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老兵看世界连载21:光荣的莫斯科红场 与宫苑禁地相比,红场是敞露胸怀的,人们对红场的了解似乎比克里姆林宫多。 红场的西侧是克里姆林宫,东侧为吉姆百货大楼,北侧有国家历史博物馆,南侧经过圣瓦西里教堂直达莫斯科河。在未去俄罗斯以前,红场在我心中是宏大的,但是当我走进红场的时候,心中却产生莫名的失落,眼前的红场与我心中的红场落差太大,它没有我想像中的那样宏大,只有9.1万平方米,仅是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 面积虽然不大,名气却非常大,是世界著名的广场之一。在红场西面的正中央,有一个用红色花岗岩和黑色长石建造的半掘式建筑,这是前苏联的主要开创者列宁的陵墓。导游说:列宁陵墓初建时为砖木结构,现在的陵墓是1930年重建的。我们参观红场那天是列宁墓的开放日,我和旅友们跟随人群排队,从北向南缓慢移动,大约过了十多分钟,走到了列宁墓入口,我整理好服装,迈着崇敬的步伐走下台阶,进入列宁的陵寝。 陵寝内灯光昏暗,只有射灯聚焦在列宁平躺着的水晶棺上,透明无瑕的水晶玻璃一尘不染,列宁闭着双眼安详地仰卧在里面,好像是睡觉一样。我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伟大导师深深地行了三鞠躬,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去。参观列宁陵墓是我莫斯科之行最大的收获,实现了我心中的夙愿。 在列宁墓和红墙之间,从北向南排列着一列墓茔,每座墓茔前立着一块精致地石碑,石碑上刻着墓茔主人的生卒年代和姓名,还立着他们的半身铜像,这些墓茔的主人都是前苏联权高位重的风云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伏龙芝、加里宁、捷尔任斯基、伏罗希洛夫、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烈波夫等。在墓茔的南侧,还有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人类第一个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著名作家高尔基,首席火箭工程师罗廖夫的陵寝。 与列宁墓相对的,是位于红场东面,1893年建成的百货大楼,人们叫它吉姆商店。这幢大楼有2.5万平方米,共三层,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身。外表宏大气派,内部富丽堂皇,虽然是100多年前的老店,至今仍是人们喜欢的购物天堂,也是参观红场的游客要去体验的购物中心。 与现在新修的商店相比,这个古老的商店一点都不逊色,难怪它曾经是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货商店之一,有宫殿式商店的美称。红场的北面是一幢有明显地理标志的红色大楼,楼体敦实端庄,建于19世纪,曾经是莫斯科大学的一部分,现为国家博物馆,陈列着俄罗斯历史的变迁,馆内收藏着450多万件展品。在国家博物馆的西边,毗连着亚历山大花园。 这个花园建于1821年,长904米,宽150米,为纪念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亚历山大战胜拿破仑所建。亚历山大一世是击败拿破仑的欧洲君主,他的军队直捣巴黎城下,为恢复欧洲各王室作出了贡献,被欧洲各国和俄国民众称为“神圣王”、“救世主”。花园的下方是马涅什地下商场,1967年又在花园内修建了无名烈士墓,士兵轮流换岗守护为国捐躯的英灵。花园内树木翠绿,青草悠悠,花儿鲜艳,喷泉,雕塑点缀其间,是喧嚣闹市与肃静宫殿之间理想的缓冲区。也是莫斯科人喜欢休闲的静地。 在红场南面有一个出镜率很高的彩色建筑物,只要画面上有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出现,往往就有它相伴,这个彩色建筑物就是圣瓦西里·柏拉诺教堂。圣瓦西里·柏拉诺教堂是伊凡四世为纪念攻下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最后一个据点喀山汗国而修建的,以苦行修炼的修士瓦西里·柏拉诺的名字命名。教堂按拜占庭建筑风格设计,以金黄绿三色为主色调,圆形屋顶上有多个钟塔,中间的主塔高47米,寓为上帝旨意,周围的8个副塔大小不一,色彩不同,形状各异,意为8个圣人相助。 塔顶好似洋葱头,又如同螺旋式上升的火焰,象征着俄罗斯民族为摆脱几个世纪异族统治所喷发出的战斗激情。整个建筑造型华丽,色彩斑斓,充满动感,犹如生机勃勃的童话房屋,既是宗教圣地,又是艺术建筑。这个教堂是当时俄罗斯最美丽的建筑,伊凡雷帝担心设计这个教堂的技术人员会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建筑物,于是在教堂竣工之时,下令将所有参与设计这个建筑的技术人员的双眼刺瞎,以断绝他们设计出更好的建筑物。伊凡雷帝因此落下了“恐怖沙皇”的恶名。 在列宁墓的上方,是一个承载着若干重要历史时刻的检阅台。这个检阅台曾经站立过多少影响世界格局的巨头,主席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这里观看过前苏联人民的游行和阅兵。