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主嫌书生穷,用丫头调包女儿嫁人,多年后,丫头成一品夫人

 四季视野 2023-11-12 发布于北京

清乾隆年间,湖南安化有一个地主,他特别看好一个家境贫寒的书生,认为他早晚有一天会考中进士。于是,就对穷书生许诺:“你只要科举中第,我就将女儿嫁给你。”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无论穷书生多么用功读书,可就是连续多年屡试不中。地主对此十分不满,临到嫁女儿那天,为了摆脱悔婚的骂名,他用一个使唤丫头将女儿调包了。

按照当时的婚嫁习俗,新郎和新娘只有在入洞房时才会见面,穷书生不知其中有诈,高高兴兴地将丫鬟娶回了家。

地主原本以为这招瞒天过海很高明,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他后悔不已。那么,后来这个穷书生考中进士了吗?那个丫鬟的命运又如何呢?   

在封建社会中,男婚女嫁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富人家的小姐根本不会嫁给穷小子。所以,大家千万别被电视剧骗了。

公元1779年,陶澍出生在湖南安化,他的父亲陶必铨,原本也是一个有科举梦的书生,可是却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无奈之下,为了生活他只能一边耕种一边教书。

陶澍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遍览家中上百册藏书,很小的时候就能作诗、写文章,这也让他的父亲欣喜不已,并且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陶必铨在陶澍7岁时,就带着他远赴长沙求学。后来,陶澍被送入岳麓书院读书,一年后父子二人重回老家。

此后,陶必铨设馆教书,而陶澍则一直跟随父亲学习,11岁时参加县学考试。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轨迹走下去,那么陶澍将来必定会高中进士。

可是在清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极低,而且竞争者如云,想要在千军万马过过独木桥时,顺利通关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在陶澍发奋读书之际,他也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当时,安化地区有一个姓黄的地主,他十分赏识一表人才的陶澍,并且曾许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陶澍的家庭条件十分清贫,地主之所以看中他,主要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系。按照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地主阶级无论多有钱,都无法和读书人相提并论。

所以,为了攀上陶澍这个潜力股的高枝,黄姓地主也算是下了血本。为此,他曾专程找到陶澍的父亲,并对他说道:“你们的家庭条件虽然不好,可是你儿子将来必定是人中龙凤。”

抱着这种心态,黄老爷经常接济陶澍一家,逢人便讲:“我女儿将来是要嫁给官老爷的,其他人想都别想。”

为了让这件事情板上钉钉,黄老爷特地备了一份厚礼,兴冲冲地来到了陶家,一定要让两个孩子定娃娃亲。   

对于陶必铨而言,能攀上个有钱的亲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这样陶澍和黄家大小姐定了亲,并约定陶澍中榜之时,就是他们的成婚之日。

不过后来黄老爷却翻脸不认人了,而原因就出在陶澍的身上。原来,他无论读书多么刻苦,可就是无法中举。

几次三番之后,黄老爷终于忍不住了:“原本以为你家儿子能中举,可是看如今这个架势,我觉得是没戏了。”

陶必铨好说歹说才劝好黄老爷,可是陶澍毕竟是一个男娃,他能继续读书读到几十岁,可是黄老爷的女儿却等不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眼看着陶澍和黄小姐的婚期将至,黄老爷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答应不行不答应也不好,毕竟他在当地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旦悔婚就会背上骂名。   

另外,黄老爷一旦替自己的女儿悔婚,那么也会影响黄小姐的名声。反之,黄小姐在得知陶澍高中无望之后,也叫嚷着不想嫁给这个穷书生。

最终,黄老爷经过苦思冥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用府上的丫鬟替代女儿成亲。这样做不仅不会让自己名誉扫地,而且也能堵上陶家的嘴。

后来,一个名叫黄德芬的丫鬟嫁给了陶澍,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她非常支持丈夫继续读书。而陶澍也向她承诺:“将来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公元1802年,23岁的陶澍终于进士及第,此后一路官运亨通。道光时期,陶澍做到了两江总督的官位,而黄德芬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品诰命夫人。

黄老爷自认为,狸猫换太子的把戏玩得炉火纯青,殊不知却成就了一个名叫黄德芬的丫鬟。

后来,黄小姐嫁人后不久夫家就败落了,而她也只能依靠娘家救济过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