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六百年的“毒瘤”

 老沔城人 2023-11-10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史海钩沉】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六百年的“毒瘤”


  黄巢的反骨,萌芽于一个成语“沆瀣一气”。为什么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出生于唐朝盐商家庭的黄巢,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喜爱读书崇尚科举,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长大后立志要入朝为官。

  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巢顺利的通过了乡试,参加了会试,并成为最终候选人之一。

  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满心欢喜地等待高中的消息,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一个名叫崔瀣的考生,只因是主考官崔沆的门生,而被优先录取。


  黄巢落榜了,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沆瀣一气”暴露出腐朽的官场生态

  黄巢的落榜,并不是他自身的错,只是他生错了时代。晚唐时期,底层百姓寄于厚望的“科举”这条上升通道,但这个大门依旧对寒门子弟紧紧关闭着,敲开的机会少得可怜。

  那到底是哪些人在占用着政治资源,又是哪些人创造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官场圈子?

  答案是门阀士族,以及古代朝廷默认的门阀士族制度。


  门阀制的核心特点,就是任何事情都以门第出身为第一标准。最直白的解释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当官、娶妻、交往等一切事情,都以出身为重,然后才考虑才华。

  门阀制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门第高出身好的官僚士大夫们抱成一团,形成了地位高大、左右官场的士族集团;二是阶层固化严重,所有的优质资源全部向士族聚拢,底层百姓毫无出头机会。

  对于黄巢之流的寒门子弟来说,由于门阀士族们垄断了所有的人才选拔资源,他们通过读书入仕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朝廷上官官相护、利益交换,学术上师生抱团、任人为亲,黄巢就是在这样一个腐朽的官场生态下,逐渐开始痛恨皇帝,痛恨门阀士族。

  那到底门阀士族是怎么形成、怎么根深蒂固的呢?

  “门阀士族”的历史沿革

  门阀士族发源于两汉时期,它的出现要归咎于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举荐制。

  东汉时期,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举荐制度。举荐人将自己的门生、故吏,或者欣赏之人推荐给皇帝或上级,因而成为新的官员。


  在这种表面简单的官员选拔制度下,举荐人成了唯一能够左右被举荐人命运的人。因此,门生、故吏们为了升官发财,千方百计讨好举荐人。

  而作为举荐人,也很愿意干这事。因为自己的门生、故吏在朝为官,人数众多后,大家就可以结成小集团、形成小圈子,进而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政治话语权。

  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东汉后期已经出现了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他们是士大夫的领袖,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土地等一切资源。

  以两汉为开端,这些门阀士族又经过了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长达六百余年的发展,始终站在历朝历代的权力巅峰。


  最盛时期达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地步,占据大量土地、人口、建立独立军队,权倾朝野、干预朝政。

  “门阀士族”乃朝廷“毒瘤”

  为什么说门阀士族是“毒瘤”呢?这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是从国家安定的角度分析。门阀士族直接占有大量土地,间接占有土地上依附的大量百姓,他们独立于国家财政运行,有独立的军队,经常出现“取皇帝代之”的叛乱。

  其次是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门阀士族垄断了官员选拔体系,国家选拔出的人才只有显赫的身世,没有优秀的才能,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最后是从阶层固化的角度分析。在固化的阶层体制下,国家难以输入新的血液,难以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意识到门阀士族存在的危害,也在努力纠正这个错误。

  黄巢起义拔掉了“门阀士族”的毒瘤

  为了清除这颗毒瘤,皇帝政府们都想了一些办法。隋唐时期大兴科举制度,尝试改变选拔人才的机制。到了晚唐时期,士族们也被迫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了。

  但徇私舞弊、任人为亲的现象依旧严重,所以才出现了“沆瀣一气”的现象,而黄巢只是无数受害者之一。


  只不过习惯了高高在上、欺负弱小的门阀士族,没想到会碰到黄巢这个“狠角色”。

  公元875年,黄巢带领走投无路的百姓们揭竿而起。880年,黄巢攻破了长安城,登基称帝,国号大齐。

  黄巢称帝后,开始秋后算账,他把在科举、求官过程中受到的委屈,全面倾注在杀戮报仇上,特别是针对门阀士族的报复,更是心狠手辣。

  此时,留在长安城内的门阀士族,人人自危,通过贿赂、游说等手段接触黄巢,想谋求一条生路。在生死面前,门阀士族们收起了往日的傲慢,苟且偷安。


  但是,黄巢对门阀士族的恨,可谓是刻骨铭心,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他对长安城内的门阀士族展开了“灭门行动”,最终杀掉了一大半,并且没收了所有富家财产。

  黄巢用最残忍的方式清除了门阀士族这颗“毒瘤”。

  “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当时的一首诗道出了门阀士族的悲惨下场。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几百年来罕有的打击,竟然出自黄巢这个寒门子弟之手。

  综上所述,门阀士族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从开始时的良策,到结束时的“毒瘤”,都是封建社会落后发展的必然经过。


  门阀士族因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影响人才选拔机制、影响国家创新发展等弊端,而被后世唾弃,并最终被铲除。

  黄巢只是铲除门阀士族的最后一把利刃,他用最残暴最血腥的手段,把门阀士族精心组建的庞大集团连根拔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