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脑供血不足,这9个西药、5个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yuanyuhong 2023-11-10 发布于广东




一、西药:

1、尼莫地平:

功效: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
用途:缺血性脑血管病。

2、氟桂利嗪:

功效:缓解血管痉挛,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明显。
用途: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等。

3、倍他司汀:

功效:对脑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
用途: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眩晕、耳鸣。

4、川芎嗪片:

功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用途: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5、丁苯酞软胶囊:

功效: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用途: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6、罂粟碱片:

功效: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
用途:血管痉挛及脑血栓形成。

7、银杏叶提取物片:

功效: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
用途:急慢性脑功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

8、长春西汀:

功效: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而不影响体循环的参数(如血压、心排血量、脉搏、外周血管总阻力)。
用途: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9、 己酮可可碱:

功效:本品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可增加缺血区的血供,改善组织的供氧。
用途: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循环改善。

二、中成药:

1、益心酮片:

功效:活血化瘀,宣通血脉。
用途:因瘀血阻于脑窍,脑络失养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脑动脉供血不足见上述证候者。

2、益脑宁片:

功效:益气补肾,活血通脉。
用途: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肢体肿胀或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气短乏力,自汗出,下肢痠软,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视物不清,头晕耳鸣;中风病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药理:抗脑缺血,可降低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管通透性,降低脑含水量及脑指数,减轻缺血性的病理变化。对于小鼠脑缺血模型,能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气时间,说明该药对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3、脑塞安胶囊:

功效:破血祛瘀,通经透络。
用途: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恢复期中医辩证为中风中经络血瘀证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舌质暗淡有瘀斑,脉沉细或沉弦。
药理:对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的偏瘫、大小便失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延长结扎迷走神经和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对胶原、花生四烯酸致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血栓有一定的溶栓作用。

4、华佗再造丸:

功效: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用途:由痰瘀阻络而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肢体沉重疼痛或活动不利,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疲曲;中风恢复期见上述证候者。
药理: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软脑膜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5、 人参再造丸: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用途: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麻木,手足乏力,拘挛疼痛,头晕,耳鸣,纳呆食少,舌黯淡,苔白腻,脉弦涩;脑出血及脑梗死恢复期见上述证候者。
药理:抗帕金森病,可抑制阿朴吗啡诱发的模型大鼠旋转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