该方过于峻烈,用量不易掌握。如便秘可于方中少佐大黄即可。 1.病初忌用补肺和敛肺之药: 咳嗽初起,无论风寒痰火,总以疏解清肃为治疗大法。日久肺虚,痰火渐轻,外邪已解,方可用补肺敛肺之药。若不问病之新久、虚实,病初起误用补肺敛肺之剂,能使风寒留恋不退,痰火郁而不清,以致延长病程,贻误病机,为害很大。 2.咳嗽与痰的关系: 治疗咳嗽,除辨明虚实寒热之外,关于痰的性质也很重要。痰有燥痰、湿痰之分,燥痰稠粘难于咯出;湿痰稀薄咯出容易。又有稀薄如水者,名痰饮,也属湿痰。 在用药原则上,陈修园曰: “燥痰宜润肺,湿痰宜温脾,握要之法也”。 药物选择上,治燥痰如沙参、瓜蒌、瓜蒌仁、冬瓜子、象贝、竹茹、梨汁。治湿痰如半夏、南星、茯苓、苍白术、薏苡仁、蛤粉等,皆可斟酌选用。 3.咯血: 咳嗽日久咯伤肺络,因而吐血或咯血。可于理嗽药中加入理血之品如:侧柏、棕炭、竹茹、茅根、大小蓟、三七、阿胶等。但须注意是否百日咳和肺结核咯血,以免误诊。 4.音哑: 咳嗽日久发生音哑,可于理嗽药中加干青果、胖大海、金果榄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