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不能提拔重用贤德之才,就是不称职(15—14,讲于2022年10月13日)

 惟虫能天 2023-11-12 发布于河北


  

 

 

志道

《论语》载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本章的意思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是位贤人却不给他合适的官位。

臧文仲是鲁国的大夫,也就是孔子曾经批评过的养乌龟的那位先生。柳下出身于鲁国公族,他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臧文仲曾任鲁国四朝的大司寇兼司空,柳下任士师是管刑狱的小官,当时正是臧文仲的下属。柳下惠在当时很有名,但一直没得到提拔,孔子认为这是臧文仲的失职。

《晏子春秋》上讲,国家有三个大不祥。有贤而不知道,是一不。知道而不任用,是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是三不。所以,孔子肃批评臧文仲是窃位。在历史上,对臧文仲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臧文仲是鲁国的著名大夫,不仅在当时鲁国的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臧文仲并非是孔子认为的贤之人。至于讲到臧文仲不重用柳下,也许是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合。柳下惠为人处世太直,这是远近闻名的。

当然,这些并不影响孔子在本章中倡行的“见贤而举”的治国道理。儒学是修己安人之学,修身的要求包括推己及人,而只有通过任用贤才,才能使国家达到太平,这点值得所有当政者重视。

龙腾虎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