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就向全世界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足球在古代被称为“蹴鞠”,关于蹴鞠最早的传说,是在炎黄时代,在黄帝与蚩尤的战斗中,黄帝杀死了蚩尤,挖出蚩尤的胃,在里面塞满了毛发给士兵们踢,这就是最早的“蹴鞠”。 而根据史料记载,蹴鞠运动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 《史记 · 苏秦列传》、《刘向别录》、《汉书 · 艺文志》中都有提到。 齐国王族观看蹴鞠 到了汉朝,统治阶级对于蹴鞠这项运动相当感兴趣,他们不仅将这项运动重新在民间大力推广起来,同时也开始使用蹴鞠来训练士兵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对抗能力,还专门针对蹴鞠制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体制系统。 有关于足球运动的第一本专著《蹴鞠》就是在汉朝诞生的,并且当时还出现了关于蹴鞠运动规则以及蹴鞠制作方法的著作《鞠城铭》。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图 如果说,汉朝对蹴鞠运动来说是第一个高峰,那蹴鞠在唐朝就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在历史的发展中,因为战乱频发,蹴鞠运动也在繁荣与没落的状态中“反复横跳”。而到了大唐盛世,蹴鞠又一次兴起了。 唐朝蹴鞠示意图 在中国历史中,唐朝是第一个将蹴鞠的制造技术和规则进行了全面改造的王朝。以前的蹴鞠,它的球壳是由2片皮合成的,很容易踢着踢着就散架,同时因为球的内部填充有毛发,踢起来很沉。所以唐朝时对蹴鞠的改进就是:将球壳改为用8片尖皮缝合而成,保证其稳定性,再将球中的填充物由毛发改为动物的尿泡,令蹴鞠更为轻盈,踢着方便,也增加了观赏性。 随着蹴鞠的改造,不少女性也接触到了这项运动,之后在统治阶级的带领下,女子蹴鞠在民间火热起来,也有专门的女子蹴鞠比赛。 女子蹴鞠 到了宋朝,蹴鞠运动正式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时期。 宋朝蹴鞠示意图 宋朝的蹴鞠制造工艺,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宋人在大量的蹴鞠比赛中慢慢总结出了更加合理以及科学化的蹴鞠制造工艺,他们将蹴鞠的制造由八片尖皮进一步升级为“十二片香皮”。 对于由十二片香皮所构成的蹴鞠制造工艺也有了比较体系的规定,如明确规定了制造蹴鞠必须“密砌缝成,不露线脚”;同时朝廷对于球的重量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要求:“正重12两”,即球的重量最多只能到达12两,既有效保证了球员在场上比赛的安全性,也能够有效保证蹴鞠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同时宋人将蹴鞠的制造由外缝线改为了内缝线,采用内缝线制造出来的蹴鞠从外貌来看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足球了。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也诞生在宋朝。这个有组织性的蹴鞠行会在当时被称为“齐云社”,而“足球替补”的概念也是在齐云社中第一次出现。 经历了唐宋的巅峰,蹴鞠从元朝开始走向了衰落。元朝的统治者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而到了明朝,在朱元璋的统治下,蹴鞠运动更是逐渐在民间销声匿迹。 到了清朝,蹴鞠运动彻底绝迹。 顺治皇帝 在清朝,满族的体育文化显然更为昌盛,军事训练的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另外,当时的顺治皇帝认为,大批百姓聚集在一起踢蹴鞠绝对不仅仅只是娱乐那么简单,他认为很有可能是他们借着蹴鞠的名义聚众密谋造反,再加上清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在不久后,顺治皇帝便明令下属对于民间的蹴鞠活动要“严厉监察”。在朝廷的大力打压之下,蹴鞠转为了地下活动,百姓们如果想踢一场蹴鞠比赛都要小心翼翼。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十分明确地彻底禁止了这一项运动,并且为了防止百姓偷偷踢蹴鞠,他还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专门监察蹴鞠运动的监察队,只要使用蹴鞠一律按谋反处理。在如此高压的限制之下,蹴鞠运动正式在中国走上了消亡之路,这项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运动也彻底没落了。 [参考资料] 《略述足球的起源及其发展》 《试论足球运动的起源、特征变异 、规则演变》 [编辑] 冯诗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