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长沙:全面推行“1235”工作模式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用户77119681 2023-11-10 发布于辽宁
摘   要:长沙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规划,高位统筹,务实举措,创新机制,全面推行“1235”工作模式,即锚定1个建设总目标制定建设规划——《长沙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搭建2大信息化平台优化管理质效,聚焦3个关键环节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务实5项举措加强建设保障,建设好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高质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1235”工作模式;湖南长沙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部署。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规划,高位统筹,务实举措,创新机制,全面推行“1235”工作模式,高质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 锚定“1个目标”定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对标《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锚定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2030年前将全市92.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总目标,组织编制《长沙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长沙市规划》)。

1.1 全面摸清底数

委托长沙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套合比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数据与“三调”、“三区三线”划定图斑数据,摸清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截至2022年底,长沙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图斑面积289.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5.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90.62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302.57万亩)95.67%、68%、63%。根据摸底情况,首次将内五区(芙蓉区、天心区、湘江新区、开福区、雨花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范围。

1.2 紧扣建设目标

《长沙市规划》充分衔接上位规划,有效对接《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农业“两区”划定成果和农业、水利等相关规划,紧扣“现代农业领航区、生态宜居典范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建设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设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统一组织实施与分区分类施策相结合,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区域推进”的思路,科学布局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1.3 科学制定任务

通过前期详实的基础资料收集、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座谈交流、专家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评审、多轮征求意见,《长沙市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发布实施。确定建设任务为:全市2021—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2.5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2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81.28万亩。坚持规划先行,引领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发展。

2 搭建“2大平台”优管理

坚持以数字化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搭建长沙市智慧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长沙农业农村数据直报系统2个信息化平台,构建信息集成、过程可管、流程可控的全方位、全周期、精细化的留痕管理。提升了数字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提高了监管效率,保证了监管质量。

2.1 搭建长沙市智慧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

其中,子系统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系统,精准设计项目任务、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工程监理、项目变更、项目验收、建后管护管理等15个业务板块,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录入、上传、查询、预警等服务。系统同步开发PC端和移动客户端,可以针对不同用户主体提供相应的查阅和管理功能,支持多用户实时操作,可随时随地上传项目工作动态,实现“一机在手”,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单位履职等情况尽在掌握,做到实时调度、实时汇报、实时留痕,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可视的质量监督管理。

2.2 搭建长沙农业农村数据直报系统

系统主要面向市、县、乡镇多级用户,提供督办事项、数据填报、指标统计、问题预警、问题整改等多种功能,实现农业农村线各项工作即填、即审、即报,实时掌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通过手机移动端快速采集现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和在线督办,提升数字化管理的实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全数据高效递达。

3聚焦“3个关键环节”强监管

长沙市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对设计方案评审、过程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3个关键环节的全过程把关,质量监管模式得到了一致好评。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项目工程质量、第三方服务监管方式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3.1 聚焦设计方案评审环节

设计质量是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设计方案评审则是确保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设计文本的科学性、设计概算的精准性和工程措施的合理性。

3.1.1 明确设计要求

下发《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的通知》,强调初步设计政策要求和文件编制原则,细化评审材料、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对项目区田块整治、田间水系、机耕道建设布局及结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重点把关。

3.1.2 开设“设计课堂”

结合历年项目设计出现的高频问题,下发指导性文件、开展线上线下经验交流培训会,组织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暨培训会,邀请行业内专家深入讲解设计要点、施工工艺、先进设计理念,剖析正、反面典型设计案例,提升设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

3.1.3 创新推行“双审制”

在现场评审之前,分地区组织项目管理、水利、土壤、造价等方面专家,区县(市)业务骨干、设计人员召开设计方案预审会,集中讨论设计文本和图纸,全面了解项目地块所处位置、工程措施等基础信息,充分研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科学制定现场评审路线,大大提高评审质效。现场评审时,深入一线对所有工程类型和地块进行逐一查看和把关,重点核实预评审阶段确定的重点单项工程或有争议、有疑问的工程,就政策要求、工程布局、技术参数等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后,组织集中反馈和第二轮复核,复核无误后下达批复。通过方案评审、现场评审、座谈交流、集中评议、民意调查等方法,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评审和把关,切实提高设计文件质量。

3.2 聚焦过程质量监管环节

长沙市运用“三张清单”,实行“三查”机制,巧用“五新”管理手段,开展“百日行动”,压实主体责任,紧盯整改销号,严控工程质量。

3.2.1 运用“三张清单”

在项目质量监管过程中,通过“三张清单”助力项目管理。一是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年度建设计划、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完成时限,将任务清单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工期倒排,指导和推动项目建设。二是制定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参建单位自查+区县(市)核查+市级抽查”为核心的“三查”机制,由行业分管领导分地包片开展实地督导,坚持“一般问题现场立行立改,共性问题制定问题清单、下发督查通报督促整改,严重问题实行重点督办”的原则,明确整改销号时限,强化跟踪问效,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三是制定责任清单。根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责任清单,明确各监管单位、参建单位工作职责。对工程质量问题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对于偏离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或存在严重质量隐患问题的工程责令当场拆除或限期拆除;对于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责任单位进行督办和集体约谈;对于项目建设中存在严重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主体,进行严肃处理和追责。