在众多的阅兵仪式中,最富有历史意义的莫过于1941年的阅兵了。 这次阅兵体现了前苏联军民的战斗意志,成为保卫莫斯科的总动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站在红场的阅兵台下,望着用花岗岩铺就的阅兵大道,我脑海里浮现出80年前的阅兵场面。1941年10月,希特勒集中180万军队,14000门火炮,1700辆坦克,1400飞机,企图一举拿下莫斯科,消灭前苏联。面对攻势正盛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斯大林于11月7日在这里举行壮烈的阅兵典礼。 这天气候寒冷,大雪纷飞,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号召苏联红军拯救被法西斯奴役的苏联人民和欧洲人民。他说:“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身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历史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钢铁般有力的声音鼓舞着亿万军民,化作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几十万苏联红军在大雪中,聆听了斯大林慷慨激昂的动员,燃起了同仇敌忾的战斗激情,怀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全副武装地通过检阅台,直接奔赴战场。 希特勒曾下死命令,要在阅兵时对红场进行狂轰滥炸,但是,被预有准备的苏联空军成功地进行了拦截,德国法西斯的战机还没有飞到红场就被击落25架,迫使其它的战机无功而返。这次阅兵揭开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序幕,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苏联红军消灭德国法西斯军队50万,将德国法西斯军队击退到距莫斯科100-200公里以外的地方。 莫斯科保卫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而后进入战略反攻,直捣希特勒老巢,最后消灭德国法西斯。苏联摄影工作者将红场阅兵的实况录制下来,制成《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的影片,获得奥斯卡1943年最佳纪录片奖。时间的尘埃遮不住历史的光芒,光荣的红场不仅永驻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也永驻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心中。 距莫斯科不远的金环小镇过去鲜为人知,近几年才走近人们的视线,非常值得一去,它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俄罗斯厚重的历史,体验与大都市不一样的感受。金环小镇是分布在莫斯科东北部的一组古城镇,这些古镇里面有许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教堂屋顶多为金色圆穹,把这些小镇与莫斯科串在一起,好似一个美丽的金环,金环小镇的美名由此而来。金环小镇有着自己的繁荣和兴衰,充满着有趣的人文故事,成为俄罗斯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称为“俄罗斯历史的露天博物馆”。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莫斯科有个克里姆林宫,殊不知莫斯科东北方向220公里的苏兹达里小镇,也有一个克里姆林宫。因为在俄语中,克里姆林宫的词意是“内城”,所以克里姆林宫不是莫斯科的专利,只不过莫斯克里姆林宫的名气太大,以致让人们误以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克里姆林宫。为便于区别,人们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称为大克里姆林宫,而把苏兹达里克里姆林宫称为小克里姆林宫。 苏兹达里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镇之一,被誉为“白石之城”。苏兹达里的词意是“上帝保护的城市”,这里在10世纪就建有克里姆林宫,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早100多年。苏兹达里是罗斯托夫-苏兹达里公国的首都,曾鼎盛一时,后并入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首都移至弗拉基米尔,影响力才逐渐削弱。随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苏兹达里成为了莫斯科公国的一部分,小镇也随之衰落。 由于远离铁路,交通不便,又没有什么工业,小镇的古建筑才能够幸免于现代化建设的摧残。