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月,秋意浓,人安暖

 文澜阁 2023-11-12 发布于河南


霜降过后,晚秋已至,气温骤降,秋草枯黄,树叶飘落,大地一片萧条。

面对此情此景,很多人会生出悲凉之感,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然而,晚秋也并非完全冰冷,她温柔、美丽、浪漫的一面,也会让你不知不觉沉醉其中;又或者,他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旅人,阅尽人间秋色,仍觉人间值得。

关于这一点,古代的先哲们早就先知先觉,并留下了大量含有“霜”字的古诗词,尤其以下四句,写尽了晚秋的温暖诗意,让人越读越有味道。

0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出自晚唐才子杜牧的《山行》。

枫树的叶子原本是绿色的,但天然的叶绿素在霜降以后逐渐褪去,随后在强光、低温、干旱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红色花青素,这也是枫叶经霜变红的原因。

也有的树叶经霜染后变成了明亮的黄色、温暖的橙色或质朴的棕色,看上去层次丰富、色彩斑斓,呈现出深秋最美的视觉盛宴。

明媚鲜艳的春花,固然招人喜爱;但经霜的叶子,同样魅力无穷。

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人生才会变得多姿多彩;只有经过风霜的浸染,生命才会变得美丽而轻盈。

喜欢这秋天的美景,更爱这红叶般的人生。

02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这句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舟中杂纪·其十》。

他说因为露水很深,导致花的气息也是冷凉的,但随着霜降的到来,蟹膏变得非常丰美好吃。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北宋文学家苏辙,他的那句“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不知馋煞古往今来多少饕餮食客。

刚刚度过的霜降时节让人大饱口福的,不仅仅有兔肥鱼美蟹膏肥,还有那些霜打过的葡萄,会更加甘甜多汁;经霜的柿子,会更加香甜软糯;霜打的蔬菜,味道也更好。

民间确实有“霜打蔬菜味道好”的说法,这是蔬菜瓜果适应环境变化、防止冻害的结果。低温下,瓜果蔬菜体内的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糖类,瓜果蔬菜的细胞液就不会轻易被冻坏,客观上也造成了霜打过的瓜果蔬菜含糖量高,更好吃。

不经历风霜不成熟,不经历坎坷难成长。

动植物如此,人亦如此。经历一些磨难、一些历练,更能激发身体内在的力量,也唯有由内而外的改变,才能去除掉生命中苦涩的部分,变得更加甘美醇厚,回味悠长。

03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这句出自苏轼的《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秋霜渐重,秋风渐寒,溪水边丛丛的野菊开了,花朵金黄灿烂,熠熠闪光,花香清冽芬芳,沁人心脾。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菊花象征着风霜高洁,自有风骨。它花期长,品种多,千姿百态,傲然独立,深为人们喜爱,也是历代文人雅士赞美的对象。

在陶渊明看来,菊象征着淡泊名利的隐逸洒脱,所以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屈原认为菊花玉脂琼香,洁身自好,所以他愿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宋代郑思肖则说它坚韧不拔,故“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它一身清香,一身傲骨,凌寒绽放的独特气质,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学习敬仰。

做人当如菊,不惧严寒,无畏风雨,于逆境中奋起,在苦难中开花,才不负来人间一趟。

04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岁晚》。

降霜之后,水就不再四处奔流而回归深壑。秋风止息,山中林木就不再呼啸而趋于平静。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很多和水有关,这是古代农业生产依赖天然的霜雪雨露的缘故。

这个时节的降水明显比以往时段减少,也是河流水流减少的重大时期。这时天地中所有的水开始收敛,它们不再以汹涌浩大的姿态、或者以充沛的雨水降临人间,而是返回到深山里休息。

不仅如此,在阵阵秋风中,山林的树叶也落了,天地万物开始收藏归零,调理休息,回归最朴素的状态,回到周而复始的天定本源。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自然界只有经过“水反壑”“木归山”,才能蓄势待发,迎来一个千娇百媚、生机盎然的春天。

人也应该如此,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后,人的精力体力都会急剧下降,劳累疲乏在所难免。

这时不要硬撑,而要像“水反壑”“木归山”一样,顺其自然,主动停下来休息或者学习充电。这样在工作时,精力会更充沛,效率会更高,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大。

05

晚秋,预示着代表成熟丰收的秋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寒冷、漫长的严冬。

但,秋色向晚,人间安暖;霜落成诗,花开成景。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惧雨雪风霜。

珍惜与晚秋的每一次邂逅,淡看所有岁月沧桑,心怀暖阳,共赴寒冬,相信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