3.2.2 巧用“五新”手段

将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图、奥维地图“一张图”管控、马克水印相机等新技术应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和监督核查提供数据基础。2023年上半年,累计拍摄高空图片1500多张,地面照片4000多张,可全面反映项目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隐蔽工程举牌验收、样板工程先行等新制度,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水平。推广使用数显混凝土回弹仪、抽芯电钻、RTK设备等数智化检测新方法,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质量监督的影响,使得检测更全面、更精确、更便捷,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三禁止”新标准,即禁止未购买《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单位入场施工、禁止使用人工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禁止在关键岗位人员未到岗且未录入人脸识别考勤系统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自“三禁止”实施以来,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全覆盖,重要单项工程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关键岗位考勤率达100%。出台规范变更程序等一系列新要求,明确原材料进场报验、单元工程报验、单项工程验收评定等标准要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3.2.3 开展“百日行动”

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部署,制定出台市本级“百日行动”督导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各区县(市)开展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督导行动。按照“每周报进度”的工作要求,截至2023年7月份,累积上报周调度表15期、质量监管典型案例4期(省厅通报表扬2期)、月度调度表7期。全市23个201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完成排查,共排查出存在问题的项目10个、问题数33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3.3 聚焦竣工验收环节

项目竣工验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中的关键一环,是对项目质量的全面把关。长沙市通过重点把关验收前、中、后三个环节,确保验收实效。全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算进度较往年整体提前了2个月。

3.3.1 扎实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组织由项目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造价、财务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验收团队,通过验收前业务培训会,统一验收标准,在规定的比例之上抽取单项工程,确保抽样覆盖所有项目、镇村、标段及措施类型。重点把握重要单项工程、中期巡察发现突出问题的工程、督导抽查发现存在共性问题的工程,确保验收过程客观、公正和标准化,切实提高验收效率和验收结果的可靠性。

3.3.2 扎实做好现场验收工作

在县级初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验内业、核查外业、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情况、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内业档案编制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对前期质量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回头看”,核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巡查效果;同时对验收时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逐条进行梳理,将共性问题纳入复核重点,以案教学,扎实推进农田建设质量高标准常态化。

3.3.3 扎实做好验收后工作

编制详尽的验收报告,记录工程的实施情况、达到的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整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料和档案(含图纸、文件、照片等),便于后期查询和二次使用;在工程移交后,继续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确保工程的持续运行和良性发展。

4 务实“5项举措”强保障

4.1 加强组织领导

长沙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统筹调度和日常工作。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市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协调自规、财政、发改等部门主动破解时间紧、任务重、后备资源不足、投资效益低等现实难题,有力推动项目建设迅速落地。

4.2 强化人才建设

一是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岗位,通过遴选、选拔、借调、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水利、土壤、规划、造价、工程管理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干部队伍。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班、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专班,专门负责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落实。二是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为提高农田建设队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先后组织赴江西九江、陕西西安、湖南汨罗等地考察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做法与经验;组织向市本级住建部门、水利部门质监机构重点学习质量管理监督经验,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可靠参考和借鉴。三是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优势,实行分管领导统筹、调研员带队,对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施工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把关。通过现场教学、实践积累,让年轻同志在工作中边学边成长,实现知识和人才的“传帮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3 创新投入模式

除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外,长沙市通过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整合区县(市)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优先保障领域。一是加大市本级投入。自2022年以来,每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小农水”项目建设,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力补充。近4年来,每年投入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好资金结合文章。区县(市)充分结合“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试验示范区,整合美丽宜居村庄、文旅资源等要素建设粮食生产万亩片区。长沙县投融资创新项目核心示范区整合水利部门河道治理等项目,县级财政投入1.2亿元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为破解资金难题,长沙市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深入挖掘新增“三项指标”(新增耕地面积、新增水田面积、新增粮食产能)潜力,将高标准农田实施主体由农业农村部门变为地方国有企业平台,充分依托国有企业资金资源和项目监管优势,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构建财政投入、主体自筹和金融资本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从2023年起,全市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入标准提高至3000元以上,其中,长沙县、望城区亩均达4300元,企业自筹比例达63%。长沙县积极申报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项目总投资5.47亿元(资本金1.97亿元,专项债资金3.5亿元),用于6万亩高标准农田投融资创新建设;宁乡市拟向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5亿元,用于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浏阳市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8亿元,期限10年,利率2.96%。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拓宽资金渠道、提高建设力度、提升建设标准上趟出一条“新路子”。

4.4 统一标准规范

一是出台制度文件。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安排部署,制定《长沙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通知文件30余份,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要求、统一标准。二是制作典型图集。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工程典型图集,统一规范标准。如精心编制《长沙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典型设计图集》,用于指导和规范小农水项目施工。三是规范内业标准。出台规范内业资料等文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内业标准进行明确要求,提高了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5 突出绩效考核

一是出台考核办法。制定出台《长沙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结合初步设计评审、质量巡查、竣工验收,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化考核评分,重点考核原材料质量、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考核评分结果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确保各项责任任务、建设规范、技术要求高质量落实到位。二是突出结果运用。对开展高标准农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和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将履职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有机结合,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对于区县(市),考核评价得分占比60%,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评价得分占比40%,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项目所在区县(市)推荐为省农业农村厅的激励县;对于参建单位,将项目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考核得分排名情况,作为市级农田建设项目优质工程和先进参建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充分激发主体单位建设积极性。

高标准农田关系国家“饭碗”、农民钱包,是事关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项目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下一步,长沙市将持续推行“1235”工作模式,继续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全力托底粮食安全,奋力彰显省会担当。



文 /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年第10期(总第244期)

声明:近期发现多起假冒本编辑部名义向作者索要审稿费事件。编辑部不会向作者打电话索要审稿费。编辑部只有一个对公账号,请作者不要向其他银行帐号汇款,以免受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