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白衣钱子 2023-11-12 发布于辽宁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先后成立了16个步兵纵队。虽说革命贡献不分大小,但不管在国军还是华野内部,对于这16个纵队都按照战斗力进行过划档分类。

晚年粟裕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当时华野的头等主力部队为1、3、4、8、9和10纵,虽然10纵守强攻弱,但仍可作为头等主力纵队,其中第1、4纵队擅长机动作战和野外穿插,第3、8和9纵则是我军攻坚王牌。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粟裕大将

如果了解华野战史的人从粟裕的排名中可能看出端倪了,在华野的头等主力里面居然没有粟裕使用最顺手的3大纵队——1、4和6里面的6纵,他们纵队司令可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人称王老虎。

要知道为何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的军事史研究者里面他们的我军十大王牌军排行中,6纵(24军)可一直都是常驻嘉宾,这样的部队居然没能入选粟裕的华野头等主力纵。

这个中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以至于很多人在研究华野战史的时候,将6纵未能入选的原因归咎于在七月分兵之后,6纵战绩下滑打了几场败仗,以至于在淮海战役中被弃用所致。

那么“粟裕不选6纵当头等主力的”真相到底呢?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华野部分头等纵队司令员

6纵因败仗被陈老总严斥

这里先来说说当时粟裕大将为何不将6纵作为头等主力排名呢?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当时的6纵确实不符合以及避嫌这两个原因。

晚年粟裕说出这句话的背景是在接受我军军史研究的资深作者王希先的采访时,在1946年底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在一起之后说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强劲的13纵未能入选(1947年8月才成立)。

回归正题,那个时间点正值国军在解放区全面进攻,而这个时候6纵恰好刚打了一场败仗,确实也没资格入选。

那场败仗,就是涟水保卫战失利。

1946年老蒋派遣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率领50多个整编旅(相当于师)向我华东地区的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展开全面进攻,在这些部队里面有老蒋五大主力之三的整编第5、11和74师,其中战斗力最强为张灵甫的74师。

当时张灵甫趁着粟裕带领主力在外线作战的时候,占领了华中根据地当时的首府淮阴,一下子被掏家让粟裕陷入被动。为此粟裕急忙调集第1和6师,其中第6师就是后来华野的6纵,回师淮阴对张灵甫进行包围,但狡猾的张灵甫却选择进攻我地方部队进攻的涟水城企图消灭我华中军区战力稍弱的第10和11纵,并声称要打完涟水再回南京。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涟水保卫战

很快张灵甫就打到涟水城下,但好在王必成及时轻装赶回,并在涟水城内构筑防线,不仅联合城内部队将整编74师赶出了城内,同时还在城外构筑防线打退了张灵甫的8次进攻,而此时外围粟裕也带领主力回归,里应外合的大败张灵甫大军,此战歼敌9000人,重创了张灵甫整编74师大部,取得了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的胜利。

而此战的胜利也让王必胜和6纵多少对整编74师有些轻视,认为五大主力之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却不曾想张灵甫虽然被这重创,但因为是老蒋嫡系部队,因此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很快就恢复了战斗力。1个月后,张灵甫又来涟水复仇,他一面故布疑阵让我军误以为他的主攻目标是涟水南门,但实际上调动了精锐的整编51、58和桂系整编第7师一个旅做预备队。于是6师误以为敌人主攻方向在南门,从其他防线抽调部队去支援南门,导致兵力空虚,被张灵甫从其他方向突破,虽然我军在城内依然顽强抵抗,但奈何势力差距悬殊,不得已只能放弃涟水。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美械国军,当时整编74师也是其中之一

而涟水城对我当时的我军来说太重要了,一旦涟水不保,我淮南和华中地区将有暴露和被老蒋分割包围的危险,不仅山东和华中两大战区被分割开来,也将让苏中根据地变得孤立起来,粟裕带领的华中野战军不得不放弃华中,背井离乡转向苏北和山东。

因此此战之后,作为负责指挥两大野战军的陈老总非常生气,其实也不怪一向脾气好的陈老总会大发雷霆,因为涟水确实太重要了。在盛怒之余,陈老总还发现此战居然还是我军轻敌造成的,于是跟粟裕说道,要处分华野6纵和司令员王必成,而王必成也是硬汉子,直接说道, “怎么处分我王必成都行,但有一条如果要打74师,一定要让我的6纵的先上”。

虽然这件事在粟裕的求情中告一段落,但在一个月后,双方进行整编,损失惨重的6纵还没从涟水之战中恢复过来,粟裕自然也很难让有这个“污点”的6纵成为头等主力。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新四军和山野时期的陈老总

当然粟裕此举也是为了避嫌,毕竟4、6是他带出来的,4纵还好战斗力确实强,但6纵丢了涟水,部队士气低落正在恢复期,如果再将其放上去,可能会影响队伍的团结。

所以,基于这个败仗以及粟裕自己避嫌的原因,自然没有把6纵放进去。

任务改变,并非粟裕不“宠”6纵

因此既然真相是如此,那么很多人说的粟裕在淮海战役后起不重用6纵是否能站得住脚。

答案也是肯定的。

回到之前的话题,粟裕因为特殊原因不选6纵,并不代表6纵不行。

实际上在作战,粟裕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在历次指挥作战中,都喜欢以1、4和6纵作为自己的突击主力,进行作战,所以说粟裕是信任6纵的,也认为6纵确实是华野的野战王牌。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粟裕和王必成

6纵到底有多强呢?