目前,在这个只有1万多人居住的9平方公里土地上,尚保存着200多处古宗教和民间建筑。苏兹达里小克里姆林宫是苏兹达里公国的王宫,建筑在一个小山丘上,其规模和豪华程度远比莫斯科的大克里姆林宫逊色。但是,白色的宫墙,绿色的屋顶,古拙的形状,青茵的草地,从旁边蜿蜒流过的卡缅河,使这座悠久岁月的王宫融入四周的山水田野,更具有沧桑美和自然美。 王宫一侧有一个1222年-1225年建造的基督诞生大教堂,这是小镇最早建立的教堂,蔚兰色洋葱头式的教堂屋顶,缀满了金光闪闪的星星,成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教堂的大门是用金箔粘贴在铜板上制作的,门上浮现着古老的俄罗斯图案,大厅内陈列着几十幅圣像,每一幅圣像都以超凡的神态,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诠释着画家们心中圣人的形象,都具有巨大的宗教崇拜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小克里姆宫的河对岸,有一个木造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博物馆虽然1968年才成立,但其中的木造建筑是从各地收集起来,原封不动地迁移过来的,所以充满着古老的斑驳感。这些木造建筑有教堂、民宅、商铺,还有水车、水井和磨房风车,是几百年前俄罗斯农村生活情景的再现,其它地方没有这样的情景。 在苏兹达里小镇,还存在着50座教堂,5个修道院和17幢钟楼,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卡缅河畔两侧的叶夫菲米救世主修道院和波克罗夫斯基修道院。前者在1352年修建,用德高望重的叶夫菲米修道士的名字命名的男修道院。在1766年到1905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是囚禁异教徒和政治犯的监狱。后者是16-17世纪俄罗斯最大的女修道院,也是专门用来发沛失宠嫔妃的地方,伊凡三世的皇后因不会怀孕而遭冷遇,在这里度过余生,彼得大帝的第一任妻子叶夫多斯基娅·洛普欣娜被软禁在这里达十九年。 苏兹达里是一个盛产黄瓜的地方,黄瓜的品质好,产量高,销往全俄各地。自2000年以来,每年7月的第三个周六,被确定为苏兹达里黄瓜节,这是俄罗斯迄今为止,唯一以蔬菜命名的节日,现在成了当地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尽兴撒欢。黄瓜节那天,人们将模仿黄瓜样式制作的“黄瓜帽、黄瓜衣、黄瓜鞋”穿戴在身上,脸面涂抹青黄色,手持黄瓜模型,举行盛大游行。民族风情表演,黄瓜手工艺品销售,黄瓜栽培技术交流也同时进行。还有各种美食出售,诸如黄瓜沙拉、黄瓜三明治,黄瓜腌制品应有尽有,可供吃货们敞开肚皮,大加朵颐。 弗拉基米尔小镇位于莫斯科东北部19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880年,公元1157年成立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首都从苏兹达里迁至这里,一度成为俄罗斯东北部行政、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公元1238年,蒙古人打到这里,掠夺财产,焚烧房屋,杀戮生灵,公国从此走向衰落,权力、文化和宗教中心逐渐转移到莫斯科。现在的弗拉基米尔城为行政市,弗拉基米州的首府就设在这里,人口达35万。是俄罗斯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纺织、机器制造、仪表制造和玻璃制造出名。这里文化兴盛,工业发达,可谓人杰地灵,涌现出古俄罗斯圣像画家安德烈·鲁布廖夫,军事家苏沃洛夫,现代空气动力创始人茹科夫斯基,武器设计专家杰格佳廖夫,第一个电视发射管发明家兹沃雷金诸多杰出人物。 来到弗拉基米尔,第一个要去的当然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它建筑在市区克利亚济马河畔的陡峭高地上,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之-,由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1158年下令兴建,历经100多年,14世纪初才建成。这个教堂借鉴了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公国,基辅罗斯所在地的索菲娅大教堂而设计建造,以后便成为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的范本,俄罗斯东正教教堂或多或少地从这里延续着建筑基因,尤其是克里姆林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基本上是模仿这个教堂建造的。著名的圣像画家安德烈·鲁布廖夫,参与了教堂内部宗教画像的创作,至今还能在天花板上看到他的佳作《最后的审判》。 这个教堂还曾经是沙皇和大公加冕的地方,其政治地位和宗教声望一度很高。教堂的钟塔上方有一个无心插柳的有趣景观,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像微笑着的人脸。