6纵先说司令员王必成,和陶勇一样都是粟裕载在放初期培养起来的虎将,在抗战期间他就有千里奔袭敌军指挥部的壮举,其带领的新四军2团先后与日寇和伪军大战200多次,几乎每战必捷,因此也称为“老虎团”。在他涟水保卫战的时候能和整编74师硬刚,也表现出顽强的一面,在面对的74师虽然伤亡过大,但第一次依然能守住涟水,第二次也能全身而退,足以证明之实力。

看过电视剧《红日》的应该知道里面的主角脾气火爆,为人豪爽和的沈振兴,就是以王必成为原型。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电影红日里面的沈振兴,原型就是王必成中将

而除了王必成之外,政委江渭清也是华野中低调的实力战将,正如《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这对一动一静的组合,脾气火爆和铁血的王必成正是有了江渭清在身边才能更全面思考,两合作天衣无缝,并且还结下了深厚的额友谊。作为副司令的皮定均少将在中原突围中保全了部队,而且其作战风格刚猛,打仗讲究硬巧结合。

因此以三人为首的领导班子,确实是为6纵注入了铁血和敢战的因子。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6纵主要军事主官王必成(右一)和江渭清(左一)合影

主官厉害,部队战绩自然也不差。

在苏中七战七捷中,6纵就歼灭过黄埔一期名将李默庵的起家部队,在进入山东后的莱芜战役中,6纵的战功仅次于穿插运动牵制李仙洲的1纵,在此次战役中担任拦截阻击逃窜收尾任务的6纵一共歼敌2.4万人,排名参战的各主力纵队第一。

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看到老对手张灵甫的王必成更加兴奋,而6纵也是铆足了劲要死磕整编74师,不仅用一昼夜时间奔袭120里率先占领垛庄切断了张灵甫和黄百韬的联系,将包围圈彻底合围,同时在随后对孟良崮的总攻中主动充当华野尖刀,报了在涟水战役中一箭之仇。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孟良崮战役时期的6纵

在进入外线作战之后,粟裕在在组建自己兵团的时候依然选择将1、4和6纵带在自己身边,1948年1月当时华野正处于斗争的最艰难时刻的,主席甚至让粟裕过江到敌后去在作战,让其从华野全军抽调部队,要知道进入敌后作战就要像刘邓深入大别山一样,孤立无援,这就要对渡江部队又更高要求,非精锐不可担任。

而粟裕不出意外的还是选择这3个纵队,这一方面显示了对6纵的信任,更是对6纵战斗力的认可。

那既然在年初粟裕依然相信6纵,为何到了11月的淮海战役中粟裕就很少用6纵了呢。

其实淮海战役6纵镜头很少的原因并非是粟裕冷落,而是作战部署又了新变化。

在淮海战役之前,粟裕刚在3个月前打完豫东战役,作为参战的主力6纵的战绩依然飘红,在围歼区寿年兵团的作战中,6纵一马当前攻入敌人指挥部,俘虏了区寿年。在随后的睢杞战役中,因为敌人增援部队赶上,且在因之前的杨拐战役中本就损失过大,因此6纵在徐东大战后伤亡较重,干部损失较多,直到淮海战役依然还没从豫东战役的创伤中走出来。所以粟裕对6纵的使用也是考虑到具体的情况。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华野6纵某部机枪阵地

在淮海战役中,6纵最初的任务是作为王牌纵队之一,参加对碾庄的攻坚。

但实际上和一同参战的其他部队——第3、4、8和9纵相比,6纵其实并不擅长攻坚。

比如在之前莱芜吐丝口战役中,虽然6纵歼敌最多,但从战役开始初期对敌整编36师的作战中表现确实没有达到预期,6纵多次攻击吐丝口镇都被国军打了回来,部队损失较大,整场战役6纵消耗了大量的炮弹和子弹,但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攻坚上6纵并不算强。

而恰巧黄百韬在碾庄的阵地,就是在防御大师的原13兵团司令官李弥中将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各火力点依次搭配,易守难攻

因此,当接到刘邓的增援要求,让华野派遣部队去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时,粟裕果断让6纵去支援。这并非对其不信任,而是相对于碾庄,去阻击李延年更适合于6纵。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展开碾庄攻坚战的我军

在南线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的作战中,6纵打的很顽强,仅仅以一个纵队和部分地方兵力就阻止了李延年兵团,其在三大战役中的作用并不亚于徐东、黑山和塔山等阻击战,在战绩进到关键时刻,李延年兵团距离黄维仅不到30里,但6纵依然紧紧守住阵地。

不过因为战况原因,6纵虽然立下大功,但在宣传和知名度上阻击李延年兵团的作战,并不如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 以及陈官庄聚歼杜聿明30万重兵集团辉煌。因此在淮海战役中,作为绿叶的6纵自然默默无闻。

所以,并非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不用6纵,而是恰恰相反,因为相信王必成的实力让其南下防御,错过了几次歼灭战,才让人误以为不重用6纵。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展开阻击作战的我华野部队

雨田君说

在华野的各纵队里面,6纵和1、4纵一样一直都是华野在野战之主力,虽然攻坚能力可能不如3、8和13纵,但6纵并非如很多人断章取义说的那样并非华野头等王牌,相反其战斗力在华野一直处于前列,要不然为何在很多文献中将其作为我军10大王牌军之一呢?

而粟裕当初那段话是有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说出的,并非是对6纵的最终评价,切莫道听途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