教堂外的环境十分优美,站在峭壁一侧的护栏边观望,岩崖下是幽渊深谷,不远处是环绕的河流,往远处眺望,整个城市淹没在绿色树林中,只有少许楼房零零星星地露出树外。从另一侧顺坡而下,能看到一座古代戎装雕像:身披盔甲的统帅稳坐在战马上,手举战旗,傲视前方,散发着压倒一切的霸气,雕塑中威风凌凌的统帅是这个城市的创建者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 他率兵占领这片土地,指定在这里建盖城市,这个城市因他而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弗拉基米·莫诺马赫是基辅大公国的王子,他文武双全,开拓疆域,功勋卓著,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1125年逝世,享年72岁,魂归故里,葬于距这里千里之遥的基辅圣索菲娅大教堂内。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附近,有一幢建于12世纪中叶的德米特里教堂,虽然规模不大,但十分精致,教堂的外墙上塑造着600多个精美的浮雕,好似露天浮雕博物馆。沿着大教堂前面的道路向西而行,可以到达城市名片金门,金门建造于12世纪,是唯一留下的俄罗斯中世纪城门,据说当时的城墙上还建有银门和铜门,它们的命运和城墙一样,早已经灰飞烟灭。金门是一座通体白色的建筑。因为城门是用镀金铜板包裹着橡木制作的,所以叫作金门。导游说金门的另外一个意思是金色象征着胜利。从外表看,金门好似一个穿堂而过的教堂,城门上方的建筑完全是仿照教堂而建,实际是一个将城门和教堂融为一体的建筑物。 谢尔盖耶夫小镇是俄罗斯东正教的圣地。俄罗斯有一句古语:“没有正义之人就不能解决问题,没有圣徒就没有城镇。”说的就是这个小城镇。14世纪以前,这里是一片荒郊野地,草木丛生,野兽乱窜,没有人烟,因为一个东正教圣徒的来到,才改变这块荒芜之地的面貌,成为了著名的小镇,这位圣徒叫谢尔盖耶夫。他生于1314年罗斯托夫一个富裕的家庭,14岁时,牧师为他洗礼,给他取名为巴塞洛缪,从此他专心修行,养成通过祷告、禁食和劳动,寻求拯救世俗的习惯。 他23岁时与哥哥斯蒂芬相约,来到这个荒野之地潜心修炼。他们为自己建盖了简陋的单人房间和小教堂,过起了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他的哥哥因为忍受不了这种苦行修炼而去了莫斯科。他不改初心,独自一人继续修炼,两年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谢尔盖耶夫。他艰苦修行的事迹无径而走,声名传遍四方,虔诚的修士们来向他求教,穷苦的贫民来请他祈福,他牢记耶稣的一句话:“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 他不仅做来访者的神父,还要做来访者的仆人。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来访者修建了四、五间房屋,为他们准备食物,给他们送水,擦鞋,而自己只吃一点点粗食。谢尔盖耶夫为来访者祷告后,出现了许多奇迹,一些生病的人得到治愈,人们相信他是一个圣人。在修士的哀求下,他把虔诚修行的人收为徒弟,拜在他门下的徒弟越来越多,渐渐发展成修道院,城镇也应运而生,人们用这位苦行僧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城镇。小镇现有11万人口,慕名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人们在谢尔盖耶夫修炼的地方建筑了教堂,取名为圣三一教堂。三一论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笃信圣父圣母圣子同为一体,都是信众顶礼膜拜的神。圣三一修道院的第一位院长就是谢尔盖耶夫神父。这个三一教堂在俄罗斯民众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不仅民众相信他,贵族和沙皇也相信他。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为了光复蒙古人占领的俄罗斯土地,亲自到这里请谢尔盖耶夫为他和他的军队赐福,接受了神父祈祷后的大公,果然在当年九月八日进行的库里科战役中,率军取得大胜,打破了蒙古马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德米特里大公成为三一教堂的重要资助人。 1392年9月25日,圣谢尔盖耶夫逝世,他的圣体就葬在三一教堂内,他的大弟子尼康接替了他修道院院长的职位,使圣三一教堂更加兴旺。信众相信谢尔盖耶夫的灵魂在这里保佑着他们,他们不仅继续到这里祈祷,而且排队取走这里流出的圣水,带回家中让亲人喝,以保家人幸福安康。在谢尔盖耶夫众多的门徒中,有70名成为圣人,他们先后在小镇周围修建50多座教堂,构筑信众的精神家园。1608年,波兰军队入侵俄罗斯,企图从谢尔盖小镇这里打开缺口,直击莫斯科,不料遭到小镇军民的顽强抵抗,波兰军队在这里鏖战了16个月都没能攻破城门,只有悻悻离去。圣三一修道院成了俄罗斯坚强不屈精神的一面旗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